回覆列表
  • 1 # 混不吝的大叔

    古代詩人巧用典故,這是古詩常用的手法。在百花爭妍的的唐代詩苑裡,有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那就是“以漢喻唐”現象。

    1.借漢皇喻唐皇。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敘述唐玄宗一心想找美女,明明是唐皇,卻偏說是漢皇“重色思傾國”。由於漢朝最有代表性的皇帝是漢武帝,因而也又說成武皇、武帝的。杜甫的《兵車行》即是最鮮明的體現。其《秋興八首》:“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這兩處是譴責唐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行為。

    2.借漢代宮殿喻唐朝宮殿。《長恨歌》中敘述唐玄宗在戰亂平定後回到長安,看到宮裡的荷花和柳枝,聯想到楊貴妃的面孔和眉毛,就用了“太液芙蓉未央柳”之句,其中“太液池”和“未央宮”就是漢朝宮殿建築名稱。

    3.借漢兵漢將喻唐兵唐將。如曾參的《輪臺歌》中的“漢兵屯在輪臺北”,用漢將喻唐將,如高適《燕歌行》中的“漢將辭家破殘賊”。另外,邊塞將領念念不忘屢建奇功又深受士卒愛戴的漢之李廣將軍。如王昌齡《出塞》中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高適《燕歌行》中的“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記李將軍”,說的都是他。

    4.借漢時匈奴喻唐朝突厥、契丹等外族,用單于喻這些外族首領。如曾參《走馬行》中的“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盧綸《塞下曲》中的“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所有這些,都是因為漢唐兩朝都曾多次北方邊塞用兵,而作戰又大致相同的緣故。

    5.漢代美人喻唐朝美人。如李白的《青平調三首》(其二)中“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利用漢代美人趙飛燕來突出楊貴妃傾國傾城的美貌。王昌齡的《西宮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還有他的《長信秋詞五首》(其三):“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這兩首詩都是借漢代班婕妤的故事反映唐代宮廷婦女不幸的生活命運的。漢成帝時,班婕妤很受寵愛,後來因為趙飛燕姊妹得寵,班婕妤為避其嫉妒,請求離去,到長信宮去侍奉太后。這兩首詩中都寫到“團扇”這一意象,相傳班婕妤失寵後寫了一首《怨歌行》,以秋天來了,團扇被棄,喻自己失寵。所以“團扇”就成為唐詩中代表失寵之悲的意象。

    “以漢喻唐”是唐代詩人使用典故的一種習慣,究其原因,首先是一種民族自豪感的體現。漢代國力強大、幅員遼闊,她的繁華鼎盛令後代士人為之嚮往。借漢代這個出口,唐代詩人心中激盪著的英雄之氣與萬丈豪情得以噴發,同時表達自己身為唐朝人的驕傲與自信,充滿了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色彩。王維的《使至塞上》:“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用的是漢代名將竇憲大敗匈奴,勒銘記功的典事,實際上是歌頌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軍在青海西大敗匈奴的豐功偉績。

    “以漢喻唐”也是諷喻當今政策之失的好方法。最著名的詩句要屬杜甫《兵車行》中的“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借漢武帝的好大喜功批判唐玄宗的黷武國策。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借漢文帝在宣室召見賈誼的史實,諷刺晚唐那些荒於政事、不知用人的封建統治者。這首詩將諷刺和議論融合為一體,引而不發,揚抑高妙,辭鋒犀利,諷刺辛辣。表面上似刺文帝,實際上指向現實中的統治者,在憐賈誼的同時,寓有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深沉感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0字人物外貌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