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翼使用者7814767880517
-
2 # 我是阿嘛
詩名是《清明》;全詩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為: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該詩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杜牧所著,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為傳誦。
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清明前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如果是在清明當天下雨,便叫做“潑火雨”。杜牧在詩中遇到的雨,正是“潑火雨”。以“紛紛”二個字來形容清明時的雨,可以說是形象又絕妙。
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斷魂”在詩詞裡可是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
第三句提出瞭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尋找一個小酒店,可以歇歇腳,避避雨,還可以小飲幾杯,解解春寒,最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散散心頭萌發的愁緒。
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凸顯了杜牧高超的藝術表達手法。一般表達人問路時,對方的回答都是有“聲音”的,而詩人這裡的一“指”,不但讓我們看到了“畫面”,還隱藏了背後答話的“聲音”。
《清明》(唐代杜牧詩作)《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瞭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餘韻邈然,耐人尋味。杜牧(803-約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詩人。人們把他和杜甫並提,稱他為“小杜”,稱杜甫為“老杜”。“小杜”有才華,有抱負,寫詩喜歡評今論古,抒發軍事、政治見解。他有不少描寫山水風光的小詩,名朗秀麗,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譯文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裡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濛蒙的,春衫溼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酒家避避 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詩人想著,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遠處一指――哦,在那開滿杏花的村莊,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攬行人呢!首見於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註明出唐詩(杏花村今安徽池州貴池區),後依次見於《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託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