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它伴隨著銀行的產生而產生,隨著銀行的發展而發展。從總體上來看,銀行風險管理經歷了資產風險管理階段、負債風險管理階段、資產負債風險管理階段和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1.資產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銀行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於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強調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這主要是與當時
銀行業務
以資產業務如貸款等為主有關,銀行經營中最直接、最常見的風險來自資產業務。
2.負債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各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了高速增長的繁榮時期,社會對銀行的資金需求極為旺盛,銀行面臨資金相對不足的極大壓力。為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銀行流動性需求,同時避開金融監管的限制,各方銀行變被動負債為積極性的主動負債,開始大量創新並使用金融工具,如大額存單、回購協議、同業拆借等,利用發達的金融市場來擴大銀行的資金來源,進一步增加資產運用,刺激經濟的發展。銀行被動負債方式向主動負債方式的轉變,導致了銀行業的一場革命,但同時負債規模的擴大,也加大了銀行經營的風險,使銀行的經營環境更加惡劣。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負債風險管理。
3.資產負債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70年代,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因定匯率制度向浮動匯率制度轉變,匯率波動不斷加大。始於1973年的石油危機,導致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加劇,利率的波動也開始變得更為劇烈。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模式穩健有餘而進取不足,單一的負債風險管理模式進取有餘而穩健不足,兩者均不能保證銀行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它突出強調了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風險的協調管理,透過對資產與負債的結構和期限的共同調整、經營目標的互相代替以及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
4.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存貸利差的變窄、金融衍生工具的廣泛使用,銀行開始發現自己可以從事更多的風險中介工作,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期限轉換中介,特別是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使銀行面臨的風險呈現多樣化、複雜化、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增加了銀行風險管理的複雜性。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有了新的提升,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更加深入,金融衍生品、金融工程學等一系列技術逐漸應用於銀行的風險管理。隨著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的出臺,國際銀行業基本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巴林銀行倒閉、亞洲金融危機等一系列事件都進一步昭示,損失不再是由單一風險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多種風險因素交織作用而造成的。國際銀行業的新變化促使風險管理朝著更科學和完善的方向發展。2004年6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出臺,標誌著現代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出現了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由以前單純的信貸風險管理模式轉向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並舉,組織流程再造與技術手段創新並舉的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它伴隨著銀行的產生而產生,隨著銀行的發展而發展。從總體上來看,銀行風險管理經歷了資產風險管理階段、負債風險管理階段、資產負債風險管理階段和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1.資產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銀行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於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強調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這主要是與當時
銀行業務
以資產業務如貸款等為主有關,銀行經營中最直接、最常見的風險來自資產業務。
2.負債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各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了高速增長的繁榮時期,社會對銀行的資金需求極為旺盛,銀行面臨資金相對不足的極大壓力。為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銀行流動性需求,同時避開金融監管的限制,各方銀行變被動負債為積極性的主動負債,開始大量創新並使用金融工具,如大額存單、回購協議、同業拆借等,利用發達的金融市場來擴大銀行的資金來源,進一步增加資產運用,刺激經濟的發展。銀行被動負債方式向主動負債方式的轉變,導致了銀行業的一場革命,但同時負債規模的擴大,也加大了銀行經營的風險,使銀行的經營環境更加惡劣。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負債風險管理。
3.資產負債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70年代,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因定匯率制度向浮動匯率制度轉變,匯率波動不斷加大。始於1973年的石油危機,導致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加劇,利率的波動也開始變得更為劇烈。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模式穩健有餘而進取不足,單一的負債風險管理模式進取有餘而穩健不足,兩者均不能保證銀行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它突出強調了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風險的協調管理,透過對資產與負債的結構和期限的共同調整、經營目標的互相代替以及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
4.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存貸利差的變窄、金融衍生工具的廣泛使用,銀行開始發現自己可以從事更多的風險中介工作,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期限轉換中介,特別是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使銀行面臨的風險呈現多樣化、複雜化、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增加了銀行風險管理的複雜性。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有了新的提升,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更加深入,金融衍生品、金融工程學等一系列技術逐漸應用於銀行的風險管理。隨著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的出臺,國際銀行業基本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巴林銀行倒閉、亞洲金融危機等一系列事件都進一步昭示,損失不再是由單一風險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多種風險因素交織作用而造成的。國際銀行業的新變化促使風險管理朝著更科學和完善的方向發展。2004年6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出臺,標誌著現代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出現了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由以前單純的信貸風險管理模式轉向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並舉,組織流程再造與技術手段創新並舉的全面風險管理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