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里布衣楊半
-
2 # 麓風軒
在書法臨摹過程中,追求與原帖的形似、神似都是必須的,完全不用擔心會沒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
1、其實無論我們如何臨摹,要寫得與原帖幾乎一致是不可能的,能夠達到七八成相似就很不錯了。啟功先生也論述說,寫得不像是正常的。就算是原作者重新寫一遍,也不可能與原帖相似。比如著名的《蘭亭序》,據說王羲之後來反覆寫了多次,沒有一次滿意的。
2、因此,我們臨帖能夠臨到七八成像就很不錯了,有少數人可能達到九成像。可以保留一成到三成的不像。在臨帖的過程中,每個人會不自覺地捨去帖中的一些東西,鄭板橋說:“十分學要三分拋”,這三分的不像,正是自我特點與風格的發揮餘地。
3、如何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呢?臨摹到七八成相似以後,可能比照同類型或風格相似的帖進行學習,可以橫向比照學習,也可以縱向比照學習。比如學習米芾行書,橫向比照可以參考蘇東坡、黃庭堅、蔡襄等宋四家作品,縱向比照學習可以一直上溯到魏晉“二王”行書。
臨摹書法,在紮根一家基礎上,轉益多師,融會貫通,自然會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與風格。
-
3 # 翰墨書道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雷姆特。
對同樣一件作品無論怎麼臨摹也不可能一樣的,就是雙胞胎有還是有細微區別的,何況書法,據說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羲之自己都無法寫出第二遍,所以,臨摹學習書法不可能會將自己的個性磨去的。再說,自己的個性又是什麼呢,如果沒有經典書法中表現出的個性優秀,磨去一些倒也沒有什麼。實際上,臨摹古代經典法帖的過程,磨去的不是自己的優點,而是在將自己的心性打磨的更優秀,更完美。因為經典書法只所以經典,就因為其中的內涵和審美觀念、標準更超越一般,更經典。如果能夠透過臨摹學習使得自己的書法和個性更加接近經典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審美、修養,磨去的只是自己的不足而已。
在說基本臨摹水平達到惟妙惟肖,形神俱似,未必能夠磨去自己的特性。必如米芾的學書道路,本身就是以集古而成為大書法家。米芾的臨摹水平不高嗎,據說米芾的臨摹可以到達以臨亂真的境界,甚至連原作的主人都分辨不清那是米芾臨摹作品那是原作,米芾的書法失去了自我了沒有,恰恰相反,米芾是最有個性的書法家之一。還有王鐸的臨摹功夫,更是如此。再説張大千早期的臨摹作品不是連當時最厲害的豎畫鑑定家都菽麥難辨嗎。如果能夠臨摹水平到達惟妙惟肖形神俱似的無我水平,離自己成為優秀的書法家也就不遠了。歷史上那一位的書法家不都要經歷一個無我的階段嗎。臨摹書法,能夠無我而惟妙惟肖,才是學習書法的最高境界,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回覆列表
一:你不要擔心會發生這種問題,如果你真的
做到和原碑貼一樣像影印水平,這是你的成功而不是
失敗,當然這種情況基本不會發生。
二:書法的意義和樂趣就在於你追求的目標,永遠也
達不到,由於達不到就形成了你自己的風格,世界上
一萬個人寫蘭亭序就會有一萬個不一樣的蘭亭序,
全世界的人都彈貝多芬,但每個人也一定會彈的
不一樣,各種藝術就是在這樣一個規律下向前發展著,
一代一代,相序流傳,不會改變。
四:你如果能有影印機的能力那肯定就是奇蹟了,
但你肯定做不到,放開心扉,去大膽追求。經過
千錘百煉之後 ,一種既有他人又有自己,這種獨特的,
混搭的,不同於任何人的風格一定會出現,你的字型
也驕傲 獨立的展現在大家面前,並給人以不一樣的
視覺衝擊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