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評說天下善留心間

    個人覺得曹公對寶釵的愛沒有那麼多。對黛玉還差不多。對黛玉是精神層面的,超脫凡塵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精靈,孤身一人,了無牽掛,不為凡事費心費為,精著來,光看去,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只管自己的心意就行了,不管他人如何,空靈如仙人般的生活。對寶釵是人事層面的,更多的真實人世間的凡事,處理家務事,孝敬母親,勸著哥哥,跟嫂子們鬥法,包括和寶玉成親,都很真實,人也應該是這樣,有責任,有使命,有作為。

    理想主義,烏托邦都能在黛玉身上體現,也寄託了曹公的一份理想,如果生活,世界,事物都是這般美好,美麗,美妙該有多好。

  • 2 # 海闊天空詩酒花

    說實話,我把題目來回看了好幾遍,還是不大懂題主什麼意思。

    是不是說從書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很喜歡薛寶釵,相當於滿分十分的話,薛寶釵在他心中都有九分了,僅僅有一分不合意而已。但就因為這一分不合意,曹雪芹筆下的薛寶釵就過上了婚後無愛、孤清過活的“冷宮”人生,顯得曹雪芹很是狠心?

    但如果這麼說的話,在我看來曹雪芹更愛林黛玉呢。我讀書的感覺是,如果滿分十分,林黛玉在作者心中都至少有9.5分了,四捨五入也就是滿分的意思。可他還把林黛玉寫死了呢,那不比薛寶釵的“冷宮”結局更狠心?

    好的文學作品,從來都是人物自己帶著故事往前走,而不是作者上帝一般地安排人物的命運。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好的作品中,人物是“活”的,很有真實感的。所以我一直有個觀點,真正能流傳後世的經典名著,不管故事形態是怎麼樣的,讀者總能從中讀出現實主義的味道。

    而現實中,基本沒什麼人是臉譜化的,也很少真正有“好人一定有好報”這樣的理想狀況出現。要不然怎麼說經典多數是悲劇呢?因為很抱歉,現實往往就是這樣。

    《紅樓夢》是一部奇書,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借“假語村言”掩飾的紀實小說,也有人認為它就是一部單純的虛構類文學鉅著。

    如果它確實是一部非虛構類的紀實文學作品,那麼作者只能如實記錄書中人物的真實情況。也就是說現實中對應的那個“薛寶釵”肯定是題主所說的“冷宮”結局,作者才會這麼寫。

    如果它真的沒什麼影射和秘密,真的就是曹雪芹虛構的一部小說而已,那麼根據作者在書中前幾回設定的主旨,全書一定是講一個由盛轉衰的悲劇故事,書中人物的命運是“千紅一哭萬豔同悲”,也就是不管曾經多麼明媚鮮妍,最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既然這樣,不管寶釵有多美好,也改變不了她註定悲劇的結局。

    總之,且不論曹雪芹有沒有像題目說的那麼喜歡薛寶釵,作為作者,他的職責就是忠實“記錄”人物命運。而這部書裡,人物命運註定就是那樣,不管他喜不喜歡都不能篡改。寶釵如此,黛玉也如此。作者是在“記錄”而不是在“創造”,這樣的真實感,才能成就一部鉅著。

    《你覺得中國<四大名著>都有哪些深意?》——好的文學作品必須要“真”,要能夠反映真實的人生和社會。

    《如何看待<三體>中白蓉對現代文學的評價?》——“文學形象的塑造過程有一個最高狀態,在那種狀態下,小說中的人物在文學家的思想中擁有了生命,文學家無法控制這些人物,甚至無法預測他們下一步的行為,只是好奇地跟著他們,像偷窺狂一般觀察他們生活中最細微的部分,記錄下來,就成為了經典。”

  • 3 # 蘇小妮

    我想反問一下題主,曹公告訴你他偏愛薛寶釵九分而對她保持一分厭的嗎?託夢給你的?

    曹公愛惜他筆下的每一位女子,即使像夏金桂這樣彪悍的女子,曹公大約也給了她同情的,如若她不是嫁給薛蟠這樣的人,或許不至於如此。寶釵最後的結局是寶玉出走,她守活寡,這跟被打入冷宮有著本質的區別。作者告訴我們的是,他筆下那些出色的女子,最後都是薄命人,都要進入薄命司。至於是怎樣的薄命,每一個人根據她的性格和身份有不同的脈絡走向。

    《紅樓夢》第一回開篇寫道,自又云:“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

    作者對這些女子充滿了敬與愛,同時又滿心的歉疚,要把她們的故事給記錄下來。然後眼看著這些出色的女子一個個走向悲慘的結局,大概他的心也碎了吧?還把寶釵打入冷宮?順便問一下,冷宮是啥東東?為什麼會想到用在這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達“控制不住自已想你”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