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學網
-
2 # 美文人間
“大樹底下好乘涼”,找“靠山”都是根植於華人骨子裡的觀念。有“大樹”有“靠山”,自然腰桿子硬。對於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的“大樹”“靠山”。孩子膽小,父母必有一方小時候也膽子小,這是有一定的遺傳的。想要改變孩子,就要情景教育和一定的親身經歷,光是一味地說服教育,作用幾乎為零。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涉及到危險的影片,比如說,校園欺凌,社會上狗咬人等等,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一旦發生這些情況應該怎麼處理,而且時不時的多次的用言語暗示他,“有爸爸媽媽在,別怕”,這是形成心理暗示的過程。情景教育之後,如果有條件,邀人設計一個讓孩子獨立涉及危險的場景,讓他自己去處理危險,親身經歷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條件,就帶他去另一個小區裡的兒童樂園,最好是孩子多的地方,撒手讓他去玩,去結識朋友,讓他處於一個集體中,鼓勵他多交幾個朋友,這樣一來二去的,膽子就不會小了。
-
3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的性格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決定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膽小,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讓他不再膽小呢?
一、做好榜樣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孩子主要模仿的物件就是父母,如果父母在生活中表現的非常懦弱,孩子自然會膽小。
二、尊重孩子
父母不能打罵孩子,對孩子不能要求過高,不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不對孩子做負面的暗示,對孩子的做法和想法,父母要多做正面的評價,多鼓勵和表揚孩子。
三、家庭氛圍
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關係融洽,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心情愉快,自然會性格開朗,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則孩子會變得自卑和膽小。
四、培養孩子的興趣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才藝,這樣孩子在外面自然會自信。
五、要相信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要學會放手,對於孩子能夠自己處理的事,讓他自己去處理孩,子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決定,管教孩子不能太嚴。
回覆列表
1、多接觸外面世界。恐懼膽小是因為不瞭解,來自人類最初對自然的恐懼。帶孩子多出門,講解所有看到的事物,告訴他世界的本來樣子,各色人群,對熟悉的東西就不會那麼畏懼了。
2、多接觸人群。因為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接觸的圈子有限,都是家裡人寵著,對其他同齡人或者陌生人群缺乏認知,受不了打擊和挫折,如果能夠接觸不同型別的人群,尤其陌生半熟的人群,建立孩子自己的社交圈子,會讓他更加穩定。
3、多看書、看電影。書籍可以豐富孩子的閱歷,電影可以延長生命。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如果最大化的用精神食糧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他對感性世界也有自己的認知,學會把握現實與虛擬的關係,有自己的娛樂方式,也會減少他的依賴,培養獨立個性。
綜上,應該會讓一個孩子變得大膽起來,接觸社會、‘接觸人、接觸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