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平1125
-
2 # 扣毛
以前有人吃了六個餅都沒飽,後來吃了第六個半,飽了,氣的他直跺腳,早知道直接吃半個,飽了就不需要前面六個了!
首先需要明確,高句麗不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蕞爾小邦,而是一個橫亙東北,地跨北韓,佔據今天北韓半島四分之三面積的大型國家,更為可怕的是,高句麗還是一個以儒家文官制度治國的農耕國家,這樣一個體量,已經足以有實力與中原地區爭奪統治權了。
隋唐四代君主在滅亡高句麗的事情上出奇的一致,已經證明了高句麗的威脅性,所以,對這樣的國家,不是像東突厥那種遊牧帝國一樣,透過一場戰役或者突襲就能搞定的,必須以零敲牛皮糖的戰略憑國力消耗。
站在我們的角度,似乎滅亡高句麗歷經了隋唐兩朝四代皇帝,但實際上,對於高句麗而言,不過兩代人的時間,中原王朝先後組織多次針對高句麗的遠征,其中隋煬帝時期組織的還是百萬大軍。
差不多每二十年左右,高句麗的青壯年剛剛長成,隋唐帝國就會像收割一樣來屠殺掉高句麗的人命,而且每次都能零敲碎打佔據幾座城池,透過這種戰法,等唐高宗繼位的時候,高句麗已經殘破不堪,內部還爆發了王位爭奪戰,李治這才能奮四世之餘烈,一舉滅掉這個對中原王朝威脅最大的東北地方政權。
第一,李治並非守成懦弱之輩,在有父輩的貞觀之治的基礎下,李治的大唐才是李唐王朝疆域所達到最大。
第二,選用徐世績(或者說李績)作為主帥!作為隋唐風雲中的頂尖人物,與李靖並稱二李,可謂中國軍事將領中的佼佼者。
第三,高句麗內亂。權臣勢大等等內部矛盾激發,高句麗並非鐵板一塊。
第四,並無內憂外患。內部:貞觀之治,百姓豐衣足食,政治穩定(玄武門事變影響馬上被壓制了,並未擴散);外部,東西突厥,薛延陀,吐谷渾等等北方西北方遊牧民族都已擊敗或臣服。
總結,高句麗作為當時的儒家文化圈的一員,漢朝就是我們的領土,這片土地適合漁林耕作,完全不是遊牧(在此之後建立的渤海國號稱第二中華),隋朝楊廣、大唐李世民都無功而返也說明了高句麗有一定的實力,中原王朝不可能讓人共享華夏大國地位。中原大國從來就是大一統思想,必然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