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81768447859

    “綺”在這裡的讀音是:qǐ,“綺窗”意為雕畫花紋的窗戶。

    出自:唐 王維《雜詩三首 其二》

    原詩:

    雜詩三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釋義:

    其一

    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邊,門前正對孟津的渡口。

    那裡常有開往江南的船,你有書信寄回家中否?

    其二

    你從故鄉剛剛到京洛來,故鄉的事你應瞭然於懷。

    你來時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兒是否開?

    其三

    才見冬梅開過花,又聽到春鳥嚶嚀。

    含愁思來看那新生春草,最怕它玉階畔日漸青青。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作於詩人隱居孟津時。安史之亂之後,詩人便在孟津隱居多年,留下了許多輝煌的詩作,其中詠孟津的詩就達九首。這組詩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第一首詩描寫閨人懷遠以及盼望音書的心情。第二首詩描寫遊子思念家人 ,向故鄉來人詢問家中情形的話。第三首詩寫思婦給丈夫回信中的話。

    第二首問梅,其對於家園的斷腸之思,凝練於一個“問梅”的細節上。彷彿只是一般性的寒暄,很尋常的詢問之辭。

    而從深層看,則是一種精神煎熬後的過望大喜,是一種久處孤獨後而急於消渴的情感衝動。見到故鄉來人,生成一種驚喜狀與探知慾。身在異地,久為異客,長期處於一種“失空”中,家鄉的梅成為詩人心底最溫馨的記憶。

    第三首詩是問“梅”過後,承“梅”而發。“已見”“復聞”,不僅是動作的連續,也是程度的加深,是愁心隨著時問的流逝而加劇的過程“寒梅”開過,“春草”又生,人生進入了鄉愁的季節,愁心如春草猛長。一個“畏”字,是備受懷鄉之精神熬煎而迫生出來的畏怯心理。

    王維青年時期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政治抱負,寫成“隴西行”等一類關於邊塞、遊俠的詩篇,運用歌行的體裁,描寫各方面的題材,具有岑參、高適那種雄渾的氣派。

    王維後期歌詠山水的作品,真正代表其詩歌藝術。作品以五言為主如《鳥鳴澗》,描寫退隱生活、田園山水,追求清靜閒適的精神生活,風格恬靜清樸。王維受母親影響,精通佛學,其字“摩詰”,是取自佛教的《維摩詰經》。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粉底液後一定要使用定妝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