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現代發動機的潤滑油路方案大致相似。有曲軸的主軸頸,連桿軸頸,凸輪軸軸頸,凸輪軸止推凸緣,正時齒輪和分電器傳動軸等都用壓力潤滑。其餘部分用飛濺潤滑。

    當發動機工作時,機油泵11經固定式集濾器14從油底殼中吸取機油,這樣可以防止較大的機械雜質進入到機油泵內。被機油泵壓出的機油分成兩路:大部分的機油,經機油粗濾器(全流紙質濾清器)9濾清稍大的機械雜質後流入縱向的主油道4,執行潤滑任務。另有一小部分機油(約10%-15%)經進油限壓閥15流入機油細濾器(離心式機油濾清器)16內濾清較細的機械雜質和膠質,氧化物等後流回油底殼。由此可知,機油細濾器與機油粗濾器及主油道是並聯的。這是因為細濾器的阻力較大,如果與主油道串聯,則難以保證主油道的暢通,並使發動機消耗於驅動機油泵的功率增大。所以採取並聯的方式,雖然每次經細濾器過濾的油量較少,但是機油經過不斷地迴圈流動仍可取得良好的濾清效果的,實踐表明一般汽車每行駛五十公里左右。全部機油能透過細濾器一次。

    若機油泵出油壓力低於一定值(本例中為0.1Mpa即1公斤力)則機油細濾器進油限壓閥15不開啟,以保證壓力全部進入主油道。進入主油道4的機油,透過上曲軸箱中的七條並聯的橫向油道5分別潤滑主軸頸和凸輪軸軸頸。機油還透過曲軸的斜向油道,從主軸頸處流向連桿軸頸。(曲軸銷)同時也經凸輪軸的第二、第四頸處,經兩個上油道2通向搖臂支座。潤滑搖臂軸,推杆球頭和氣門端部。第三條橫向油道還通向機油泵傳動軸3。可見以上這些磨擦表面都能得到壓力潤滑。還有一部分機油,由第一條橫向油道透過噴油嘴6噴射出來,以潤滑正時齒輪副。

    此外第一、二橫向油道之間還有油管從主油道接出透過空氣壓縮機曲軸中心的油道,潤滑空壓機的連桿軸頸後,由加油管流回到油底殼中。在主油道中還裝有機油壓力感測器和油壓過低訊號器,並透過導線分別與駕駛室中的機油壓力錶和機油壓力過低警報燈連線,藉以測量油壓,並顯示潤滑系的工作狀態。

    當連桿大頭上對著凸輪軸一側的小孔與曲軸的連桿軸頸上的油道孔口相通時,機油即由此小孔噴向凸輪表面,氣缸壁及活塞等處。潤滑推杆球頭和氣門端的機油順推杆表面流下到環形挺柱內,再由挺柱下部的油孔流出與飛濺到活塞內部的機油,濺落在連桿小頭的切槽內,藉以潤滑活塞。

    若機油粗濾器被雜質嚴重淤塞,將使整個油路不能暢通。因此在機油泵與主油道之間,與粗濾器並聯設定一個旁通閥8。當粗濾器進油和出油道中的壓力差到0.15-0.18Mpa(1.5-1.8公斤力)時,旁通閥即被推開,使機油不經過粗濾器濾清而直接進入主油道,以保證對發動機各部分的有效潤滑。

    如果潤滑系中油壓過高(例如在冷車起動特別是冬天)時,機油粘度大,就可能出現油壓過高現象,則將增加發動機功率損失。為此在機油泵端蓋內設定柱塞式限壓閥12。當機油泵出油壓力超過0.6Mpa(6公斤力)時,作用在閥上的機油總壓力將超過限壓閥彈簧的預緊力。頂開柱塞閥而使一部分機油流回到機油泵的進油口,在機油泵內進行小迴圈。大部分的車都把限壓閥裝在機油泵的出油道到粗濾器之間的位置上當壓力超出額定的壓力時部分的機油就會直接透過此閥回到油底殼。其實此閥在正常行車時是處於時開時關的狀態的。一般情況下,怠速時是關閉的,高速時開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鸚鵡的腿受傷了,站不起來,而且快要下蛋了,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