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健體那些事兒

    練肩動作不多,阿諾德推舉算是名氣最大的一個。但它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我個人查看了阿諾德施瓦辛格本人對於動作的評價,同時結合自己的動作理解和訓練感受,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阿諾德推舉”怎麼做?

    咱們先簡單說下動作,方便不知道動作的朋友理解。

    坐姿或站姿情況下,雙手各握一個啞鈴,拳心朝向自己,啞鈴高度和下巴高度齊平。

    肩部發力向上推起啞鈴,大臂向身體兩側移動。推起的同時,兩手的手腕外旋,直至動作最高點處拳心朝前。

    控制啞鈴緩慢下放,同時內旋手臂至動作起始位置。

    阿諾德自己如何看待“阿諾德推舉”?

    (這個小標題有點套娃的意思……)既然是施瓦辛格本人設計得名的動作,我們有必要看看他本人是如何描述的。

    在《施瓦辛格健身全書》當中,我找到了施瓦辛格本人對於這個動作的介紹,原話是:

    “鍛鍊三角肌的前頭和側頭。這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針對三角肌的練習動作。把啞鈴慢慢從正面放下,會使動作的幅度最大化。”

    這句話包含三個資訊點:

    1. 訓練部位:“前頭”和“側頭”。

    也就是三角肌的前束和中束,這和很多人鼓吹的“可以訓練到三角肌的前中後束”不符——連動作創始人都沒說它能練到後束。

    2.動作價值:施瓦辛格本人“所知道的最好的針對三角肌的練習動作”。

    施瓦辛格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派健美代表人物,他所處的時代是健美運動剛剛興起的時代。那時的健美運動員們訓練條件艱苦,器械簡單、動作純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下“老派健美”)。

    在這個大環境下,阿諾德能夠在普通的啞鈴推舉上附加一個肩部外旋的細節,這個改進和普通的推舉相比,確實可以刺激到肩袖肌群,但效果並沒有那麼的出色。我們可以說這是時代環境造成的,創始人在動作認知上的“歷史侷限性”。

    在生物科技和器械設計如此發達的今天,更多安全友好的器械出現在健身房裡,運動康復學專家和職業選手都在運用更高效的方式訓練,是否選擇阿諾德推舉,除了情懷之外,完全看你個人的喜好。

    3.下放幅度:“把啞鈴慢慢從正面放下,會使動作的幅度最大化。”

    這一點描述可以這樣理解:

    普通的推舉,我們是將啞鈴從舉過頭頂的位置向身體兩側下放;

    阿諾德推舉,我們將啞鈴從頭頂下放到胸口高度。

    從運動做功的角度來看,我們將啞鈴聚到了更低的位置,肩部做功距離更長,動作幅度更大。

    這個幅度是否讓肩膀的訓練感受更好?我個人的訓練感受是:

    在使用這個動作推舉時,啞鈴下放內旋手腕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肱二頭肌內側頭的拱起,這會讓我的注意力從肩部分散到肱二頭肌上。(當然也許別的訓練者會有較好的三角肌發力感,這個沒有辦法評定,我只是談自己的訓練體驗。)

    當然,如果你只有一對小重量啞鈴用來訓練,拿它做做阿諾德推舉是完全沒問題的。

    你也可以分別做啞鈴前平舉練肩前束,啞鈴側平舉練肩中束,畢竟這些孤立動作更容易找到三角肌發力感。

    個人觀點:理性看待“不神化,不詆譭”

    我們不可否認施瓦辛格對於健美運動的歷史貢獻,作為很多人的健身偶像,他引領了幾代人的審美觀,直至今日依然是全球健美界備受推崇的榜樣。他舉辦的“阿諾德傳統賽”,至今仍是健美賽事裡僅次於奧賽的第二大賽事,可見其地位和影響力。

    但是榜樣的光芒不應該干擾我們對動作本身的判斷。

    對於阿諾德推舉,有一說一,我覺得它並沒有健身書籍、動作教學裡宣傳推廣的那麼神奇。而且在現代健美運動員的訓練當中,這個動作出現的頻次低於其他肩部訓練動作現在的健身房裡,完全有更多的器械和動作可供練肩時挑選。

    綜合來看,阿諾德推舉有其動作價值。能夠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自己發明動作,證明了施瓦辛格本人“健身先健腦”的超前意識,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健美成就,在於他本人是一個積極思考並付諸解決的聰明人。

    但從現代人練肩的角度出發,阿諾德推舉就是一個比較基礎的肩部訓練動作,和啞鈴推舉效果相仿,尤其是新人做起來可能有些難度。

    不強行賦予它太高的意義,更不要一股腦地去貶低。只有親身嘗試和實踐,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肩部訓練動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週歲前公婆一直不太願意幫忙,不出錢不出力,週歲後突然要來幫忙帶孩子,怎麼選擇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