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隨想錄》裡的懷念蕭姍,並沒有太深印象,現在幾乎已忘卻其中的內容。
所以我並不覺得這部作品有什麼可讚譽之處,唯一的價值應該是它如實記錄了巴金在文革時期的經歷和情感體驗,但行文水平確實一般,並沒有文章以外的東西能讓人記住。
不像魯迅為《吶喊》寫得序言一樣,即使你讀過幾十遍,也依然忘不了其中的那些意象:鐵屋子、一遍遍重複臨摹著的古碑、寂寞毒蛇的獠牙,當然還有從樹葉間冰冷地掉落進脖子裡的蟲子。這些意象讓我能夠徹底地記住魯迅的這篇文章,哪怕我忘了他的其他文章,我也不會忘記這幾個意象。
而巴金的文章裡沒有這樣令人深刻的意象,說得簡單點就叫“比喻”。他的作品不會讓人產生審美時的注意力,而魯迅的作品可以激發讀者這種審美時的注意力,這是兩人最大的區別。
另外再說一點,錢鍾書的比喻很妙,但是他的比喻取巧,取得是玩弄文字遊戲和淵博學識的巧,而張愛玲的比喻不取這種巧,她是有天才似的獨特觀察力的,比喻能夠信手拈來,但她在白描筆力上是不如魯迅的,像《孔乙己》這樣短小精悍的文章,張愛玲寫不出。這個從她塑造人物的筆力上可以看出,魯迅白描的寥寥數筆就能畫“神”,而張愛玲需要一個又一個精妙的比喻才能做到,這就比魯迅差了些了。雖然她的比喻天才,魯迅沒有。
另外就是張愛玲小說中的細節之多,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我猜她在寫作之前是將這些人物的資訊密密麻麻地抄錄在一個小本子上的,不然怎麼可能寫出這麼多的細節,她簡直就像觀察了一遍所有人的生活似的。
又或者她有一臺屬於自己的迷你偵察機——“eileen版迷你偵察機”,悄悄地安在每一個小說角色的原型身上。
看過《隨想錄》裡的懷念蕭姍,並沒有太深印象,現在幾乎已忘卻其中的內容。
所以我並不覺得這部作品有什麼可讚譽之處,唯一的價值應該是它如實記錄了巴金在文革時期的經歷和情感體驗,但行文水平確實一般,並沒有文章以外的東西能讓人記住。
不像魯迅為《吶喊》寫得序言一樣,即使你讀過幾十遍,也依然忘不了其中的那些意象:鐵屋子、一遍遍重複臨摹著的古碑、寂寞毒蛇的獠牙,當然還有從樹葉間冰冷地掉落進脖子裡的蟲子。這些意象讓我能夠徹底地記住魯迅的這篇文章,哪怕我忘了他的其他文章,我也不會忘記這幾個意象。
而巴金的文章裡沒有這樣令人深刻的意象,說得簡單點就叫“比喻”。他的作品不會讓人產生審美時的注意力,而魯迅的作品可以激發讀者這種審美時的注意力,這是兩人最大的區別。
另外再說一點,錢鍾書的比喻很妙,但是他的比喻取巧,取得是玩弄文字遊戲和淵博學識的巧,而張愛玲的比喻不取這種巧,她是有天才似的獨特觀察力的,比喻能夠信手拈來,但她在白描筆力上是不如魯迅的,像《孔乙己》這樣短小精悍的文章,張愛玲寫不出。這個從她塑造人物的筆力上可以看出,魯迅白描的寥寥數筆就能畫“神”,而張愛玲需要一個又一個精妙的比喻才能做到,這就比魯迅差了些了。雖然她的比喻天才,魯迅沒有。
另外就是張愛玲小說中的細節之多,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我猜她在寫作之前是將這些人物的資訊密密麻麻地抄錄在一個小本子上的,不然怎麼可能寫出這麼多的細節,她簡直就像觀察了一遍所有人的生活似的。
又或者她有一臺屬於自己的迷你偵察機——“eileen版迷你偵察機”,悄悄地安在每一個小說角色的原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