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鴻飄渺
-
2 # 音樂聆聽人
《漁舟唱晚》應該算是流傳最廣的箏曲了,就連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也用的是這首(雖然旋律的選段和箏曲不同),很多古箏愛好者學會的第一首箏獨奏曲也是它。
這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美好景象。
那麼第一句也是曲子的開頭,點睛之筆,怎麼彈呢,右手平行移動要彈奏的位置在起手,第一個音要彈的明朗,不要太強烈,也不要太柔軟,注意每個音之間的呼吸,還有音樂強弱之間的把控和對比,這樣才會彈出樂曲的味道
而且作為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四級必考曲目,其中涉及到所謂的基礎指法:右手有勾、抹、託、劈、大撮、勾託、抹託、託劈、連抹、連託、花指、刮奏左手有滑音(包括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連按)、顫音(包括結尾的揉弦)、按音(包括含有顫音的按音、升高半度的按音),點音...可以說,除了較難的搖指,該有的全都有了,容易讓初學者上手。
情感方面,這首4分鐘的曲子足夠培養一定的氣息和強弱,所以,這首曲子從各個方面來講,都適合古箏學習三到五級之間的過渡。
此曲是婁樹華先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可惜的是,有很多箏友僅限於拿著曲譜完整彈完整首曲子,卻沒注意這其中的音樂情感和處理的細節之處,這導致在考級時成績不夠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從音樂情感和能給自己加分的細節之處講解一下這首曲子。
全曲大致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慢板,起和承
整體要注意強弱的起伏,營造一種非常安寧的感覺,以增強音樂表情。不要彈太響,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樂展示了優美的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的夕陽下的湖面、漸漸西沉的夕陽,緩緩移動的帆影,輕輕歌唱的漁民……給人以“唱晚”之意,抒發對湖畔晚景的讚賞情懷。
所以彈奏的旋律要富於歌唱性,在這段中主要運用了古箏傳統的吟、揉、按、顫等手法,顫音要表現的含蓄,按滑音上要凸現樂曲的韻味,在裝飾音上要求彈奏的音色優美而渾厚;音色要求是優美的、如歌的,柔和的。右手落指要穩,每個音要準確而力度沉穩,給人舒緩而又實實在在的感覺;表現則需要落落大方而又內在,內心的感受重於外在的表現。
第二段,轉的部分
透過樂曲的發展,這段調式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4音,這使得樂曲旋律更加恬靜、優美、韻味深長,在彈奏4音時,按準的基礎上稍加微揉能使音色柔美生動,並將顫音延長到下一個音之前,這樣旋律短暫離調,轉入下屬調,造成對比和變化,會更顯韻味。
期間用幾個連抹,像水面上的漣漪一樣一層一層展開,可以表現漁夫蕩槳歸舟、乘風波浪前進的歡樂情緒。
第三段,合的部分
這部分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的五聲音階的漸進。它一般分為基本相同的三小段,第一小段是慢速起,力度較弱,演奏時花指要優美連貫,手鬆弛而舒展;第二小段、第三小段則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加速和力度增強,一定要有一個由慢到快、由弱及強的遞進
同時遞增趨勢的樂句要注意強弱起伏,重複音型時要有變化,避免單調,才能表現出漁船晚歸,由遠及近的喜悅和歡樂喧鬧的場景。
演奏時要特別注意速度快的時候,手要穩定,不能上下跳動,儘量靠弦近些,貼著弦走,銜接點要少,尤其是最後一段加上大指掃弦時,一定要用手腕帶動手指,利用慣性才能達到應有的速度。具體速度沒有規定,依據自己節奏,重要體現強弱快慢與音樂感情變化即可。
最後結尾處泛音要悠長,沉得住氣。
當然,有了正確的方法,再加上苦練,才能把握樂曲的節拍音準,更要去體會樂曲的意境和韻味,談樂曲的感情。真正的藝術,是能感動人的藝術,是能引起人的心裡共鳴的藝術,這就是我們常強呼叫“心”去演奏的原因。
回覆列表
1音由6音線彈出來,必須先把6音線的音高透過左手按弦按至1的音高,然後再撥響這根弦,直接發出1音而沒有6音存在。作為根底不深的或者對琴絃的鬆緊程度感覺不好的,很難在先不彈弦的情況下而直接得出想要的音高,所以,當你在要演奏時,你必須先要熟悉下琴絃的鬆緊程度,也就是先彈響這根弦,左手再按至需要的音高,這樣多做幾次,你就能夠感覺出左手需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得到那個正確的音高,於是,當你掌握好這個力度後,就可以先左手按照那個力度按弦,這樣再撥絃的話就自然是一個正確的音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