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零售發展趨勢來看,社群商業無疑才是渠道終極競爭的場所,這幾年提出並圍繞“最後一公里”的生鮮前置倉、便利店、生鮮超市、生鮮電商等,都是縮短渠道距離的競爭。並且近期隨著盒馬mini、蘇寧小店和福來食集下沉社群,這種零距離的渠道爭奪正在逐步加劇。
線上的高效率是因為實現了交易結構的重塑,資訊、支付和物流效率直接擊潰了線下實體。但社群實體卻影響不大,因為它就在居民消費者的身邊,離得最近。大平臺下單可以直接物流到家,一般需要24小時以內,如果消費者即時需求只有社群實體能夠解決。
本質上,線下實體沒有線上效率高和速度快,但社群實體卻用距離上的短和近,來與線上的快進行競爭,並且因為離消費者最近而獲得競爭優勢。其實這也是線下有比線上更好體驗的優勢,體驗優勢與離消費者近的結合,事實上也形成了最高效的渠道競爭。
離消費者越近越有價值,為什麼便利店這幾年發展迅速,因為其自帶社群屬性,無論開在哪裡都是輻射和服務一二百米的距離,即得性是線上無法競爭的。雖然線上巨頭也在不斷嘗試社群業態但目前成功的很少,早期的順豐嘿客其實都是很好的模式,但因為基因和模式的問題都沒有測試成功。前置倉型別的生鮮業態核心也是依託於自建或社群實體來運作。
零售效率的提高使產品、營銷和渠道價值進行了重新定義。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和使用者觸點的多元化,產品和營銷以及渠道在固守自身價值之外,還要深度交融才能實現商業目標,這個融合就是營銷一體化。
簡單地說,效率的提高加速了使用者成交轉化的速度,傳統時代產品、營銷和渠道總有一點遞進順序,但在社交化零售推動下不營銷就很難進入渠道,進入渠道再開始營銷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馬上需要轉化成交了。
營銷一體化不僅是商業邊界的打破,也是渠道極致零距離的體現,因為這樣可以離消費者更近。在社群實體和社群消費中,異業聯盟和社群團購等模式都是在營銷一體化的基礎上,將消費場景和消費者距離拉得更近,從而打造零距離的渠道競爭力。
其實純粹的線上或者獨立的APP實現不了與消費者的零距離,因為接觸不到或者粘性太差。前面提到的前置倉是基於實體模式,美團外賣和京東到家雖然效率高,也是基於周邊3公里內的實體店,小潤髮mini和國美的美+生鮮也是基於實體店。除此以外,這些品牌的共性就是雙線融合,實現渠道觸達並拉近與消費者距離。
這些業態都開在社群中,可以說是在布點佈局。反過來社群實體店也是一樣,僅僅靠商圈位置的便利並不能完全保證自己存活,因為只要競爭飽和實體店的自帶流量優勢也要面對挑戰。而這個過程,線上也在不斷整合社群實體並給予賦能。
不過位置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社群實體除了離消費者更近,也具有便利性和生活需求滿足能力。店是自己的,與居民關係融洽和熟悉,瞭解需求和理解使用者都是優勢,這麼好的基礎自建社群、做社群團購和異業聯盟等縮短渠道是很輕而易舉的。
真正的零距離是渠道的終極競爭,可以說是詮釋了最後一公里的本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社群商業,這也是目前和未來零售爭奪最激烈的戰場。
但零距離的渠道競爭不僅僅限於社群商業,它包含了所有的運營環節和零售業態。只要記住,提高效率更高效觸達消費者,一定是實現鎖客復購的前置核心。如果能基於此設計商業模式和提高並運用這個邏輯,必然會獲得較強的競爭力。
從目前零售發展趨勢來看,社群商業無疑才是渠道終極競爭的場所,這幾年提出並圍繞“最後一公里”的生鮮前置倉、便利店、生鮮超市、生鮮電商等,都是縮短渠道距離的競爭。並且近期隨著盒馬mini、蘇寧小店和福來食集下沉社群,這種零距離的渠道爭奪正在逐步加劇。
一、社群實體沒有線上物流高效但離消費者最近線上的高效率是因為實現了交易結構的重塑,資訊、支付和物流效率直接擊潰了線下實體。但社群實體卻影響不大,因為它就在居民消費者的身邊,離得最近。大平臺下單可以直接物流到家,一般需要24小時以內,如果消費者即時需求只有社群實體能夠解決。
本質上,線下實體沒有線上效率高和速度快,但社群實體卻用距離上的短和近,來與線上的快進行競爭,並且因為離消費者最近而獲得競爭優勢。其實這也是線下有比線上更好體驗的優勢,體驗優勢與離消費者近的結合,事實上也形成了最高效的渠道競爭。
離消費者越近越有價值,為什麼便利店這幾年發展迅速,因為其自帶社群屬性,無論開在哪裡都是輻射和服務一二百米的距離,即得性是線上無法競爭的。雖然線上巨頭也在不斷嘗試社群業態但目前成功的很少,早期的順豐嘿客其實都是很好的模式,但因為基因和模式的問題都沒有測試成功。前置倉型別的生鮮業態核心也是依託於自建或社群實體來運作。
二、營銷一體化能極大地縮短渠道和使用者的距離零售效率的提高使產品、營銷和渠道價值進行了重新定義。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和使用者觸點的多元化,產品和營銷以及渠道在固守自身價值之外,還要深度交融才能實現商業目標,這個融合就是營銷一體化。
簡單地說,效率的提高加速了使用者成交轉化的速度,傳統時代產品、營銷和渠道總有一點遞進順序,但在社交化零售推動下不營銷就很難進入渠道,進入渠道再開始營銷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馬上需要轉化成交了。
營銷一體化不僅是商業邊界的打破,也是渠道極致零距離的體現,因為這樣可以離消費者更近。在社群實體和社群消費中,異業聯盟和社群團購等模式都是在營銷一體化的基礎上,將消費場景和消費者距離拉得更近,從而打造零距離的渠道競爭力。
三、零距離的渠道必須線上與線下實體結合實現其實純粹的線上或者獨立的APP實現不了與消費者的零距離,因為接觸不到或者粘性太差。前面提到的前置倉是基於實體模式,美團外賣和京東到家雖然效率高,也是基於周邊3公里內的實體店,小潤髮mini和國美的美+生鮮也是基於實體店。除此以外,這些品牌的共性就是雙線融合,實現渠道觸達並拉近與消費者距離。
這些業態都開在社群中,可以說是在布點佈局。反過來社群實體店也是一樣,僅僅靠商圈位置的便利並不能完全保證自己存活,因為只要競爭飽和實體店的自帶流量優勢也要面對挑戰。而這個過程,線上也在不斷整合社群實體並給予賦能。
不過位置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社群實體除了離消費者更近,也具有便利性和生活需求滿足能力。店是自己的,與居民關係融洽和熟悉,瞭解需求和理解使用者都是優勢,這麼好的基礎自建社群、做社群團購和異業聯盟等縮短渠道是很輕而易舉的。
四、思考與總結真正的零距離是渠道的終極競爭,可以說是詮釋了最後一公里的本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社群商業,這也是目前和未來零售爭奪最激烈的戰場。
但零距離的渠道競爭不僅僅限於社群商業,它包含了所有的運營環節和零售業態。只要記住,提高效率更高效觸達消費者,一定是實現鎖客復購的前置核心。如果能基於此設計商業模式和提高並運用這個邏輯,必然會獲得較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