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百鳥朝鳳》是一首在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廣為流傳的民間樂曲。樂曲充分發揮了嗩吶的樂器表現功能,模仿許多類飛鳥鳴禽的叫聲,活波粗曠,歡快爽朗,逼真動人。整個樂曲的吹奏較自由,常有即興發揮,各家所奏結構都不盡相同,但大體以迴圈結構為原則。其音樂分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鳴叫聲部分(插部)兩種。旋律部分為徵調式,由北方民歌旋律音調特點,模仿部分是學習各種鳥叫,穿插其間。最後有一段結束音樂,稱為謝板。它的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全曲共分段,是一首迴圈體結構的樂曲。 (1)山雀啼曉。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在嗩吶奏出清新、悠揚的樂句之後,隨即模仿鳥叫聲,由伴奏樂器笛子與之相對答呼應,互相競賽,展現出山雀啼曉的意境。 (2)春回大地。這是一段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北方民間音樂粗獷、爽朗風格的曲調,優美而流暢。這段音樂的特點是造成一種歡樂的情緒和變化多端的氣氛,為下一段落模擬音調的出現提供了心理上的準備。 (3)鶯歌燕舞。嗩吶自由地模擬各種鳥叫聲,伴奏聲部以舒展的節奏和優美如歌的旋律作陪襯,加強了音樂性。 (4)林間嬉戲。短句替代前面悠長的樂句,音樂顯得活躍起來,猶如人們在山林中嬉戲的歡快情景。 (5)百鳥朝鳳。這是第次出現的模擬各種禽鳥的叫聲,充分發揮了嗩吶所特有的演奏技巧,惟妙惟肖地表現了百鳥爭鳴的情景。 (6)歡樂歌舞。隨著速度的轉快,樂曲的情緒不斷向前推進。當樂隊戛然停止之後,嗩吶出人意料地用花舌音發出蟬鳴聲,非常真切喜人。特別有趣的是模擬蟬被捉住時,發出的陣陣掙扎聲和最後長鳴一聲遠飛而去的一段,繪聲繪色,充滿了歡快熱烈的氣氛。 (7)鳳凰展翅。隨著樂曲速度的加快和短小音型的反覆推講,音樂進入了高潮,之後又出現了嗩吶的華彩段,它使得歡騰的情緒達到極點。 (8)並翅凌空。這是高潮段落的繼續,音樂情緒越加熱烈,再次出現百鳥齊鳴的場面。最後以一個短小的尾聲結束全曲。 這次順便介紹一下樂器:嗩吶 嗩吶(也叫喇叭) 結構組成: 在一椎形木管上開八個音孔前七後一,木管上端裝一細銅管,銅管上端安裝一個葦制哨子,為演奏者吹奏所用;木管下端承接一個銅製喇叭口。 樂器特色: 屬於木管樂器族內的吹孔簧鳴樂器類,嗩吶葦制哨子的結構與西洋樂器雙簧管的吹口相似,均為雙簧樂器,但嗩吶的簧片較薄。音色高亢、明亮,極強的感染力,無論用於表現自然事物或者人類的喜怒哀樂,都有其獨到之處。嗩吶是一種歷史久遠的中國傳統民族樂器,自明代起已廣泛流行於民間。有些民間藝人不但能用嗩吶演奏出輕巧的顫音、倚音和滑音,而且能用嗩吶模仿出簫的柔美音色來。 用一個上午的時間把《百鳥朝鳳》這篇文章讀好後,頓覺得原來從隨著文字的行裡之間的那種浮躁現在就有了答案了,最後一句“那個乞丐在夜色下吹奏的就是純正的《百鳥朝鳳》”。 一個時代的開啟,一種事物的新生,有著發展就必然有更替。因為吹嗩吶的時代背景,主人公艱辛的求學之路,到學成風光之旅,無不把嗩吶的得意描寫得淋漓盡致,當中一直有一個人的出現,時隱時現的,把吹嗩吶在時代中的那種受人尊敬,得到推崇的境遇,不顯山不露水的敘述出來,透過他的脾氣,一言一行,與族人的相處以及談話內容,把其重要性和地位烘托如同文章中的那句“把嗩吶舉起,那銅面裡就有著一個窩在裡面的熟太陽”,如此飽滿,相當自信。 時間在推移,事物在發展。在嗩吶和樂隊的對立上, 主人公的認識,從不解到理解,從受到衝擊到放棄行當,以至於在有一天需要吹奏《百鳥朝鳳》時,竟然忘記了曲子,所有人都笑了,只有他的師傅哭了,一個從十一歲就帶他的師傅,寄希望於他身上的老人,生氣地把代表一代幫主地位的嗩吶折斷了,這也意味著傳統在面對新生事物時,由於自身的經營不善和人們思維的轉變,徹底失去了本有的地位和威望。直到有關部門到鄉下來尋找民間民俗文化時,主人公的心中的熱情再一次被點燃了,但是社會已經改變了他的師傅和師兄們,風光無限的嗩吶班子徹底在每個人的心裡消失了。 故事的結尾原本就應該是主人公的黯然離去。最後場景的描述有多種的理解。第一,告訴讀者,嗩吶這個舊行當只是受到衝擊無人問津了,但是於市井街角,嗩吶仍然存在於人們的心裡的,用心去聽,那聲音仍然都在的;第二,似乎在宣告著嗩吶時代的終結,《百鳥朝鳳》是嗩吶班主才可以吹奏的曲子,是獨奏的,物件和場合有著意想不到的要求,這是一曲只為白事才吹奏的曲子,只能是受人尊重,口啤極好的人去世後才可以享用的,但此時此刻卻是一個乞丐在夜色街頭吹響,那人一定也曾經是一個嗩吶班主。 嗩吶的命運如同一面鏡子可以反相同的事物。《百鳥朝鳳》是嗩吶吹奏的最高境界,那聲音如同林間百鳥同時叫響,婉轉而清純,熱鬧非凡,可是《百鳥朝鳳》是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首哀樂,就是隻為死去人的才吹奏的,是對逝者的歌頌。 嗩吶命運如同《百鳥朝鳳》的用處,早就註定了這樣的命運。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禪心中的“禪”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