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來秦春月
-
2 # 太平洋之遠
如果你生活在19世紀後期的倫敦,並且是一位生意不錯的商人或工廠主,你會對這個問題有以下一些思考:
你會買一本卡爾.馬克思所著的《資本論》,找尋答案。因為在那個時代,馬克思的摯友和事業夥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對世人這樣介紹:“《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聖經”。因此,那個時代的工人運動風起雲湧,爭取工人的合法權益,對抗剝削,巳成為了主要訴求。作為一個商人或工廠主,你必須應付工人的這些訴求。也許你找一本《資本論》讀一讀,搞清楚馬克思對資本倒底作了哪些剖析,對你的事業是有好處的。
在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中,資本就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貨幣。這一點,相信你也是會同意的。你之所以投資、冒風險、受勞累、得罪工人,還不是想賺錢獲利嗎?
馬克思又指出:貨幣的功能之一是充當交換手段,用它可以購買物質產品,也可以購買人的勞動時間。關於這一點,你也是非常認可的。因為每個月你都要向員工發工資,這是因為你購買了他們的勞動。
英國的一位古典經濟學家說:“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對於這一點,馬克思也是非常贊成的。可是,他又進一步地把勞動時間劃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
馬克思認為,一個工人的所有勞動時間都在創造價值。一天的勞動=必要勞動+剩餘勞動。因此,一天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工資收入+剩餘價值。
顯然,僱傭者(也就是你)支付的工資是少於勞動者創造的價值的。這個多餘的部分,就成了剩餘價值,歸了僱傭者(也就是你)佔有。
當剩餘價值轉化為出資者(也就是你)的收益時,就被稱作“利潤”。你的出資,包括購買了生產資料的錢和購買了勞動時間的錢。你出錢,是為了賺錢。現在,這個利潤就是你賺到的錢!
你看中文的這個“利潤”:“利”字是左禾右刀,收割到手的意思。“潤”字是珠圓玉潤的潤,把玩在手,別有一番意趣。
所以,任何投資者都會追求利潤。不過,若不是馬克思發現了剩餘價值產生的秘密,許多人還真以為利潤是隻靠投資者的本事就能掙到的。
馬克思認為,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當利潤與出資額相對應時,它就成了資本的報酬。利潤率越高,你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就越足。
可是,如果你不是昧著良心,就會承認:勞動者的全部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工人得到的,是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那部分價值。而他們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就歸出資者(也就是商人或工廠主)所佔有了。因此,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全部價值,它是價值在勞、資之間劃分後求出的比率。而利潤率=利潤/全部資本,利潤率很容易就被人看成是資本的報酬率!
顯然,剩餘價值率不等於利潤率。雖然如此,我們卻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待勞資雙方的關係。勞動只有與生產資料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價值。沒人僱傭,也是空有一身本事。被人僱傭,有錢可掙,是整個社會的一件大事。“就業是民生之本。”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鼓勵企業家多投資,才能多創造就業機會。所以,從一開始資本和勞動就象一對要找物件的男女,各有各的需要,各有各的追求。被人僱傭,靠本事吃飯,有機會掙錢,就是一件應該高興的事情。女的被娶進門,不要有吃虧的想法,好好過日子,久而久之,這個家就是女的說了算。男的娶了老婆,如獲至寶,高興還來不及。所以,兩口子要一心一意好好地過日子,紅紅火火,讓別人“羨慕嫉妒恨”去吧!
越是高科技時代,出資人的壓力越大。他要籌資、冒風險、還帳。還要是一個好的當家人,要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管理企業。因為他用的人,這時候已由人力資源變成人力資本了。既然是“資本化的人”,他們就要按照“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的要求,向老闆要待遇、要報酬。請看華為:今年拿出5億美元獎勵員工!為什麼要這樣做?還不是華為的“人力資本”參與到了利潤分配之中去了!任正非說:“現在大多數優秀人才都去美國了,如果僅僅是待遇問題,要敢於與美國爭奪人才,我們可以待遇比他們高,讓他們在中國也能創業。這就是財散人聚,2017年華為向18萬員工發了1403億工資,平均每人68萬,2018年已超過70萬。股份更是捨得,任正非只持有華為1.01%的股份,其餘98.99%全部給了員工。這就是華為不上市或者說不能上市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沒上市,才無懼美國透過資本打壓,完全不用為了所謂的報表資料而擔憂,也就有了一年近1000億的研發投入,這才是一場真正科技實力的較量!”
總之,馬克思的學說是個洋溢著“人本主義”光輝的進步學說。雖然如此,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處理好當代的勞資關係,要多些華為任正非式的智慧和厚道!(3.11.2019,己亥年二月初五)
回覆列表
資本,是人性本格最主要。
資產,要有本效能力資格過強偽造的人管理,各方豐豐富富,人力牛馬集團的資產,才能生產。
資金,發財容易養財難,本經資產效能好,本質品德熱亮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