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向日葵的原野

    全套智慧溫室,這個成本造價可以不低。我曾經在天津見過幾座單個佔地面積300000平方米的日光溫室,一個這樣的溫室造價大概在8個億左右。當然,這種實力的現代鮮切花基地,基本上有了一些定價權。

    一個智慧溫室其實主要就是一個強大的物聯網系統。裡面包含:

    各種作物的專家系統

    植物生長模型

    水費一體化控制

    生長環境檢測

    溫室環境控制系統

    智慧資料分析

    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

    自動採摘系統

    ...

    我們簡單的展開其中兩個智慧溫室的基本作業系統:

    01.農業物聯網溫室環境監控系統

    包含空氣溫溼度、土壤溫溼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強度等我引數的智慧檢測和控制。一般實現無線資料傳輸,根據作物生長模型,進行全自動智慧控制。比如開關風機、溼簾、通風口、遮陽網、二氧化碳發生器、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等。另外一般還配備攝像頭對溫室內情況進行監視現場情況。

    02.智慧灌溉水肥一體化系統

    透過物聯網引數採集,結合作物生長模型,設定不同區域,不同時間的輪灌組。這裡面又分為噴淋,滴灌等形式。透過對土壤ph值、各個養分引數的檢測,還可以實行自動營養液配比。

    智慧溫室是一個農業發展的大方向,可以說是藍海,我們離農業現代化之路還差距很大,基本上可以說沒有入門。

  • 2 # 響水大米

    走在回農村老家的路上,道路兩邊都是一排排的大棚,當地農民大棚以種植韭菜為主,已經形成了產業化運作,真希望智慧溫室大棚可以儘快地撲向廣大農村,將大大提升當地農業科技水平以及減少了農民的辛苦程度。為什麼這麼說呢?

    老家農村的大棚,只有少部分是鋼筋支撐大棚,其餘大部分都是比較落後的磚牆支撐上面是松木杆結構的大棚,這樣農民投入造價比較低,這樣的大棚在生產過程中農民特別辛苦。

    一、農民平均每天早晚需要最少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去掀蓋大棚的稻草和棉布。幹過這個活的農民都知道,很辛苦,一圈掀蓋下來,都得出一身汗。

    二、傳統大棚大概三五年就會倒塌,倒塌後就得從新翻蓋,同時傳統的大棚塑膠、草簾子和棉布幾乎每二年就得更換一次。這對於農民來說是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三、傳統溫室大棚容易發生火災,一有颳大風、下大雪的天氣,農民就是半夜也得趕緊起來看看大棚有沒有被風吹開,被雪壓塌。

    而現在逐漸興起的智慧溫室大棚幾乎全面的解決了以上問題。

    現代全套智慧大棚的優勢有以下方面:

    1、控制作物生長溫度溼度,並且資料準確,解決了農民憑經驗感覺傳統的種植方式。

    2、空氣控制,監控大棚內氧氣、二氧化碳的含量,補充大棚二氧化碳濃量,提升植物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生長。

    3、光感控制:自動對大棚溫度進行光照資料控制,早晚自動控制大棚捲簾機工作,省去了農民以前的繁重工作。

    4、採用更為先進的建築材料,農民再也不用擔心大棚被風颳到和被大雪壓塌的事情了,

    5、產量提升:加上智慧化控制系統應用在大棚種植上,透過電腦來控制大棚植物的生長溫度、溼度、空氣、日照等多方面因素,這將大大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

    6、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只能大棚可以實現自動灌溉、自動施肥、自動打藥甚至是自動採摘農產品。農民種地將是非常輕鬆的事情,到那個時候,農民基本上是點點手機,看看電腦就可以完成大棚種植了。

  • 3 # 農業引擎

    0513智慧聯動溫室(大棚)只能算是未來現代 農業的一種典型業態,並不能代表現代農業的全部。

    除了智慧聯動溫室,還有現代化智慧化養殖場,智慧水產養殖場、海洋牧場、現代化大田種植園區、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物流交易園區、都市休閒農業專案等等都屬於現代農業的業態形式。

    由於智慧聯動溫室是和大家生活所需的蔬菜水果更加息息相關,所以大家接觸起來會更加直接;但是設施養殖和大田機械化種植方面可以說比設施蔬菜栽培發展的更加領先。

    不過受生產環境控制的原因,一般老百姓是很難讓進到標準化養殖廠裡面的,涉及到防疫的問題和管理的問題。

    同時,聯動溫室和大棚還不完全是一個概念,但是大棚也可以算是設施農業裡面的一部分。

    聯動溫室一般指的是荷蘭紋洛型溫室,四面和頂部都是玻璃或者PVC板或者薄膜;大棚老百姓一般是指日光溫室或者塑膠拱棚溫室。大棚隨著發展和勞動強度、老百姓對一般大棚的態度也開始有些變化了。

    有技術含量,降低勞動強度,能夠提高勞動效率,提高商品率和加工率,這種型別的發展模式都會助力未來現代農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邊境部隊都有什麼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