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大賽爸爸說

    大眾普遍認識和了解自閉症或孤獨症只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我們的身邊很少看到這樣的孩子,而醫院也基本沒有什麼科室和醫生專注這個領域。對於這種疾病的研究與治療也主要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進行,在國際上統一稱為自閉症,在國內將兒童發育障礙譜系統稱為孤獨症,包括自閉症、智力發育遲緩及各種失調症狀,這些情況的主要表現大致相同,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不同的異於常人或低於常人,而孩子在三歲左右即可識別出是否存在問題。

    首先,社交發展障礙。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不與人進行目光對視和眼神交流,更不會與人分享和主動參與活動,對於他人的呼喚沒有迴應,無視他人的存在。

    其次,語言發育遲緩。出語言的時間明顯晚於同齡孩子,口音不清或內容無意義,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更不理解他人的語言。

    再次,行為異於常人。日常生活中存在嚴重的行為刻板現象,比如出門必須走相同的路線,拒絕改變方式或習慣,只認一種顏色或物品,長期專注於某個物體或遊戲,喜歡旋轉的東西,喜歡重複一個動作等。

    最後,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發育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檢查,確診後及時進行干預訓練,3-6歲是黃金時期,可以讓孩子及時調整做到生活獨立能力與技能。

    總之,對於這種情況,醫學界尚未了解,發病原因不明。它既不是先天的,也和後天的教育無關,而且至今也沒有完全得到治癒的病例。

  • 2 # 大米和小米

    “自閉症”與“孤獨症”的唯一差別在於前者為國際統稱,後者為坊間俗稱,為同一種概念,英文翻譯均為Autism。

    無需比較二者有何實質差異。

  • 3 # user3077110794215

    自閉症是臺灣、香港翻譯的叫法,大陸叫孤獨症。自閉症是先天的神經發育障礙,孤獨症包括神經發育障礙和後天的心理障礙。

  • 4 # 梁六一

    ●其實孤獨症就是自閉症,真的是翻譯的問題。

    如果說短暫的歷史是大眾對於“孤獨症”知之甚少的原罪,那麼在這短短几十年中對於“autism”的錯誤翻譯更是造成了人們對於這一病症的誤解。

    當初陶國泰教授首次把“autism”翻譯成了“孤獨症”,不管是從患病孩子的心理,還是患者家庭的角度來看,“孤獨”實在是一個再貼切不過的詞。

    可是中國的媒體與學者並沒有延用這個好名字

    英文中auto-是“自動、自轉”的意思,-ism則是指“行為、狀態”,“autism”就是指“自己的行為狀態”,於是臺灣和香港將它翻譯成了“自閉症”。

    這翻譯本沒有錯,可是轉到華人的字典裡,“自閉症”的“自”與“自私”“自我”成了同一個意思。

    內地媒體盲目地效仿香港臺灣,將“自閉症”這個翻譯帶到了公眾面前,這就給大眾設定了理解誤區

    假如你得了“自閉症”,那麼你就是自己把自己封閉在世界裡,只在乎自己感受、不好相處的人,是不受人待見、不合群的討厭鬼;

    假如你是“孤獨症”,那麼你天生就被關閉在小小世界裡。無法交流、行為怪異都有了可以解釋的原因,那社會自然就多了許多寬容與幫助。

    這一“自閉症”的翻譯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們的認知偏差。

  • 5 # 優加學院姜老師

    自閉症就是孤獨症。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一種。《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徵、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徵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徵較為常見。常見於男性,女性症狀更重。

    它的核心症狀是社交溝通障礙、感知覺障礙,行為刻板和興趣狹窄。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言語交流障礙,認知障礙以及重複的刻板行為等。

    目前主要以aba行為矯正和康復訓練為主要干預手段來改善行為提高能力以便自閉症兒童日後更好的融入社會。

  • 6 # 理科思維郭子福律師

    自閉症是不能與人正常交流。但孤獨症不是學術上的稱呼。在心理學上範疇的孤獨症並非真的症態,在心理學範疇的學術名沒有“孤獨症“,只是俗稱,因此孤獨症是不擅交流,不是不能交流。但如把自閉症稱為孤獨症,那就是和自閉症一樣的器質性或功能性障礙病變了。我是祖傳中醫的傳承人。也學過西醫,用腦子思考。有些人自認為學了西醫或上了個學校或做了醫生就認為了不起了,不就背誦了點醫學嗎?或者百度一下“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就說我說錯了?我只能說你太無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大爆炸時的奇點有質量嗎?如今的宇宙所有質量和能量是否都來自於那個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