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拿8代酷睿來說,i7是6核心12執行緒,i3是4核心4執行緒,兩者在頻率和三級快取大小上也有差距,我看到有不少人在說i3都是i7透過閹割核心數量和快取而來的,兩者成本近乎一樣,對此我並不贊同。
CPU晶片都是從固定大小的晶圓上切割出來的,一般來說,往往是英特爾先設計高階的I7處理器,然而I7如果都賣3000元,那肯定很多消費者買不起,銷量不夠,如果賣便宜了利潤又太低,這樣英特爾就難以快速收回成本,再說晶片生產過程中都會出現瑕疵,不完美的I7晶片肯定也不能浪費掉,於是就在I7的基礎上最佳化精簡,設計i5和i3處理器。
英特爾設計i5和i3,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一方面是儘可能的覆蓋高中低端市場,擴大營收。比如一顆i7 8700K晶片存在快取和超執行緒的瑕疵問題,那就可以把它作為i5 8600K生產出來,如果頻率上不去,那就可以把它作為鎖頻的i7 8700,這些辦法都是雙贏的,既保證了良品率,也提高了產品銷量。
但是i3可就不一定是i7“精簡”而來的了,剛才說過,英特爾精簡核心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然而一昧的對高階晶片做精簡是不利的,因為哪怕你把I7的晶片砍到雙核,它的核心面積還是那麼大,單位生產成本仍然沒有降低,砍成i3拿去賣就是浪費。這時候英特爾就會在8代酷睿架構的基礎上設計全新的4核i3,這樣出來的芯片面積小,產量高,成本就會比i7和i5低很多,即使是多了設計和流片的過程,長期來看仍然是很划算的。
處理器最貴的其實就是研發設計成本,而這些成本其實是被i3\i5\i7所有的產品共同分攤了,無所謂誰高誰低,而i3和i7在製造上的成本肯定是有差距的,i3至少能便宜一半左右,因為i3不僅面積小規格低,對頻率和體質上的要求也比i7低不少,良品率更高,英特爾因此才能給i3定更優惠的價格。
其實不僅僅是CPU,顯示卡GPU也是如此,不完美GTX1080晶片砍成1070降價出售,到了GTX1060就是全新晶片,有瑕疵的可以砍成1060 3g版,到了低端的GTX1050又是一款全新晶片,面積依次縮小,成本也是依次降低,這樣才能使廠商達到利益最大化。
成本多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們為了降成本心思百出,英特爾砍i7變i5,amd讓r7乘2變執行緒撕裂者,成本降的不止一點兩點!
我們就拿8代酷睿來說,i7是6核心12執行緒,i3是4核心4執行緒,兩者在頻率和三級快取大小上也有差距,我看到有不少人在說i3都是i7透過閹割核心數量和快取而來的,兩者成本近乎一樣,對此我並不贊同。
CPU晶片都是從固定大小的晶圓上切割出來的,一般來說,往往是英特爾先設計高階的I7處理器,然而I7如果都賣3000元,那肯定很多消費者買不起,銷量不夠,如果賣便宜了利潤又太低,這樣英特爾就難以快速收回成本,再說晶片生產過程中都會出現瑕疵,不完美的I7晶片肯定也不能浪費掉,於是就在I7的基礎上最佳化精簡,設計i5和i3處理器。
英特爾設計i5和i3,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一方面是儘可能的覆蓋高中低端市場,擴大營收。比如一顆i7 8700K晶片存在快取和超執行緒的瑕疵問題,那就可以把它作為i5 8600K生產出來,如果頻率上不去,那就可以把它作為鎖頻的i7 8700,這些辦法都是雙贏的,既保證了良品率,也提高了產品銷量。
但是i3可就不一定是i7“精簡”而來的了,剛才說過,英特爾精簡核心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然而一昧的對高階晶片做精簡是不利的,因為哪怕你把I7的晶片砍到雙核,它的核心面積還是那麼大,單位生產成本仍然沒有降低,砍成i3拿去賣就是浪費。這時候英特爾就會在8代酷睿架構的基礎上設計全新的4核i3,這樣出來的芯片面積小,產量高,成本就會比i7和i5低很多,即使是多了設計和流片的過程,長期來看仍然是很划算的。
處理器最貴的其實就是研發設計成本,而這些成本其實是被i3\i5\i7所有的產品共同分攤了,無所謂誰高誰低,而i3和i7在製造上的成本肯定是有差距的,i3至少能便宜一半左右,因為i3不僅面積小規格低,對頻率和體質上的要求也比i7低不少,良品率更高,英特爾因此才能給i3定更優惠的價格。
其實不僅僅是CPU,顯示卡GPU也是如此,不完美GTX1080晶片砍成1070降價出售,到了GTX1060就是全新晶片,有瑕疵的可以砍成1060 3g版,到了低端的GTX1050又是一款全新晶片,面積依次縮小,成本也是依次降低,這樣才能使廠商達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