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坤卦四爻
-
2 # 左說春秋
謝邀!姓氏與名字應分開講。一、上古姓少,"血親為姓",母系社會的部族常以居地為姓,後來又加女字旁。不是人人都有姓。古代也有尊卑 。地位高的血緣關係的有姓,許多依附的人只有名。有名無姓的多屬流落或被捕俘的。二、氏不同於姓,氏來源於封地。"胙土為氏"同姓的男子被分封到不同的地方。便稱為不同的氏。古代男的稱氏不稱姓,氏說明地位高。貴族女兒出嫁多稱姓,冠名者很少。三、三代時姓與氏仍分開,秦漢時多混稱,原來的氏與姓合為一體。四、隨著分封制消亡,姓氏來源也多起來,以國為姓、以職業為姓、從祖或父名字為姓的等等不勝列舉。五、古籍中多見無姓只名記載,也有冠國名、地名的人名,甚至只有一個名的人。六、有些少數民族自取漢姓或被賜漢姓的大有人在。現在很少見少數民族的姓即此原因。大概如此,再多說無必要。請指教。
姓名從何而來?
首先分別來看姓和名這兩個字的組成情況:
姓:左“女”右“生”合而為姓,這就說明在倉頡造字時就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個時候的人是母系社會,男性的社會地位較低,女性的社會地位較高,人出生後才從女姓。也可以理解為人從女而生。
名:上“夕”下“口”,上面的“夕”在隸書中是一個腳板的模樣,下面“是個口”,大概意思應該是人一開口,那個腳板(代表人)就聽到了,就會有反映,有動作,就會回來。表現的是是在一個人在說,另一個人在動,很形象的一個字。
兩個字綜合在一起,就象一個母親在呼喚自已的小孩,一喚就回來了,也好像說明了人的名字在那個時代都是母親取的,母親的社會地位高。這麼一個簡單的詞,活生生的就是一個古代的生活場景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