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妮呢128

    我個人覺得對於陌生的路程,去的時候大腦比較緊張,既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又要焦慮什麼時候能夠到達目的地,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路上。即使是熟悉的路途,因為心急,都會感覺路途更遙遠。

    回來的路上就輕鬆多了,路熟了,也不用趕時間,可以胡思亂想開點小差。時間不知不覺一溜而過,等回過神來已快到家了。

    不過,我每天走路去買菜,去的時候兩手輕鬆,而回來的時候兩手提菜,特別是頂風冒雪的時候,就會老想“怎麼還不到家啊!”此刻感覺回程更遙遠了。

    如果保持一樣的心情溜達,應該不會有這種去遠回近的感覺。

  • 2 # 情感見解

    1、一般去的目的地肯定都是有目的的去,一定也是規劃好的,所以在去的時候心理會感覺更急切一些,時間會比較的緊張,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在這件事情上面,所以會感覺比較遠。

    2、回來的時候就不一樣了,雖然是同樣的路程,也沒有什麼太過於著急的辦理的事情了,心情也更放鬆,所以可能在想些其他事情或者交談過程中就到了。

    3、這就是所說的越著急的事情時間越是不夠用。

  • 3 # 小貓鬍子103240101

    去時路途新,沒有熟悉的參照物,回來時有了參照物的記憶,心中對距離有了初步判斷,因而大概知道走了多遠,因此感覺快些。

  • 4 # 莽失漢

    這是一個人心理對未知的不確定造成的。

    一、說說走的路程吧。

    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一表妹第一次上大學,在外地,小姨不放心叫我開車送妹妹去學校。考慮到第一次上學,怕她遲到。天不亮我就早早開車到了小姨家裡,走了一上午才到學校。可是返程時我僅僅一個小時就回到家了。

    這裡面主要一是考慮交通的擁擠,學校具體的位置,外地市地理不熟悉,天氣情景 怕她遲到,出現其它因素。

    去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考慮自身,還得考慮環境的變化,他人的因素,時間節點等等,帶著任務或者目的,心裡裝著一大堆事,在壓著你。回來的時候是一身輕鬆,想著家自然忘卻了所有的煩惱。

    二、談談人生旅程吧。

    做什麼事,都是萬事開頭難,越做越容易。就說說我們最為熟悉的《西遊記》吧。唐僧歷經14年,途徑十萬八千里,千辛萬難才取到真經,回來時騰雲駕霧一朝而返。靠的是什麼

    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周圍有替你排除萬難的夥伴。不受誘惑而停留半路。在追尋目標的道路上總有千難萬難,喪失前進的動力,只能停留在半路無功而返。而努力走完的,回頭看看,不過如此。

  • 5 # 東方連話

    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只在去一個以前沒有去過的陌生的地方的時候,至少是以前很少去、偶爾才去一趟的地方的時候才會出現。

    這是因為路況不熟,我們在去的時候加上了一個不斷摸索的心理過程。即便是現在有了導航,這種不斷摸索的過程總是有驚無險,沒有什麼懸念,不會走彎路,但是畢竟還是有一個伴隨著陌生的街景而出現的“怎麼老也到不了”的心理過程,這種心理過程延長了真實的路程,在真實的路程之上添加了因為“想得多”而來的漫漫長途長時間也走不到的感覺。

    而返程的時候因為已經熟悉了路徑,知道過了什麼標誌物以後就還剩下多遠,一切都很確定了,這種未知的心理想象的過程也就消失了;距離就是距離本身,想象退位,甚至會因為熟悉而對路途上的街景無感,所以也就覺著近了。

    當然,這也和我們進行一段旅程之前的心理準備過程有關。要去一個地方,我們從人類古老的習慣甚至基因裡都會有一個對即將去的地方的一番想象,這個想象之中既有需要帶什麼物品的現實內容,也有對去那個地方所要走的方向、所要經過的路徑等等地理因素的想象。這種想象往往和現實裡的情況不很一致,在現實的路途上,對比想象與真實路徑的一致與否的過程,也就在心理上延長了路途。

    應該說,這種心理現象是很有意思的,它是人類古老的定位定向系統的實踐,是人類豐富的心理活動的佐證,但是它也正逐漸在脫離開現代人的生活。

    因為,在脫離開步行腳踏車之類的交通方式之後,現代交通工具和導航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弱化乃至替代這種繞有意趣的人類心理感受。

  • 6 # 擺渡人的心境

    這個話題這個感覺一直都有留意,個人覺得,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因為不熟悉,所以從自我感覺上,會有很陌生的距離與感覺。 回來時,因為有點熟悉,所以自然感覺到路程會短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組成的四個字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