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17633067606

    1.系統功能是否滿足業務需求。

    2.模組功能邏輯是否清晰,操作是否順暢。

    3.系統性能是否穩定,效率能否達到操作者限度。

    4.UI是否精緻或者自成一格。

    5.相容效能否符合大眾需求。

  • 2 # 範閒不是我

      一、管理資訊系統評價的目的:

      評價的關鍵是要定出評定質量的指標以及評定優劣標準。由於管理資訊系統的評估指標(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不僅數量多、比較複雜,而且隨著資訊系統的發展,指標也在變化,因此建立價值評估體系是當務之急。有一個客觀的、科學的價值評估模型,我們才能對資訊系統進行全面綜合評價。

      二、管理資訊系統評價的指標:

      1.定量指標

      分析定量指標可以按傳統的模式,廣義的資訊系統的投資回報可以簡單寫成:

      ROI=(成本降低十收入增長)/總成本

      (1)投入指標(總成本)

      1)系統分析設計費用和實施費用,包括硬體、軟體和人員消耗費用等。

      2)人力成本,包括人員重新招聘、人員重新部署和人員培訓的費用。

      3)流程成本,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部署資訊系統的企業需要對現有的工作流程進行改造。

      4)系統執行成本,諸如整合和測試費用、執行費用、管理費用、資料分析成本、資料轉換成本等。

      5)資訊系統的維護和持續改進費用。

      6)機會成本。例如,企業由於選用其中某一家廠商的管理軟體系統,而放棄了其他廠商所能夠帶來的機會效益,就是一種典型的機會成本。

      (2)產出指標

      產出指標主要包括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

      2.定性指標

      (1)宏觀指標

      1)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是否提高了。如果將其轉變為具體的經濟指標,可以分為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流動資金週轉率、存貨週轉率、全員勞動生產率、計劃執行準確率、裝置利用率、市場資訊準確率、客戶滿意率、交貨準時率、產品優質率等。

      2)管理模式、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是否有所創新。

      (2)微觀指標

      1)資訊系統的應用廣度和深度,包括系統的使用者數量、使用者的職位、系統資訊數量、業務資訊數量等。

      2)資訊系統對資源的開發率和利用率。如果把OA資訊系統比作人體骨骼的話,資訊資源就是肌肉和血液。從資訊資源開發利用角度,可以評價資訊系統的利用程度和企業的知識管理水平。這可以從挖潛能力以及資訊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進行評估。

      3)企業的業務流程、工作流程是否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4)員工素質的提高和員工參與資訊化的程度。人力資源是企業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訊化的參與者,即資訊化的主體。在這裡,人力資源包括資訊科技人員和企業的其他員工。對於前者的評價,主要考察其計算機應用能力、軟體設計開發能力以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而對後者,由於企業資訊化的深入,員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這是推動企業資訊化的基礎。

      5)是否改善員工工作滿意度。

      6)企業不同部分之間是否擁有統一的基礎資料環境,以及能否實現協同工作流。

      7)系統資料是否能夠確保完整,以及能否確保質量。

      8)企業各級人員對資訊系統所體現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接受,包括企業文化是否發生變化,銷售、市場、服務人員的工作方式是否發生變化,績效考核方法是否發生變化等。

      9)是否減少人工資訊處理的工作量,從而節約人工費用和辦公開支。

      10)是否加快資訊收集、傳遞、處理速度,提高企業的反應速度。

      11)是否改善服務水平、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2)資訊保安的評價。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各行各業相繼建立了不同型別的資訊系統,如各類具有資訊採集、資訊傳遞、資訊儲存、資訊處理等功能的子系統和分系統。但同時,利用相應的資訊系統,既可以竊取資訊系統中的資訊內容,又可以擾亂資訊系統中的資訊內容。隨著社會資訊化程度的提高,資訊保安問題也逐步演變為嚴重限制和制約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對於企業資訊化安全的評價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13)系統實施後是否擁有後續的持續改進和升級服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咖哩?長在樹上還是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