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圈Magazine

    在美國,影響最為巨大的兩大電影獎項為:奧斯卡和金球獎。而後者一項被稱為奧斯卡的“晴雨表”,分量也不容小覷。

    很多人稱奧斯卡為國版“金雞獎”,其實也不無道理,因為奧斯卡並不單純是一個電影獎項,更包含了政治、文化、商業等各種元素。從每年的頒獎典禮也可看出,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到一些社會政治問題。比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黑人拿到該獎項就是一個證明。常常,主持人或頒獎嘉賓會拿政府官員或正常開涮,會場外也有民權團體等舉行示威等。

    通常,一旦電影獲得了最佳影片或最佳外語片,票房就可以增加1200萬——2000萬美元,出演角色的演員片酬也可增加300萬——400萬美元,不論從名還是利哪方面考慮,這都是一塊大肥肉。

    如何獲得最佳影片,除了規則,自然也有潛規則。美華人並不太避諱談“運作”一詞。

    奧斯卡獎一項商業味十足,轉播費、廣告費、報名費,一樣都不能少,且全都要鉅額投入,一些小公司的小製作因無錢公關,落選是必然的。當年《大紅燈籠高高掛》競逐最佳外語片失敗就是因為忽略了造勢與公關。

    奧斯卡獎常常爆出冷門,讓權威預測者跌破眼鏡。

    奧斯卡是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5800多名具有投票資格的會員票選出來的。他們大都是富裕的白人,中老年為主,思想傾向和審美趣味比較保守,深信美國夢和美國價值觀。經過70多年的投票已形成一系列不成文的“潛規則”。

    比如知名奧斯卡獎專家約翰·哈克尼斯就曾舉出以下幾條:其一,在最佳影片上厚“大”薄“小”,亦即史詩片或具有史詩規模的影片奪魁最多,迄今77部最佳影片中就有21部屬於此型別,它們都很長,平均為152——156分鐘。另外,小金人偏愛正劇片。科幻片、驚悚片、動作片等都不受青睞;而得過最佳影片的喜劇片或音樂片內中定要有較多的“戲劇份量”。

    其二,在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上厚“重”薄“輕”,亦即凡飾身心殘廢者、精神變態者等“重型角色”的演員總是勝率大,像《雨人》的達·霍夫曼、《我的左腳》的丹·戴——劉易斯、《阿甘正傳》的湯·漢克斯等以及《沉默的羔羊》的安·霍普金斯、《危情十日》的凱·貝茜等封帝封后皆因小金人厚“重”。反之,歌舞片巨星弗·亞斯泰、喜劇泰斗鮑·霍普從未捧過金像而終生遺憾。

    其三,飾真實的名人角色也容易得獎,例如《甘地》的本·金斯利、《莫扎特》的墨萊·亞伯拉罕等。其四,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獎,但這是安慰性質的,例如1982年一屆4座表演獎得主都年過七十。

    另外,口音特別也是獲獎一個要素。

  • 2 # 大玉來啦

    至於我心目中的標準,簡單的說,就是“深入人心”四個字吧!

    電影的種類很多,我平時其實比較傾向於奇幻類的電影,其次就是喜劇類的!但是我看電影比較挑演員,提到喜歡的演員就會願意點開來看!而不是很感興趣的演員,可能不會很快點開,等熱度過了,實在沒什麼可看的時候才會點開看看!

    但是《無名之輩》這部電影,是為數不多的立即去看的,說實話,裡面沒有我喜歡的演員,但是無意之間看了預告(我是一個不喜歡看預告的),覺得很值得看,所以就跑去影院看了!真的沒有讓我失望!

    所以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無名之輩》!

    一部影片無論是大製作還是小製作,都要盡力做到被大眾喜歡!可能導演們會說電影是藝術,普通人不懂,但是電影拍出來,要在院線上映,就是給我們普通人看的!想要維持高高在上的藝術,就不要談錢!

    第二個標準就是演員的演技過硬!

    《無名之輩》中的所有演員都是有演技的,任何一個拿出來都可以讓大家心服口服,尤其是飾演馬嘉祺的任素汐,最大的亮點就是她了!影片中的每一個都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他們的故事卻也是最打動人的!

    第三個標準就是導演敘述故事的能力了!

    還是拿《無名之輩》這部電影來說,整個故事是感人,但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將這個故事渲染的感人至深,那就是導演的能力了!同樣一個故事,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表達出來的感覺也會不一樣!

    以上就是我心目中最佳影片的標準了!作為一個外行人,只能從電影的表面來說了,至於更深層次的技術什麼的,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好的電影有很多很多,不管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所謂藝術沒有國界,都有很多很好的電影!很多人盲目的崇拜國外的大片,但是國內的好電影也是很多的!大片動不動就喜歡“拯救世界”,而我們國內的才是腳踏實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周杰倫2019倫敦演唱會黃牛各種打折也賣不出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