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得下一刻
-
2 # 掉眼淚的太陽
塔式機箱(英Tower case),即通常說的立式機箱。塔式機箱按照大小可分為全塔、中塔和mini塔三類,不過業界並沒有在大小方面就此形成統一的分類標準。通常全塔機箱擁有4個以上的光碟機位,中塔機箱擁有3-4個光碟機位,而mini塔僅有1-2個光碟機位。全塔式機箱是很大的,一般都能提供6~7個硬碟位,可以放下超大的主機板,甚至雙CPU的那種普通日常最常見的機箱都屬於小塔,可以支援普通ATX主機板,中塔要大不少,可以支援到較大的ATX版型的主機板,比較長的顯示卡,但最長的一些高階顯示卡則往往不行。而全塔則更大,有最好的散熱空間,可以裝下伺服器用主機板,E-ATX或W-ATX,最長的雙核顯示卡。
全塔主要針對E-ATX板子和超長高階顯示卡的,它們的體積很大一般的中塔機箱放不下,還有一些高階的全塔機箱是為水冷設計的有專門的水冷部件位置(只有水冷孔的不算)。全塔沒有1L說的那麼誇張,單從分類本身角度講,全塔不過是放大的中塔罷了,只不過一般需要全塔機箱的配置都比較高階,所以全塔機箱往往從用料和風道效能上都要好很多,外觀反倒大多不怎麼有特點(除了大),比如著名的聯立的全塔大多就是方方正正稜角分明的盒子。就購買者而言,只要中塔能裝下且顯示卡尾端離光碟機位或硬碟位有3cm以上的距離,選擇中塔就可以了,全塔實在太佔地方了。主機板主要是ATX式,還有放大版的E-ATX和縮小版的M-ATX,ATX一般用中塔就夠了(中塔種類較多價格差距也比較大),E-ATX需要全塔,M-ATX可以用一些mini機箱,根據版型選擇即可。防塵和散熱就風冷來說是個不可調和的問題,畢竟機箱中的灰塵主要來自空氣,而散熱要想好就要提高空氣流通速度帶來更多的灰塵。最好的解決辦法自然是全水冷,不過成本實在太高而且對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和不怕麻煩的精神。防塵網有一定的作用,不過網眼太小會影響風量,網眼太大又起不到效果,這個只能說有比沒有強吧,反正基本一定會有的,主要就是是不是方便拆洗。沒必要上全塔,高階的中塔不必一般的全塔差,主要就是看價格,需要全塔機箱的少說也是萬元以上的配置,用於機箱也就能配個至少1k到2k,所以全塔大多較為昂貴做工用料也是好不少,而中塔配置雖然也有高的但大多是萬元以下,自然不可能用花上千在機箱上,所以中塔普遍便宜些,實際上同等價位來說中塔不會比全塔差。所以,綜合來說,機箱整體效能是根據價格來的,越貴的自然效能越好(普遍性,不指個體),而全塔和中塔的選擇,只要不是多顯示卡,不上水冷(一體式水冷不算),只要中塔能裝下並有一定富裕空間的,還是選中塔合適。建議選擇具有背部理線功能的機箱,能改善風道提高散熱效能(指500左右以上的,以下的優先考慮用料做工吧);有網孔部分儘可能少的(防塵,不過也是指一定價格以上的,靠風扇主動進出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