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奇講電影
-
2 # 王波文
這個系列劇太驚人了。各種題材,各種風格,確實給人很多靈感。
有時候傻傻分不清楚是CG還是真人。
其實第八集《九尾狐》很有中西結合的創新。
東方文化和西方工業的結合體,既有古文化也有現代的科技。
隱隱約約中透露著未來影片的一種新的風格。
希望有想法有能力的人能把這一集拍成大電影。
-
3 # 撿便宜能人
《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宕機》,它由 18 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 6 至 17 分鐘不等。因為有《搏擊俱樂部》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和《死侍》導演蒂姆·米勒(Tim Miller)擔任監製,未開播先受到期待。
這 18 集的題材橫跨科幻、恐怖、荒誕、懸疑和喜劇,賽博朋克、性愛和暗黑暴力等成人元素突出,而且找來世界各地的動畫團隊參與制作,畫風多變,視覺效果相當刺激。
▲ 18 集畫風各異
《愛,死亡和機器人》中視覺效果最驚豔的一集,非《證人 The Witness》莫屬。
短片場景設定在賽博朋克感十足的城市香港,一名女子意外目睹一起謀殺案,隨後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倉惶逃亡,節奏緊湊,每一幀畫面都華麗又迷幻,被網友稱作「色情版《銀翼殺手》」。
▲《證人 The Witness》
據稱,這部短片找來了《蜘蛛俠:平行宇宙》的製作班底。導演 Alberto Mielgo 表示,短片裡所有流暢的人物動作和「照片級」場景都是純手繪的。
而女主的形象則來自《蜘蛛俠:平行宇宙》的早期角色設計:
這完全是美式動畫製作的革命,製作者們這次得到了最大的自由度。製作方法和風格並不重要,誰能發起這樣的專案和誰願意投資才是關鍵。
在西南偏南大會(SXSW)接受採訪時,蒂姆·米勒還原了整個專案的製作過程:
兩位監製先選定 18 個故事劇本,再根據建議時長、動畫風格和預算找到合適的製作團隊,前後共花了兩年半時間。這過程中,Netflix 對內容創作沒有任何干預,《愛,死亡和機器人》於是就成了一塊自由的畫布。
在這樣的土壤裡生長,最終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幾乎囊括了所有動畫風格型別。從傳統的 2D 到連毛孔都逼真的 3D CG,有粗線條的美漫風,也有皮克斯畫風的小清新,可以說是一次暢快淋漓的視覺盛宴。甚至,要說它是動畫工作室們的大型廣告片也完全不為過。
▲《桑尼的優勢 Sonny’s Edge》
▲《古魚復甦 Fish Night》,當夜幕降臨,沙漠變成了遠古時期的海洋
▲ 《裂縫之外 Beyond The Aquila Rift》,展現了質感堪比真人的床戲
▲《架空歷史 Alternate Histories》,又名希特勒的一百種死法
當然了,大家都沒有辜負這部劇的 R 級分級。坦蕩蕩的裸露鏡頭和血肉模糊的暴力美學分分鐘要從螢幕裡溢位來,這種直接了當的感官刺激,讓不少同好者狠拍大腿叫爽。
不如改名,叫《性愛,暴力和機器人》?
跟讓人大飽眼福的視覺效果相比,《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劇本品質卻顯得參差不齊。
據 IGN 報道,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的 18 部動畫短片中,有 16 個故事都改編自短篇科幻小說。這些故事由大衛·芬奇和蒂姆·米勒挑選,大部分都帶著精彩的「神反轉」,但沒有明顯的統一主題(以下涉及劇透)。
▲ 18 集故事的開頭圖案,都在呼應劇情
最受好評的故事是《齊馬的作品 Zima Blue》。
人工智慧藝術家 Zima 的畫裡總有神祕的藍色方塊,引人遐想。在完成宇宙探索後,他向記者回顧自己的一生,最後褪下各種偽裝回歸泳池清潔機器人形態。通篇散發著一種通透的憂傷和哲學。
▲《齊馬的作品》
而《狩獵愉快 Good Hunting》則改編自美籍華裔科幻作家、《三體》英文版譯者劉宇昆的作品。
清末時期,捉妖師兒子跟狐狸精成為朋友,後來他們生活在蒸汽朋克的殖民地香港,失去法術的狐狸精意外被改造成機械身體,又重新擁有了「古老的魔法」……東方妖魔怪談跟西方科幻的結合讓人驚喜。
▲《狩獵愉快》
至於《桑尼的優勢 Sonny’s Edge》,則被認為是最符合《愛,死亡和機器人》氣質的一集。
其中出現的地下怪獸打鬥場景和意念控制的未來遊戲形態都讓科幻迷心滿意足,但它並沒有止步於呈現血腥暴力,而是對性侵等主題進行了探討。
▲《桑尼的優勢》
腦洞不小,想象力四濺,但不少影評指出,《愛,死亡和機器人》每集都像是點到即止的爽文,故事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有的甚至是生硬地結束,總讓人感覺缺了點什麼。
Collider 記者 Dave Trumbore 表示,,「動漫版《黑鏡》」這樣的稱謂明顯是過譽,「它並沒有像《黑鏡》那樣探索對人類社會有意義的評論和思考……大部分時間只是在用好看的畫面,講述驚心動魄的小故事。」
而遊戲人 @祝佳音 認為,這些短片甚至不能稱作故事,它們更像是「點子」「高潮」,就像是微博上的小段子一樣,只有衝突最激烈的部分,而並沒有考慮如何在冗長而相對枯燥的鋪墊中搭建一個完整的世界。
18 個故事也並不都是「神作」,部分甚至被認為平庸、套路和有湊數的嫌疑。影評人蘭波就指出:
《機動裝甲 Suits》有《環太平洋》和《黑客帝國》的影子;《古魚復甦 Fish Night》簡直就是《七宗罪》結尾+《大魚海棠》;《三個機器人 Three Robots》出場是對《終結者 2》的戲仿;《噬魂者 Sucker of Souls》和《變形者 Shape-shifters》是對吸血鬼和狼人傳說的改編,都沒有讓人有特別驚喜的感覺,不過是老調重彈。
▲《祕密戰爭 The Secret War》,講述蘇聯紅軍打異形怪物
另一方面,雖說是 R 級成人動畫,但《愛,死亡和機器人》大量的裸露和暴力血腥鏡頭也被質疑過分迎合男性觀眾,讓人不安。
IndieWire 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實際上在變著花樣折磨女性。以《證人 The Witness》為例,女主的設定是脫衣舞娘,如果說跳舞時的裸露鏡頭是推進情節,那麼逃跑時穿著開放式浴袍的三點盡露完全沒必要。
The Daily Dot 直接稱這部新劇有明顯的性別歧視和厭惡女性,「無知的大男子主義幾乎讓人窒息」。
而 Collider 調侃稱,這部劇怕是應該改名叫《性愛、死亡與機器人》吧?
Netflix 加持,一場「經費在燃燒」的實驗
拋開各種讚譽和爭議質疑來說,《愛,死亡和機器人》本身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它的實驗性。
因為熱愛午夜電影、漫畫和奇幻小說,早在 10 年前,蒂姆·米勒就有拍攝成人動畫合集的想法。大衛·芬奇對此一拍即合,最初,他們希望翻拍 1981 年電影《宇宙奇趣錄(Heavy Metal)》,但一直拉不來製作資金。
▲ 1981 年電影《宇宙奇趣錄》
跟《愛,死亡和機器人》一樣,時長 90 分鐘的《宇宙奇趣錄》也是成人動畫合集,改編自美國成人漫畫雜誌《Heavy Metal》,集金屬搖滾、性暴力、惡趣味、賽博朋克科幻等元素於一身。
同類型的電影還有 2003 年的《黑客帝國動畫版》,由基於黑客帝國世界觀衍生的 9 部動畫短片組成。
▲ 《黑客帝國動畫版》
雖然兩部前任之作口碑都不差,但大部分電影公司仍然覺得這樣的概念太冒險。最後,大衛·芬奇將目光投向了 Netflix。
應該說,《愛,死亡和機器人》怎麼拍、怎麼播、題材會不會大賣、觀眾會不會喜歡,這些全是一場實驗性的「豪賭」。
大衛·芬奇在賭播放時長和平臺。他認為動畫短片的節奏在流媒體平臺上相當完美,同時也想借此打破劇集傳統的半小時和一小時分集模式。
而蒂姆·米勒在賭題材和聯合創作的方式。他稱這是一封「寫給宅男們的情書」,併為成人動畫能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的討論範疇而感到興奮。他同時指出,小型動畫製作團隊有很多人才和高品質的作品,「他們只是很少有機會製作 90 分鐘的動畫電影」。
▲ 《三個機器人 Three Robots》,機器人蔘觀末日後荒廢的人類世界
至於 Netflix,在投資《愛,死亡和機器人》的時候其實也沒有底氣。
財大氣粗的 Netflix,2018 年在原創內容上投入超過 130 億美元。這背後的決策,大部分來自對使用者資料和偏好的分析——以當年一炮而紅的《紙牌屋》為例, Netflix 是因為發現訂閱使用者對「大衛·芬奇導演」和「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主演」感興趣,才決定大手買下製作。
而據蒂姆·米勒回憶稱,Netflix 告訴他們:
我們沒有這類內容的資料支援,也不確定這個專案最終會不會成功。但我們認為它很有意思,願意冒險一把。
除了刺激的 R 級畫面和科幻大雜燴題材,Netflix 還希望通過這部「實驗品」探索更多可能性。3 月 20 日,有 LGBTQ 人士質疑《愛,死亡和機器人》的播放順序會根據使用者性取向而改變,Netflix 迴應稱,他們特意為這部不常規的劇集設定了 4 種不同的播放順序,隨機測試,跟使用者的性別、種族和性取向等資料無關。
聽起來,不就是互動劇《黑鏡:潘達斯奈基》的同款「敢玩」嗎?
事實上,《愛,死亡和機器人》並不是 Netflix 投資的第一部動畫作品,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早在 2015 年,Netflix 登入日本市場,開始購買動畫的網路獨播權,甚至參與投資製作。目前,Netflix 手握獨播權的動漫作品數量超過 30 部,已經播映的《哥斯拉:怪獸行星》和《惡魔城》等都有不少好評。
如此大手筆進軍動畫內容,原因之一是,歐美的動漫粉絲確實是一片未開發的藍海。Netflix 資料顯示,平臺上超過一半的使用者會觀看日本動畫,而這些觀眾 90% 以上來自日本以外的市場。
另一方面,Netflix 跟 HBO 和 Amazon 的競爭仍然熱烈,而蘋果和成功收購FOCUS的迪士尼也要進軍流媒體了。成人動畫或許會是使用者增長的一劑良藥。
暫時,從《愛,死亡和機器人》的關注度和口碑看來,這場「豪賭」的實驗效果還不錯。
那麼問題又來了:國內動畫什麼時候也能有這般光景?
-
4 # 小杜視訊剪輯
在開始安利這部劇之前,我想先深呼吸大喊一句:吹爆網飛爸爸。不知道多少小夥伴跟我一樣從頭到尾看完一部劇一直看一直爽的感覺了,雖然現在好劇也不少,但是能做到讓人慾罷不能的一整夜熬夜看完的還是《愛,死亡和機器人》就不劇透了,喜歡可以去看一下
-
5 # 娛樂星光村
聽說《愛、死亡和機器人》不錯,我利用零散時間把這18集故事看完了,總體還是很滿意的。這回就來聊一聊這個創意故事集。
(一)全集總評
雖然有18集,但每一集的長度都不同,從8分鐘到18分鐘都有,總體看下來大概三四個小時吧。電影的篇幅很長,因此在看電影之前總會糾結這一兩個小時是否會被浪費。相比之下,《愛、死亡和機器人》各故事互不關聯,短篇幅也更容易讓人點開來看,接受度更高。而且,就水平來看,《愛、死亡和機器人》確實是很優秀。
這種優秀更多體現在創意層面。這18個創意故事看完,你會為其創意的豐富性而感到驚歎。比如第三集的輪迴、第四集的外星殖民農場、第十六集的冰箱文明,這些故事的創意都是腦洞巨大,看起來非常酷。如果將每個故事拆開,它們並不會讓人太驚豔,因為故事實在是太短了,也相對比較簡單。這些腦洞往往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如果……會怎麼樣?——全都能套進這個模式中。但是當這18個故事合在一起,當它們命名了一個主題——愛、死亡和機器人——就會有一種量變引起質變的驚豔之感。
雖然各個故事的創意、背景、人物、劇情各不相同,但他們多少都涉及了愛、死亡和機器人這三個元素。而且,看完之後感覺這個創意故事集的整體風格還是偏向xue腥、bao力、se情、科幻。儘管如此,有的類似真人,有的類似漫畫,不同風格的畫面讓《愛、死亡和機器人》的統一性略打折扣,這也是不足之處。此外,從畫面到臺詞對白,露骨露肉的se情場面貫穿《愛、死亡和機器人》始終,這實在有些刻意,有不少場景穿上衣服毫不影響劇情,這也是我有些不滿的地方。不過它既然定位為成人動畫,我也只能忍了。
當然,這18個故事的創意自然也是有高低。然而,由於對一個創意是否感到驚豔,這是主觀的,而且也很難以一些理論觀點來相對理性的討論,所以我也不在這個話題上說太多。但是在故事層面,倒是可以討論一二。
這18個故事中,有些只是純粹的腦洞,毫無故事動態變化,而有些則具有很高水平的故事表現力。在那些優秀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從鋪墊、角色塑造到激勵事件、進展糾葛和高潮——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創意靈感的濃縮故事,進一步豐富都可以拍成電影。接下來,我將每一集簡單點評一下。
(二)分集詳評
第1集這個故事有些似曾相識。競技場環境,人獸合體或者機甲對戰類的故事也見過不少,有點像風格更加硬朗的《寵物小精靈》。不過,這個故事的戲劇張力還不錯,引入了競技對手、殺手助理、富人黑幕之類的對抗力量。同時,故事雖短,但節奏卻毫不拖泥帶水。比如其人物塑造,用非常簡短的話語將主角的背景、動機慾望都講得很清楚。而兩隻怪獸在對戰時也是此起彼伏的推動劇情。在故事的結尾,超級乾脆利落的兩個反轉,讓人看得過癮。
如果這個故事拉成電影篇幅,可能需要在世界背景上用更多心思,包括人物關係、競技場利益鏈。不過,如果將第1集最後的兩個反轉作為電影的第三幕則顯得平淡,因為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往主角的過去挖掘並不合適。如果將襲殺富人作為第一幕的激勵事件,打破主角的生活平衡,並一步步的將這一舉動的影響擴大,挖掘出更大的陰謀和更有力度的高潮,那麼這樣的電影就非常值得期待了。
第2集這個故事看起來很平淡,比較接近幽默的一些聯想,比較純粹的腦洞想象而沒有推動故事的發展。如果要發展成電影,這個故事最多作為開場鋪墊,或者是結尾的終場畫面。如果要發展成喜劇,需要挖掘人類社會和機器人社會最大的反差,同時去掉喵星人的設定。(嗯,這集沒啥好說的)
第3集這集比較露肉,畫風有些詭異。如果少了那些露肉和詭異畫風,這個故事的長度還可以進一步濃縮,三五分鐘完事。但換一個角度看,少女內心的恐懼確實塑造的不錯,比如少女拖掉鞋子以跑得更快,剛進屋鬆口氣又緊張起來的慌亂動作。而且一些伏筆也鋪設的很好,比如少女最初聽到聲音和男人低頭看了地上的少女(起初我以為少女是機器人系列);男人沒有凶神惡煞,反倒很迫切的想解釋什麼;男人總是能追上少女。
比較精彩的是故事最後,真相揭曉的時候,原來是一場輪迴,這回你動手,下回我動手。就這個創意腦洞來說,我是覺得很不錯的,但感覺長度還是長了點,總忍不住快進。不過,當你第二次看這集的話,很多細節還是能讓你感覺製作者的用心。
這個故事很難拍成電影,因為最精華的真相已經揭曉。但也並非做不到。可以引入一個打破輪迴的人,隨便起個輪迴獵人的稱號,然後以這個輪迴獵人作為中軸連線其他輪迴故事,最後讓輪迴獵人陷入輪迴,並以拯救、救贖為主題,只是高潮比較難構思,而且也需要避免雙重魔法的陷阱。
第4集這一集的腦洞沒有特別大,但是故事節奏把握得很好。在鋪墊時,閒聊介紹了諸人的關係,機器人簡單交戰來交代敵人;隨後矛盾升級,一個大缺口帶來了更多的怪獸,最後還出現終極大怪;從死守到掩護到犧牲,不同角色都在主動行動,情感也很真實。此外,在伏筆與分曉部分,那個結實的稻草人也設計得很巧妙,三次不同場景出現都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從討厭到實用到順眼,非常巧妙。同時,畫面每一幀都可以做桌布,非常用心。
這個故事非常濃縮,看得很爽,價值交替變化富有故事動感。而在最後以一副畫面來交代腦洞,也顯得乾脆利落。說來有趣,我感覺這像是一個農場主生活無聊過頭而產生的腦洞想象。如果要拉長到電影篇幅,可能需要另尋主角,而且還得把腦洞開得更大,想象整個外星殖民時代。又或者在農場交易時主角等人出走,見證不一樣的外星殖民世界。無論如何,《農場主刺激的生活》這一腦洞已經在這一集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可挖掘空間不大。
第5集這一集是古墓探險,腦洞也不大,但和第4集一樣,故事動感很不錯。在怪獸登場時,其恐怖氛圍營造的非常不錯,尤其是眼鏡、臉皮、肌肉、骨骼、大腦依次被劈開的瞬間,以開花般的形式描繪了恐怖場景,甚至有一種暴力美學。而從鋪墊到怪獸登場、逃亡、對戰等環節,內容都很充實,節奏感很強,而且也有一種緊張感、恐怖感。到最後,剛逃離虎口,又陷入狼群的絕望很好的給這個故事畫下句號。非常不錯的一個故事。
如果要拍成電影,自然是鬼怪屋題材的啦。在鋪墊部分,考古學家最好別是敦厚老實的形象,可以是脅迫當地信教者來探索古墓,因為利益;又或者加入其它罪惡。而在第二幕開始前,可以引入怪物間接行動導致的詭異死亡事件,以相互猜忌推動劇情;在中點位置則正式目睹怪物真面目,以及逃亡。而最關鍵的在於,要讓怪物不僅在生命上威脅主角,更是在靈魂上令人戰慄。
第6集這一集的畫風比較卡通,腦洞比較新奇,但沒有實際的故事,只是歷史說明。可以看到,整個故事基本都是旁白。和第2集差不多,沒什麼好說的,看個熱鬧就好。如果要發展成電影,比較適合給低齡化的觀眾看,比如《熊出沒之大戰優酪乳星人》。
第7集這一集的腦洞也似曾相識。在《哆啦A夢》中,我依稀記得有一集是大雄來到外星球,所見所聞彷彿天堂,不願離去。直到幻境戳破,才發現是一群邪惡的樹人準備吃他們,而他們手裡捧著的美食也只是石頭。那個故事和這一集有點相似,只是這一集看起來更加的se情,同時也帶著些許美好願望吧。換一個角度看,這個故事又有點像《黑客帝國》。
在懸念的轉折上,這一集做的不錯,層層鋪開,就像剝洋蔥一樣去發現真相。不過相對而言,故事還是稍顯平淡了點。這個故事要拉長成電影的話,難度其實也蠻大的,最主要的難題就是移情問題。太空題材大部分環境都和人類社會隔離,有一種孤寂的絕望和陌生感,這很難讓人代入情感。如果類似《超感獵殺》那般,又或者以《雲圖》的方式,通過多線索的方式將迷失在那片太空的靈魂串聯在一起,並賦予一個相關的主題,那麼電影應該會有看頭點,但如何平衡戲劇性始終是難點。
第8集這一集的風格是最亂的。最初是獵妖的古代玄幻,轉而變成都市歷史,再一轉又變成了科幻。故事是圍繞狐狸精的男人女人話題,但稍微有些平淡,就像說書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個無關緊要的故事,看個熱鬧但又缺乏統一風格,如同雜誌《故事會》的內容。
說實話,這個故事大概是不適合拍成電影,很難做到優秀。因為妖鬼這本就是一個魔法,要求放下世界觀的問題,進入一個想象世界,但隨後卻冒出了機械工業,這就導致之前的想象如同兒戲的過家家。世界觀的問題難以解釋,這就讓人難以相信這個故事。除非放下狐狸精和清朝工業時代的限制,或者在類似《銃夢》的背景下講述一個成長的少女的故事,她之前見到的鬼怪是她童年時面對機械後的幻想,或者是她經歷了一些慘痛的事情,精神分裂之類的。總之,難度非常大。
第9集垃圾場的故事,稍顯無聊。“你在掩埋場待得久了,你需要的都會來。”——這句話在故事中出現了幾次,似乎是其核心。但問題是,這一視角乃是基於流浪漢,因此很難代入情感,而且這句話也顯得很普通。此外,那隻狗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吃主角,這個坑沒填。這個不適合拉長成電影,因為本身就沒太精彩。
第10集這個狼人的故事,看起來和狐狸精類似存在風格的問題,但如果把狼人當成基因變異,風格元素就會統一很多,接受程度也會高很多。此外,古代現代、妖怪魔力科技、社會風氣,第8集涉及太多了,缺少一個平衡點(狐狸精的主題始終涉及到故事背景可信度的問題),因此看起來很亂入;同時,第8集還涉及到恐怖谷。這個故事比較簡單,不過在觀念衝突方面刻畫的不錯,普通士兵由於嫉妒而仇視狼人士兵。如果要發展成電影,這個故事可以往種族、階級的矛盾上靠攏,但是類似的矛盾衝突或者說主題,已經有很多作品出現過了,比如《高達seed》,因此切入點必須有新意才能讓電影優秀。
第11集雖然都是太空題材,但這集與第7集不同。第7集是一種巨集大但又空洞的背景設定,甚至一時間找不到矛盾衝突的點。而這集則是非常聚焦在主角身上,以其掙扎和求生為核心。這個腦洞也比較普通,本質是求生故事。不過,主角付出的代價很大,讓人驚歎,且心理變化非常微妙細緻。現實中也有類似的求生犧牲案例,因此移情作用不會因為太空背景而減弱。而且,這一故事中的求生和太空環境的結合也很緊密,這點不錯。如果要拍成電影還是比較難的,之前就看過類似的太空求生電影,大同小異,甚至有些平淡,反倒不如濃縮成這個幾分鐘的故事。
第12集這個純粹是腦洞而已,故事是靜態的。這個腦洞是基於這樣一句話——如果人死後會鬧鬼,動物死後是否也會鬧鬼呢?於是就把主角們扔到曾經死了很多海洋生物的沙漠上過夜。由於啥故事也沒有,未免空洞,所以就加入了年輕主角玩飄了死亡的橋段,普普通通。這種腦洞不適合拍成電影,畫插畫倒是不錯。
第13集空軍故事感覺和“愛、死亡和機器人”這三個元素都沒有聯絡很緊密,也許死亡會涉及多一點,包括第12集也有這個問題。這集的創意大概集中在“飛行員的飛機也擁有生命”的設想,類似人工智慧之類的。但這一腦洞註定無法撐起電影篇幅的故事,就連這微縮故事都有快進的旁白場景,可見其可挖掘的空間不大。即便真的有電影用了這樣的腦洞,那頂多也就是一個附屬元素,電影的主驅動力更可能是源於其他事件。
第14集這個機器人的故事,頗有靈脩的味道。從一演化出萬物(也即各種高階功能),隨後又迴歸到一的本真(再度成為清洗機器人)。實際上,這集也沒有什麼故事性,甚至也很難令人發問和自省——“一個成功的人為何要返璞歸真、迴歸原點?”、“自己是否也偏離了初心?”等等問題。同樣,這個故事也不太具有發展成電影的可能性,因為過於靈脩的故事要麼是對觀眾很有警醒意義,要麼就是對觀眾毫無價值。這點正如其他靈脩書籍一般。
第15集這是一個僱傭兵搶劫的機器人版故事,具有備份功能的機器人實在是太適合這種高風險任務了。不過,看完之後就會冒出疑問,這個小故事究竟想講啥?其實這就是一個很酷的開場,如果是電影,其後肯定會接一些任務,僱主或者敵人甚至可能威脅到他們能否繼續備份,否則故事就毫無風險,也就顯得平淡了。但究竟要怎麼發展,實在是有太多可能性了,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16集這是一個關於冰箱文明的故事。一群可憐的小人生活在冰箱中,他們有著超快的時間流速,很快從中世紀發展到未來世界。這個故事感覺沒有主角,我比較佩服那兩個大人的淡定,若無其事的將冰箱文明當成有趣事情來觀察,心好大。此外,這集也沒有故事發展,其實純粹是想象人類社會會怎麼發展演變而已。這一類的猜想早已見怪不怪,並沒有太多新意,即便加多了個冰箱文明。同時,這個腦洞也無法發展成電影,因為個人級別的故事放在漫長的歷史層面顯得太渺小了,而電影又是以人物為核心的故事,很難找到切入點。
第17集這是一個多元宇宙的腦洞。一開始看起來還在正經推論,然後就跑偏了,古里古怪的,完全是胡亂瞎想,吹著牛皮亂忽悠。電影是不可能搞成電影的,我就靜靜的看你(製作者)瞎吹。
第18集這一集雖然也有科技和鬼怪,但都沒有聚焦太多。魔怪是作為“真想敵”,換成敵軍完全適用(而第8集則直接以妖怪作為主角,直接導致故事可信度問題)。這個故事更多聚焦在人物關係情感層面,詳略平衡把握的很好,對敵怪物始終以人的視角為主。而在故事最後,主角犧牲自己換得兒子存活,這一犧牲還是有點情感力度的。不過,在前期的父子關係伏筆上並未太明顯,稍顯平淡。儘管這個故事可以很自然的拉成電影篇幅,但我覺得效果不會太好,在歷史事件中插入志怪奇談,多少顯得荒誕,哪怕平衡把握得再好。甚至,將食屍鬼變成敵軍,這一犧牲和選擇同樣具有力度,所以說這個腦洞與故事的關聯性並不大。
總結
《愛、死亡和機器人》稱不上劇集,更像是靈感創意故事集。在這18個創意故事中,不乏有能夠發展成完整電影的創意靈感,這點從分集點評的篇幅也可以看出。創作過故事的人都有經驗,一個腦洞、靈感進行豐富,形成的簡要故事大概就是這般篇幅。但始終需要注意的是,儘管18個腦洞、創意故事加在一起很驚豔,但其深度始終不能替代電影,創作難度也難以媲美——電影多達四五十個場景都需要這般緊湊而富有故事性,才能稱得上優秀,難度可想而知。當然,這並不否認《愛、死亡和機器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精彩的點子。
換一個角度想,《愛、死亡和機器人》是否可以成為一種新的創作模式呢?我並未詳細調查《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創作過程、團隊等,但很明顯腦洞和創意都是一個微縮故事,有的具有拍成電影的潛力,有的則沒有。作為試驗性的樣板作品,製作者可以相對低成本的看出一個故事、腦洞的市場潛力,減少風險。如果有個專欄節目長期做類似的創意故事集,而創意靈感來源於網路,這是否能為中國產電影帶來一些新的可能性呢?我覺得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
6 # 堅持剪輯電影
在未來世界,有一位名叫齊馬的藝術家。他接受了全面的生物改造,擁有半機械的軀體,不再需要呼吸,能深入極地、腳踏熔岩,與宇宙對話。
有一天,他的畫裡出現了一個物體 —— 一個很小的藍色正方形。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藍色幾何形狀一直出現在他的作品裡,不斷變大,最後成了畫面的主體。
那抹相同的藍色就是「齊馬藍」。
原來在很久以前,齊馬根本不是人類,而是一架清理泳池的機器。他的主人對他進行改造,他逐漸有了意識,並在一代又一代的主人手中,變得越來越像人。
展覽開幕式,齊馬躍入泳池,關閉高階腦功能,拆解自己,退化成了最初的小機器人形態。
「我對真相的探索終於結束了,我要回家了。」齊馬在影片末尾說道。
-
7 # 伯伯羊和瑞奇奇
我希望是第17集,alternate histories希特勒死亡的這集。
這幾看起來似乎很荒誕、有些人甚至認為無聊。
可是,當歷史出現了what if(假如)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就有了多種多樣的可能?
不確定性和宿命論的衝突又是如此有趣,似乎無論希特勒如何選擇,滅亡是他唯一的結果。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是不是真的存在一個宇宙的主宰造成了這樣的可能?
如果有,他是什麼?
如果沒有,是不是很可能存在一個希特勒同志的世界,那又會是如何的?
-
8 # 人生如畫電影如書
你好,我叫Tony張,我最希望《愛,死亡和機器人》裡噬魂獸那一集改編成電影。因為噬魂獸是看起來最像大片的一集,也最有人物和劇情的可塑性。
第一點,人物的可塑性:噬魂獸在這一集是妥妥的主角,故事沒有交代它的由來,只介紹了人與怪獸交換身體控制權的技術,而一開始大家誤以為是女主角的人,在被人形美女怪偷襲死了之後,真正的主角才顯山露水——那就是噬魂獸本獸。那麼要塑造噬魂獸的形象,有很多腦洞可以用,比如要它偉大,那它可以是外星高智慧生物,卻被地球人抓來競技場,最後奪得第一獲得自由。要它正義,它可以推翻組織決鬥場的勢力。要它復仇,它可以像阿凡達一樣,停留在某個人身上,找到合適的怪獸身體再度出擊。
第二點,劇情的可塑性:根據人物的可塑性來選擇劇情,因為身體交換技術,這一集的劇情已經反轉了幾次,讓人意想不到。這種反轉完全可以多次使用,讓觀眾分不清哪個怪獸是人,哪個人是怪獸,有暗諷人才是最可怕的怪獸的意味,當怪獸擁有人性,更能讓人性得到昇華。
因此從人物塑造性和劇情塑造性來看,噬魂獸這一集最有大片潛質,劇情無限豐富甚至可以加入《環太平洋3》中,與人類裡應外合徹底趕走外星人。網飛就用這一集拍電影吧,期待啊!
回覆列表
這部劇由18個不同風格的獨立短片動畫組成,每集故事都短小精悍,基本不超過20分鐘,腦洞清奇種類繁多。並且每個故事由不同團隊製作完成,各有千秋。彷彿小時候看的故事書《一千零一夜》一般,雖然不是各個都讓人拍案叫絕,但每個故事都是一個新的世界,驚喜中夾雜著緊張刺激。
如果說我最希望哪集能拍成電影,當然是滿滿中國風的《祝有好收穫》這集。
在我看來這一集是充滿了隱喻意味的一集,
隱喻了晚清時中國人民與外國殖民者的關係。
男主的辮子讓人馬上明白了背景。
一開頭是一副舊中國的鄉村夜景,在夜裡,狐狸精和舊代除妖人的戰鬥即將開始。
這集故事對狐狸精的設定很有意思。
狐狸精在中國古代誌異小說中通常是邪惡,慾望的形象,男主角最初的認知也是一樣,狐狸精就是蠱惑人心的存在。
而在這裡,狐狸精卻是有些神對信徒無所不知的意味,而且是一個悲天憫人,觸手可及的神。在舊中國,人間的神通常指的是帝王。
這是很有趣的
小除妖人——男主驚訝於這一切的真相,當父親將大狐狸殺掉以後已經開始動搖。
當父親詢問他時,他選擇了撒謊,保護了小狐狸,
黑暗的夜晚在大狐狸的死亡下結束。
這一切彷彿隱喻一個正在腐朽的帝國。悲天憫人的神被推下神壇,封建固執的人執掌一切,有良知的人眼睜睜看著這一切卻無可奈何。
任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如果公正良知得不到伸張,那註定是黑暗的。
場景選在黑沉沉的夜也進一步渲染了氣氛,下一個分鏡變成了Sunny明媚的好天氣。
從這開始,我們了解到,這時的背景是從古至今中國變化最複雜的一個時期。
清的閉關鎖國導致舊中國與世界脫軌,以往視為蠻夷的外邦人卻率先一步進入了工業時代,發明出了許多讓當時的人們無法想象的事物。
這些事物讓還處在封建時代的人們不敢置信,但工業的車輪是不可避免的。封建的社會正在一天天被取。
高傲自大的人被外國洋炮打怕了,開始卑躬屈膝,無比自卑。
中國內部矛盾正無可避免地尖銳起來,而外部的殖民者正虎視眈眈。
外國的殖民者開始肆無忌憚地搶佔土地,奴役勞動力,正在做著大帝國的美夢。
但這時的中國,沒有絲毫反抗之力。
而這時的男主,身份開始改變,代表的是當時到外國去學習新技術新思想的新興人才。
正在男主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他遇見了失去了魔力的小狐狸。
小狐狸正在被外國的殖民者欺凌。
當男主對他們亮出了自己從他們那學來使用的武器。
他終於救下了小狐狸。
這一幕彷彿說明了:勞動者通過努力的學習,吸收外來的新思想,取其精華,才能拯救當時的社會。
但當時腐朽的王朝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只能讓自己一天天的衰弱下去,看著外國人的臉色,周旋於一個個凶惡狡猾的殖民者中間,如履薄冰。
小狐狸坦誠說自己現在沒有絲毫力量,只能靠著外表在外國的有錢人之間周旋,迷惑於他們。兩人的命運從這裡來了一個對比。
而小狐狸這段話也很有意思,自己很想回到過去的輝煌,可現在的身體無法實現。
就像當時,封建不能實現國家再次富強,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讓人們看見覆興的希望。
男主還在繼續學習殖民者們的知識,他靠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了新的,屬於他自己的機械魔法。他靠著學習掌握了力量。
這天晚上,小狐狸再次來找男主。她被迫改造了自己的身體。
似乎象徵了當時被迫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她害怕極了,改造之後的她變成了真正的玩物。被擺在人們的面前供人觀賞,取樂。
最終她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力量,奮然反抗,只是她的力量還不足,只能求助於男主,想讓他幫助她進行改變。
“我想要獵殺”
“獵殺那些他們認為能控制我們的人”
“那些作惡但稱之為進步的人”
短短几句話,將侵略者的醜惡嘴臉展現的淋漓盡致,也讓我揚起了嘴角,為她的決心感到欣慰。
小狐狸覺醒了,她知道依靠別人的憐憫與微不足道的喜愛是危險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強大,才能堂堂正正地活在世上。
她終於決心尋求改變,順著時代的潮流,重新獲得自己的力量。
最後,她終於變成了真正的自己,依靠著科技,重新獲得了力量。
她終於能對侵略者說“不”。
我認為這一集就是在隱喻中國跌跌撞撞的成長之路,情節巧妙又富有張力。
看著小狐狸一步步的成長,有淚水有友誼有愛情。鮮血淋漓的身軀喚起了覺醒的勇氣。
我們用雙手創造出今天的美好,從沒有乞求過別人。
今天的一切都是靠前人的血淚與汗水建造出來的。
當舊的制度被沖垮,新的制度也就應運而生,世界每時每刻都在改變。
今天的我們要學習先進的思想與技術,順應時代的浪潮。
我們應該成為能幫助祖國的英雄,而不是蜷縮在角落裡,等著她的拯救。
我們要讓未來我們的子孫也能驕傲地挺立胸膛,再不受戰爭與疾病的困擾。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願在看這回答的每個你都能完成屬於自己的蛻變,在苦難中學會收穫,在平凡中懂得給予,在汗水中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