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文化評論

    實際上,現在沒有資料支援說有5000萬人失信,同時也沒有科學依據推測未來3年失信人會繼續增長,更不會增加到1個億的水平。因為徵信懲罰機制的存在就是為了防止讓更多的人進行失信的行列。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徵信系統越來越完善,個人徵信系統從2002 年開始正式提出,2004 年人民銀行開始建設全國集中統一的個人徵信系統,這個中國個人徵信系統的建立就是大家常說的個人信用系統,其在系統中出現的不良信用記錄被大家說的進入個人徵信黑名單。

    目前央行牽頭設立的徵信中心資料庫主要是金融機構的資料,特別是金融機構信用不良的記錄和信用行為記錄,但已經遠遠超出個人徵信的範疇,還包括企業和一些法人組織的信用狀況,已經接入了3500多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用資訊資料、9.9億自然人的信用資訊以及2600多萬戶的企業和其他法人組織的信用資訊。

    央行徵信中心個人徵信記錄已具有較大的公信力,目前每天對該系統查詢的個人信用報告達到555萬人次,企業信用報告30萬人次。同時,徵信系統對個人信用和企業信用都有較強的約束力,越來越多的個人開始關注和重視個人信用情況。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姑娘小芳跟父母說自己要跟男朋友小強結婚了。丈母孃除了解男方家庭情況之外,要求未來的女婿小強必須提交一份個人信用報告,根據個人信用報告再決定是不是同意結婚。小芳覺得多此一舉,但是小芳的媽媽堅持要看到小強的個人信用報告才行。

    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是卻說明很多人對個人徵信越來越重視,並已經成為對一個人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徵信問題,那麼最終徵信不就沒有用了嗎?實際上不然。

    首先,個人和企業徵信出現不良信用問題在逾期欠款完全償還五年以後會自動修復

    個人不良徵信和企業不良徵信並不是一旦出現就會伴隨終生,而是在逾期欠款本息完全償還結束以後,五年時間內如果沒有再次出現不良信用記錄和逾期欠款行為,五年以後不良信用記錄會自動消除。

    因此,那些並無惡意的不良徵信者、已經償還了欠款的人,可以在一定的時間以後會消除徵信問題。

    其次,一些失信行為迫於各種壓力和徵信壓力而解決了失信行為,從而修復了徵信問題

    但進入黑名單的人也不是一直在黑名單裡,而是透過償還欠款後自動修復失信並退出黑名單。中國國家公共信用資訊中心2日釋出的失信治理月度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前兩月涉及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對失信主體實施失信懲戒措施的案例60587件,失信主體經信用修復後退出黑名單的案例為63244件。

    其三,由於加大了對失信執行人的聯合懲罰力度,並對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大的威懾

    近幾年,各機構加大聯合懲罰失信行為的力度,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33號)、《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和規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物件名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發改財金規〔2017〕1798號),截至2019年5月底各部門共簽署51個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其中,聯合懲戒備忘錄43個,聯合激勵備忘錄5個,既包括聯合激勵又包括聯合懲戒的備忘錄3個。根據各領域聯合獎懲備忘錄規定,相關部門認定並向全國信用資訊共享平臺推送守信紅名單和失信黑名單資訊。

    截至2019年2月,全國法院累計釋出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322萬人次,限制乘坐火車561萬人次,限制乘坐飛機1941萬人次,限制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管29萬人次,366萬名失信被執行人懾於聯合信用懲戒主動履行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其四,在對失信行為聯合懲罰威懾之下,社會信用正在向好的方向轉化,失信行為增量不斷下降

    除了在強大的威懾之下一些失信個人和失信機構退出黑名單,2019年5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單主體74,642個,其中法人及其他組織17,382家,自然人57,260人。

    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信用,所以社會失信行為並沒有呈現劇烈的增長態勢,恰恰相反,失信行為的增長呈現降低的趨勢。

    有資料顯示,今年前兩月失信黑名單月增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大量失信主體積極透過信用修復退出黑名單。新增失信自然人數量降幅明顯,失信被執行人月增量持續下降。稅務、統計等重點領域失信黑名單退出步伐加快,2019年1月,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退出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16.1倍;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限制乘坐火車民用航空器黑名單的退出數量分別環比上升200%和273.08%。

    因此,徵信系統正起到越來越多的作用,而聯合懲罰失信行為也對失信人員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威懾作用,所以要特別重視自己的信用,主動維護好自己的信用狀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不讓狗狗亂咬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