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57904044482

    這應該算是個經典問題了吧先說景深景深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δ——容許彌散圓直徑f——鏡頭焦距F——鏡頭的拍攝光圈值L——對焦距離ΔL1——前景深ΔL2——後景深ΔL——景深前景深ΔL1=FδL^2/(f^2+FδL) (1)後景深ΔL2=FδL^2/(f^2-FδL) (2)景深ΔL=ΔL1+ΔL2=(2f^2FδL^2)/(f^4-F^2δ^2L^2)可以看出,除去焦距和拍攝距離外,影響景深的引數還有彌散圓直徑一般來說

    達到全幅高度1000對線的解像度就可以算是"清晰"了。這要求在底片上同樣應該達到1000對線。對於135底片,彌散圓直徑就應該小於24/1000 = 0.024毫米;對於APS-C底片應該小於15/1000 = 0.015毫米下面來說焦距aps系統和全幅系統對比,經常說等效焦距,那麼說我買一個70-200MM的鏡頭放在aps上用,用等效係數一算(一般是1.6左右),我買了一個70*1.6-200*1.6的鏡頭啊,約等於110-320MM啊,那我不是賺大發了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焦距可以理解為視角請看下圖以50mm來說,如果說全幅得到了這個鏡頭的所有成像(最外圈區域),在和被攝主體等距的情況下換成aps-c系統,你得到的成像就是aps-c那個區域,外面的影象等於被剪掉了那麼如何在aps-c得到50MM在全幅上拍下的全部影象嗎?答案就是往後退,增大拍攝主體與相機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也就是1.6倍左右。也就是說什麼等效焦距實際上是改變了成像的視角(也就是成像範圍)這時你的景深引數:對焦距離,發生了變——所以景深也會變化所以會出現2種情況一、全幅 相機-------------攝距1米--------------主體aps-c 相機---------------------------攝距1.6米-----------------主體這種情況下,你在aps-c上得到了全幅拍下的全部影象但這時由於攝距變化了,景深就會變化了二、全幅 相機-------------攝距1米--------------主體aps-c 相機-------------攝距1米--------------主體這種情況下,假設不考慮彌散圓的情況下,兩個系統下你得到的景深是基本一致的但aps-c損失了最外圈的畫面,而且考慮到兩個系統的彌散圓是不一致的,所以景深也不會完全一致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足壇身價為什麼內馬爾能力壓梅西?c羅卻未進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