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什麼媽
-
2 # 丁媽親子時光
在寶寶一歲半之前,吃手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至少是為了滿足寶寶吮吸的需要,而且吃手還能夠幫助寶寶瞭解自己的手,慢慢了解自己的身體器官。
但是如果寶寶吃手過於頻繁對寶寶的手指會有不利的影響,兩歲以後的寶寶再吃手,就要進行干預。
怎麼防止寶寶吃手呢?第一,使用安撫奶嘴,或者咬咬樂
當寶寶想吃手的時候,將安撫奶嘴放入寶寶的口中,寶寶含著奶嘴就不會吃手了。但是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養成依賴,奶嘴要保持乾淨衛生。寶寶大的時候可以吃水果了,就可以使用咬咬樂,還能夠幫助寶寶補充水果。
第二,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寶寶吃手可能是太無聊了,媽媽們可以陪寶寶做做遊戲,說說話,做做被動操。寶寶就不會像吃手了。
第三,在指甲上畫畫
這個是針對大寶寶了,之前孩子班裡有一個孩子總是吃手,把指甲都咬爛了,家人也沒辦法。
後來,老師在孩子的手指上畫了一個小動物,告訴他,如果吃手,小動物就會沒有,結果真的讓他改掉了吃手的喜歡。媽媽們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要注意當寶寶想要吃手的時候,儘快提醒他。
對寶寶的吃手行為家長應理解和寬容,不可強行干涉或者嚴厲制止,也不要反覆唸叨“怎麼又吃手了”。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使寶寶的情緒更加焦慮和緊張,更加依賴吃手來緩解,甚至影響寶寶未來情緒和心理的正常發展。
吃手好像是很小的一件事兒,但也困擾著很多寶爸寶媽們~是否應該控制,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最多隻能說:要不要引導,而不是要不要控制。至於要不要引導,首先要知道寶寶為什麼要吃手哦:
一、隨便啃啃手——探索世界的開始這種吃手是最常見的,每個寶寶多多少少都會有。每個手指頭和關節都要啃一遍、舔一遍、吃一遍,一般只有醒著的時候啃,也沒有特別偏好,只喜歡啃大拇哥或者二拇弟,這種隨便啃啃呢,就隨他去吧,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開始——隨著寶寶的長大,手的技巧、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使得寶寶發明了吃手的遊戲和玩樂方式,更是他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哦。再長大一些,手的技巧和手眼協調再發展,寶寶還會抓其他東西啃,不拘是啥,反正都要試試味道、多多探索就是了;沒啥可抓的,還可以再啃手,這些都是小寶寶的探索行為。
如果是這種泛泛而啃的話,是完全不用擔心的,不用戒就會自己消失了。因為寶寶的手和眼睛也在長,口欲期也會慢慢過去,就不需要再用嘴巴來探索世界了。小臭從來沒有管過他啃手的事兒,小臭媽也回憶不起來人是啥時候不啃的了……
另外,也無需因為寶寶常常要啃手,而覺得要讓他的手一直保持乾淨。保持不來呀,他時時要啃,總不能時時洗吧~另外,少量的細菌對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發展其實是有利的,只是要注意,不要讓他把堅果呀、硬幣呀等東西拿去啃就好了。
二、只愛大拇哥——安撫自己的情緒有些小寶寶很專一,只啃大拇指,並且只在無聊煩躁或入睡的時候啃,就像一個自帶的安慰奶嘴一樣,本質上是小寶寶安撫自己情緒的方式。這是寶寶情緒適應能力發展的表現,有一定積極意義,對小月齡寶寶也是利大於弊,可以讓他們學會自我安慰,而不是依賴大人的幫助才能平靜,所以這種寶寶的睡眠一般會比較好。
但是,這種吃手行為就比較難戒了,甚至比安撫奶嘴更難戒——安撫奶嘴你還可以拿掉呀,手卻是長在寶寶身上的……而且越大越難戒……
怎麼辦呢?回到開頭所說,這種你也控制不來,只能引導。中國傳統的戒吃手的方法,手上抹辣椒啊、把寶寶的手指用麵條或膠布纏上啊,不僅簡單粗暴,效果也差強人意。家長們只能用盡最大的耐心,因為這個過程有可能要持續幾個月甚至更久。
三、如何引導寶寶不吃手?首先,家長自己要擺正心態,不要動怒,多給予孩子正面的表揚。孩子吃手是無意識行為,他主觀上再懂事、再想配合,肯定有忘記的時候,你所要做的不是整天盯著挑毛病,讓孩子反感,而是讚揚他每一次小進步。
其次,避免讓孩子感到不安或者緊張,他們越緊張、壓力越大、越需要安慰自己,反而會導致吃手的習慣更加嚴重;別讓孩子的手和嘴巴閒著,如果寶寶忙著玩沙玩水玩玩具玩各種,那肯定沒時間吃手,如果只能看電視,手和嘴閒著也是閒著,不啃白不啃;引入其他的安慰物(安撫毛巾或毛絨玩具啥的)或者安慰方式(比如睡覺就播放同樣一段輕柔的音樂)這多少會減緩寶寶戒除習慣的焦慮。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講道理,告訴他,你是大孩子了,大孩子是不吃手的,只有小baby吃手,手上面有很多蟲和細菌,啥啥啥的。不過,道理說一兩遍即可,孩子其實都懂,不要成天墨嘰他們,反而會引起逆反。
最後再插一嘴兒,口欲期的嬰兒是用嘴巴探索感知世界的,如果寶寶的吮吸需求沒有充分被滿足,口欲期的成長任務就沒有完成,他就會在以後的成長歲月裡往回找補,長大點會對嘴巴爽這件事異常執著——包括學齡前幼兒的頻繁吃手,咬指甲,咬人,吐口水,甚至更大一些會酷愛語言暴力。所以,還是要正確看待寶寶吃手這個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