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84825556109

    紫外線光譜及生物學作用特點   紫外線的光譜範圍為400~100nm。紫外線在日光中雖只佔1%,但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然界物理因子,是各種生物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所不可缺少的。在醫學上已廣泛應用人工紫外線。根據1932年第二屆理療和光生物學大會的建議,將紫外線光譜分為三個波段:

      長波紫外線(UVA):波長400~320nm,其生物學作用較弱,有明顯的色素沉著作用,引起紅斑反應的作用很弱,可引起一些物質(熒光素鈉、四環素、硫酸奎寧、血卟啉、綠膿桿菌的綠膿素和某些黴菌產生的物質等)產生熒光反應。還可引起光毒反應和光變態反應等。

      中波紫外線(UVB):波長320~275nm,是紫外線生物學效應最活躍部分。紅斑反應的作用很強,能使維生素D原轉化為維生素D,促進上皮細胞生長和黑色素產生以及抑制變態反應等作用。

      短波紫外線(UVC):波長275~180nm,紅斑反應的作用明顯,對細菌和病毒有明顯殺滅和抑制作用。

      紫外線的各種生物學作用都有一定的光譜特點,從而可描繪出一定的曲線,即紫外線生物學作用的光譜曲線(圖8.4.1)。

      Ⅰ 紫外線殺菌作用曲線:在短波部分,殺菌作用最強的部分為250~260nm,而接近可見光線的長波紫外線幾乎無殺菌作用。

      Ⅱ 紫外線的維生素D形成作用曲線:也有峰值,波長位於280nm。

      Ⅲ 紫外線的紅斑形成曲線: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位於波長297nm,第二個高峰位於波長250~260nm。虛線為色素形成作用曲線表明其作用最強的部分在長波紫外線的範圍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地的紅線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