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近年來又出臺了強化對耕地保護的政策。雖然近年來非農建設佔用耕地規模逐步下降,城鎮和園區等各類建設大量圈佔土地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人口眾多、人地關係緊張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耕地保護的利益補償等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地方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對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尚欠缺。
產生背景
編輯
中國人均耕地少,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耕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需要大力加強對具有生態功能的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保護。而現實中耕地保護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優質耕地流失速度驚人。而且中國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只有2億畝左右,60%以上分佈在水源不足和生態脆弱地區,制約了中國耕地資源補充的能力。
同時,中國正處於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將不可避免地佔用部分耕地,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也將需要調整一些耕地。今後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農用地特別是耕地保護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這主要應從三個方面來落實:
一是層層落實責任。
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總責。此外,職能部門應逐步建立耕地保護資料庫,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資料庫系統的互連互通和資料的網路傳輸;建立耕地保護電子臺賬,健全耕地的圖、表、冊等檔案資料,切實將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責任逐級落實到地方政府、村組和農戶。要構建激勵與約束機制,注重採用經濟手段調動地方政府特別是廣大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
二是強化耕地佔補平衡的法定責任。
落實好建設用地專案補充耕地與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專案的掛鉤,建立補充耕地儲備庫和臺賬管理等制度;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年度計劃指標分配時,應充分考慮當地耕地後備資源狀況、補充耕地潛力等因素;要防止和杜絕只佔不補、先佔後補、佔多補少、佔優補劣的現象發生。
三是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在全國範圍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保護,不得佔用。
中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近年來又出臺了強化對耕地保護的政策。雖然近年來非農建設佔用耕地規模逐步下降,城鎮和園區等各類建設大量圈佔土地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人口眾多、人地關係緊張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耕地保護的利益補償等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地方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對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尚欠缺。
產生背景
編輯
中國人均耕地少,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耕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需要大力加強對具有生態功能的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保護。而現實中耕地保護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優質耕地流失速度驚人。而且中國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只有2億畝左右,60%以上分佈在水源不足和生態脆弱地區,制約了中國耕地資源補充的能力。
同時,中國正處於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將不可避免地佔用部分耕地,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也將需要調整一些耕地。今後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農用地特別是耕地保護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這主要應從三個方面來落實:
一是層層落實責任。
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總責。此外,職能部門應逐步建立耕地保護資料庫,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資料庫系統的互連互通和資料的網路傳輸;建立耕地保護電子臺賬,健全耕地的圖、表、冊等檔案資料,切實將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責任逐級落實到地方政府、村組和農戶。要構建激勵與約束機制,注重採用經濟手段調動地方政府特別是廣大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
二是強化耕地佔補平衡的法定責任。
落實好建設用地專案補充耕地與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專案的掛鉤,建立補充耕地儲備庫和臺賬管理等制度;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年度計劃指標分配時,應充分考慮當地耕地後備資源狀況、補充耕地潛力等因素;要防止和杜絕只佔不補、先佔後補、佔多補少、佔優補劣的現象發生。
三是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在全國範圍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保護,不得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