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作者(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樑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註釋1、世業:世代傳下的產業。2、羈旅:猶漂泊。3、寥落:冷落。4、干戈:本是兩種武器,這裡指戰爭。5、根:喻兄弟。6,弔影:對影自憐,身邊沒有親人,獨對著自己的身影感傷.7.千里雁:指離群之雁,孤獨的雁8.九秋蓬:秋天蓬草脫離本根隨風飛轉,古人用來比喻遊子在異鄉漂泊9.九秋:秋天翻譯自從河南地區經歷戰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因為看到月亮而有感,便隨性寫成詩一首來記錄感想,寄給在上浮樑的大哥、在於潛的七哥和在烏江的十五哥,並給符離和下邽的弟弟妹妹們看。時勢艱難兵荒馬亂,家業空空;兄弟漂泊旅居異地,各自西東。戰亂以後處處寥落,田園荒蕪;骨肉分離漂泊流浪,失散途中。離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弔;同根兄弟隨風飛散,恰似秋蓬。天涯海角共看明月,無不垂淚;今夜思鄉你我同心,五地相同。背景《望月有感》是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詩,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秋天。作者在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
《望月有感》作者(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樑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註釋1、世業:世代傳下的產業。2、羈旅:猶漂泊。3、寥落:冷落。4、干戈:本是兩種武器,這裡指戰爭。5、根:喻兄弟。6,弔影:對影自憐,身邊沒有親人,獨對著自己的身影感傷.7.千里雁:指離群之雁,孤獨的雁8.九秋蓬:秋天蓬草脫離本根隨風飛轉,古人用來比喻遊子在異鄉漂泊9.九秋:秋天翻譯自從河南地區經歷戰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因為看到月亮而有感,便隨性寫成詩一首來記錄感想,寄給在上浮樑的大哥、在於潛的七哥和在烏江的十五哥,並給符離和下邽的弟弟妹妹們看。時勢艱難兵荒馬亂,家業空空;兄弟漂泊旅居異地,各自西東。戰亂以後處處寥落,田園荒蕪;骨肉分離漂泊流浪,失散途中。離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弔;同根兄弟隨風飛散,恰似秋蓬。天涯海角共看明月,無不垂淚;今夜思鄉你我同心,五地相同。背景《望月有感》是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詩,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秋天。作者在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