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蠻影視淘

    郭子儀兒子:我們也不想啊,誰讓我們有個這麼牛逼的爹,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大唐的肱股之臣,大唐的護國柱石,光芒四射啊,我們達不到那種高度,還不如好好享受生活,蒸個桑拿按個摩,欣賞一下長安小美妞,人生豈不樂哉。

  • 2 # 小時大彬

    郭子儀是唐朝的名將,說他對唐朝乃至對華夏大地有再造之功也不為過。他有個兒子叫郭暖,娶了昇平公主。有一天他倆吵架,郭暖氣急敗壞,說皇帝有什麼了不起,郭子儀只不過是不稀罕當而已。昇平公主回去找唐代宗告狀,沒想到唐代宗說:“他說得沒錯啊,如果郭子儀要當皇帝,就沒有我什麼事了。”由此可見郭子儀的威望和功績。

    自古以來功高蓋主的勳臣都特別危險。郭子儀就算得上是功高蓋主。就拿現在來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唐代宗,但是都聽過郭子儀的大名。事實上郭子儀也受到過魚朝恩等小人的詆譭和皇帝的猜忌,多次被罷免過兵權,又多次被起用,處境也是比較危險了。

    但是郭子儀行事慎微,知道謙恭退讓,最後活到八十五歲的高齡。郭氏一門也比較興旺,他的八個兒子、七個女婿都是唐朝的重官。不過郭子儀曾經對自己的幾個兒子感到非常失望,說他們都是奴才的料。

    按理來說這個都虞候做得對,畢竟軍營裡事先有規定,觸犯了軍令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不應該為某個沾親帶故的人網開一面。但是絕大多數人就是幫親不幫理,郭子儀這幾個兒子也是如此。他們就哭著對郭子儀告狀,說這個都虞候是多麼驕橫無理,乾的事是多麼的不應該,讓郭子儀重罰。郭子儀氣得不行,不過不是因為都虞候,而是這幫不爭氣的兒子,把他們全部罵走了。

    第二天郭子儀還是不解恨,跟身邊的幕僚官吏抱怨道:“我的這些兒子,都是當奴才的料。他們不去褒賞父親的都虞候,反而惋惜母親的奶媽的兒子,你們說這不是奴才是什麼啊?”

    郭子儀有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母親的奶媽的兒子(真拗口)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連遠親都不算的人的重要性怎麼能趕得上自己的部曲呢?何況被打死的人是有錯在先,都虞候是秉公執法。於情於理都應該支援都虞候。這件事也能看出郭子儀軍令嚴明、深得軍心,也難怪他能立下那麼多的軍功了。

  • 3 # 郵箱裡的貓

    郭子儀是歷經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老將,功高蓋主卻能善終,沒有走兔死狗烹的老路, 七子八婿皆顯貴,按現在說法就是智商高、情商高、能力強的智慧人物。那為什麼郭子儀會感嘆”子皆奴才”呢?

    據資治通鑑記載,南陽夫人乳母之子因軍中犯禁被都虞侯杖殺,諸子向郭子儀哭訴,讓他重罰都虞侯,郭子儀罵了他們一頓,第二天還是不解恨跟身邊的幕僚抱怨”子儀諸子,皆奴才也”。

    其實就事實來說,郭子儀生氣是應該的,幾個兒子的做法確實該罵。都虞侯遵循郭子儀的”禁無故軍中走馬”的命令,秉公執法,兒子們卻因私廢公,不顧其父制定的軍紀,不顧其父的身份地位。郭子儀確實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怒氣。

    但也可以延伸想一下,郭子儀一個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的的唐朝名將,他的處事哲學是頗具智慧的,摸透了人的心思,更摸透了朝廷臣子以及皇帝的心思。永遠在皇帝的逆鱗範圍內行事。為自己為家族獲得更多的安全感。所以也不好說這句話是不是他故意說出去的,表示自己即使功高,但子嗣不成器,對朝廷也起不到威脅的作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皮衣黴了怎麼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