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最前哨
-
2 # ruixuezhaofeng
《亞美尼亞之歌》中有這樣的歌詞:我是亞美尼亞人,如同亞拉蠟山一般古老,在我深哀巨痛中,亞拉蠟山也會低頭彎腰……
亞美尼亞地理上屬亞洲,但文化傳統、宗教信仰與歷史經緯與歐洲交織,因此被列入歐洲。
它是外高加索地區唯一內陸國,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292萬(2016)。
亞美尼亞有著悠遠而悲慘的歷史。公元前16世紀,亞美尼亞人的祖先生活在亞美尼亞高原。公元前2—前1世紀,當地出現統一強盛的大亞美尼亞。公元4世紀,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建立。此後,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羅馬、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突厥、蒙古韃靼先後政府或統治該地區。16—18世紀,它被波斯和奧斯曼瓜分為東西兩部分。1828年,波斯將東亞美尼亞割讓給俄國。
奧斯曼在西亞美尼亞實行宗教自治的“米勒特製”,即任命東正教主教在宗教上和民事上管理亞美尼亞人,這在伊斯蘭教一統的大中東成為特例。在該制度下,亞美尼亞人保持著宗教和文化上的獨立,大多靠做僕人、工匠和小商人來維持生計,由於善於經營,他們成為希臘人和猶太人最大的商業競爭者,生活相對穩定。在外族長期統治下,亞美尼亞人雖然喪失了政治獨立,但其民族特徵和基督教信仰保持始終,並凝結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18世紀後期,尋求掙脫伊斯蘭外族束縛的亞美尼亞人迎來“解放者”沙俄,後者向南擴張的最大對手是奧斯曼土耳其,亞美尼亞只是一枚“棋子”。19世紀中後期克里米亞戰爭、俄土戰爭加劇了奧斯曼對亞美尼亞人的懷疑和報復,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的民族矛盾在一戰中達到高峰。
奧斯曼土耳其對亞美尼亞人的鎮壓從1896年開始,1915—1916年達到高潮,1915年4月24日,650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與名流被逮埔處決,5月底,奧斯曼土耳其政府下令將東部亞美尼亞人“押運”到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沙漠地帶,沿幼發拉底河建起25座集中營,“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首次被大規模使用,百萬亞美尼亞人開始亡命之旅,只有不足20%活著到達目的地。據亞方統計,短短一年多時間,150萬亞族人慘遭殺害或病餓致死……這場被國際社會定性為“大屠殺”的慘劇至今未被土耳其官方與學界認可。
“1915年是亞美尼亞人命運分界線,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亞美尼亞人民的發展路線”(亞總統在大屠殺90週年紀念日講話)。一戰之後,蘇俄為鞏固初生政權,在該地區向土耳其做出領土讓步,包括亞美尼亞民族精神象徵的亞拉蠟山(它位居亞國徽的中心,1923年後亞美尼亞人只能遠眺其山峰)......
回覆列表
亞美尼亞的新國徽於1992年啟用,圖案主背景分別是一隻雄鷹和一頭獅子,在中間的盾牌狀分格內又分佈著五個圖案,從左上角開始順時針以此為揹負十字架的獅子、雙頭鷹、爪持十字架的獅子、雙鷹回頭;這四個圖案分別代表亞美尼亞曆史上的巴格拉提德王朝、阿薩息斯王朝、魯本王朝以及阿爾塔什斯王朝。
▲圖為亞美尼亞國徽
在盾牌狀的正中間刻畫的就是亞拉拉特山,山頂平置的就是傳說中的諾亞方舟。亞拉拉特山坐落於土耳其東北部,海拔5000多米,是土耳其境內的最高峰。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疑問:土耳其的山為何會出現在他國的國徽中。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和亞美尼亞的歷史有關。大約在公元前30年之前,包括亞拉拉特山的地區都屬於亞美尼亞帝國;但後來先是淪為波斯第一帝國的一個省,之後又被亞歷山大大帝統治的馬其頓帝國吞併。
▲彩色部分為亞美尼亞地圖
雖然亞美尼亞後來趁羅馬帝國入侵成功分離並建立了阿爾塔什斯王朝,但不久後又旋即覆滅。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亞美尼亞一直都經歷著被壓迫、吞併的命運;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征服拜占庭後又成為了亞美尼亞新的“主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為了防止亞美尼亞人趁機叛亂,竟然對其控制區內的亞美尼亞人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不僅導致許多亞美尼亞人被迫逃亡,而且根據保守估計,此次大屠殺的受害者在100到150萬人之間。
▲圖為從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眺望亞拉拉特山
客觀而言,雖然亞美尼亞擁有亞拉拉特山的歷史距今已非常久遠,但他們始終將其看作是自己國家曾經興盛過的象徵和精神支柱,如果從亞拉拉特山山頂俯瞰,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盡收眼底;而這也是這座山會出現在亞美尼亞國徽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