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298199

    玻璃原料比較複雜,但按其作用可分為主要原料與輔助原料。主要原料構成玻璃的主體並確定了玻璃的主要物理化學性質,輔助原料賦予玻璃特殊性質和給製作工藝帶來方便。

    1、玻璃的主要原料

    (1) 矽砂或硼砂:矽砂或硼砂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矽或氧化硼,它們在燃燒中能單獨熔融成玻璃主體,決定了玻璃的主要性質,相應地稱為矽酸鹽玻璃或硼酸鹽玻璃。

    (2) 蘇打或芒硝:蘇打和芒硝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鈉,它們在煅燒中能與矽砂等酸性氧化物形成易熔的複鹽,起了助熔作用,使玻璃易於成型。但如含量過多,將使玻璃熱膨脹率增大,抗拉度下降。

    (3) 石灰石、白雲石、長石等:石灰石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增強玻璃化學穩定性和機械強度,但含量過多使玻璃折晶和降低耐熱性。

    白雲石作為引入氧化鎂的原料,能提高玻璃的透明度、減少熱膨脹及提高耐水性。

    長石作為引入氧化鋁的原料,它可以控制熔化溫度,同時也可提高耐久性。此外,長石還可提供氧化鉀成分,提高玻璃的熱膨脹效能。

    (4) 碎玻璃:一般來說,製造玻璃時不是全部用新原料,而是摻入15%——30%的碎玻璃。

    2、玻璃的輔助原料

    (1) 脫色劑:原料中的雜質如鐵的氧化物會給玻璃帶來色澤,常用純鹼、碳酸鈉、氧化鈷、氧化鎳等作脫色劑,它們在玻璃中呈現與原來顏色的補色,使玻璃變成無色。此外,還有與著色雜質能形成淺色化合物的減色劑,如碳酸鈉能與氧化鐵氧化成二氧化二鐵,使玻璃由綠色變黃色。

    (2) 著色劑:某些金屬氧化物能直接溶於玻璃溶液中使玻璃著色。如氧化鐵使玻璃呈現黃色或綠色,氧化錳能呈現紫色,氧化鈷能呈現藍色,氧化鎳能呈現棕色,氧化銅和氧化鉻能呈現綠色

    (3) 澄清劑:澄清劑能降低玻璃熔液的粘度,使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氣泡,易於逸出而澄清。常用的澄清劑有白砒、硫酸鈉、硝酸鈉、銨鹽、二氧化錳等。

    (4) 乳濁劑:乳濁劑能使玻璃變成乳白色半透明體。常用乳濁劑有冰晶石、氟矽酸鈉、磷化錫等。它們能形成0.1——1.0μm的顆粒,懸浮於玻璃中,使玻璃乳濁化。

    拓展資料:

    玻璃的原材料為水晶沙,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矽。水晶60%成份是「二氧化矽」(sio2),水晶的顏色是由於除了二氧化矽外,還含有各種不同微量的金屬所造成的。

    在天然環境裡頭,水晶多數會與礦物方解石、黃鐵礦、輝鐵礦、各種顏色的雲母片、碧茜、花崗岩、金紅石等「共生」,而形成了一些疑幻似真的景像,即所謂「異像水晶」,增加了收藏水晶的樂趣和價值。

    水晶多數是在地底生長,生長的過程需要大量含有飽和的二氧化矽的地下水源,溫度在550-600℃之間,並需要比大氣壓力大二倍至三倍的壓力,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便變成了六角柱形的水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通訊和模擬通訊的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