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又稱打雞,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體育活動之一,起源於漢代,由古代蹴鞠發展而來。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歷史起源 踢毽子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運動專案之一。根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它起源於中國漢代;唐宋時期開始盛行,在漢族民間流傳極廣,集市上還出現了專門製作出售毽子的店鋪;明代開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賽;清代達到鼎盛時期,在毽子的製作工藝和踢法技術上,都達到空前的程度。 清代踢毽的技藝已相當高,也為中國古代婦女所喜愛。清初著名詞人陳維崧曾讚美女子踢毽,說女子踢毽比踢足球還巧妙,比下棋還有趣味。 發展 20世紀30年代後,踢毽運動曾一度衰落。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扶植髮展中國這一傳統運動專案。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頭踢毽藝人參加雜技團,專設踢毽子節目,並出國進行表演,受到了國外觀眾的熱烈歡迎;1956年,中國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賽在廣州舉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繩等一起,被列入國家提倡開展的體育活動,並被編入了小學體育教材加以推廣;1984年,國家體委正式將踢毽子列為全國比賽專案,並頒佈了《毽球競賽規則》,改稱踢毽為“毽球”;1987年中國毽球協會成立,此後每年都舉辦全國毽球錦標賽、全國職工毽球賽、全國中學生毽球賽三大賽事;在1995年的全國民族運動會和1996年的全國農民運動會上,毽球也被列為比賽專案。毽球運動已成為在全國普遍開展的熱門專案。 20世紀初,歐美近代體育傳入中國以後,踢毽子仍為中國青少年喜愛的體育活動。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東等省市都舉行過規模較大的踢毽子比賽。1 935年,舊中國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上,曾把踢毽子列為國術比賽專案。女子盤踢我交踢的冠軍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盤踢冠軍是上海的周克揚(成績接近5000對),交踢冠軍是南京的戴金堯(成績140對)。程月珍盤踢成績是1494對,交踢是36次。 自1984年前國家體委釋出“毽球競賽規則”後,踢毽子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具備了規則、競賽性和可裁判性這些“競賽三要素”,標誌著踢毽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正規的競技運動。但自1984年以來的26年間,毽球運動的發展相當緩慢,迄今只吸引到中國高達1億踢毽人口的1%即100萬人的參與。絕大多數毽友甚至沒有聽說過“毽球”這種競賽活動,原因在於毽球的技術難度過高,而頂級比賽的觀賞性又超低,使得這項比賽難以推廣。 最新的踢毽子競賽方法是於2009年5月發明的“中國競技毽”。其觀賞性、普適性和競賽性都要明顯高於老式的毽球比賽。在中國漢族民間廣泛流傳的踢毽子的最具競賽性的玩法是“對踢”或叫“對打”,這種踢法是踢毽運動中距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最近的一種動作,因而受到中國年輕人的普遍喜愛。對踢要求對陣雙方以距地面較低的高度(中間最高點約為90-120釐米)向對方腳下大力踢毽,高手之間的對踢高度甚至低達20釐米。這種“低平毽”的踢法非常接近足球射門動作,所以被中國競技毽吸收作為極具觀賞性和技術性的比賽樣式。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競技毽是對傳統踢毽運動的一項突破性創新,將使踢毽運動令人耳目一新,成為在全球廣為流傳的運動競賽形式。
踢毽子又稱打雞,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體育活動之一,起源於漢代,由古代蹴鞠發展而來。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歷史起源 踢毽子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運動專案之一。根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它起源於中國漢代;唐宋時期開始盛行,在漢族民間流傳極廣,集市上還出現了專門製作出售毽子的店鋪;明代開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賽;清代達到鼎盛時期,在毽子的製作工藝和踢法技術上,都達到空前的程度。 清代踢毽的技藝已相當高,也為中國古代婦女所喜愛。清初著名詞人陳維崧曾讚美女子踢毽,說女子踢毽比踢足球還巧妙,比下棋還有趣味。 發展 20世紀30年代後,踢毽運動曾一度衰落。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扶植髮展中國這一傳統運動專案。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頭踢毽藝人參加雜技團,專設踢毽子節目,並出國進行表演,受到了國外觀眾的熱烈歡迎;1956年,中國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賽在廣州舉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繩等一起,被列入國家提倡開展的體育活動,並被編入了小學體育教材加以推廣;1984年,國家體委正式將踢毽子列為全國比賽專案,並頒佈了《毽球競賽規則》,改稱踢毽為“毽球”;1987年中國毽球協會成立,此後每年都舉辦全國毽球錦標賽、全國職工毽球賽、全國中學生毽球賽三大賽事;在1995年的全國民族運動會和1996年的全國農民運動會上,毽球也被列為比賽專案。毽球運動已成為在全國普遍開展的熱門專案。 20世紀初,歐美近代體育傳入中國以後,踢毽子仍為中國青少年喜愛的體育活動。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東等省市都舉行過規模較大的踢毽子比賽。1 935年,舊中國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上,曾把踢毽子列為國術比賽專案。女子盤踢我交踢的冠軍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盤踢冠軍是上海的周克揚(成績接近5000對),交踢冠軍是南京的戴金堯(成績140對)。程月珍盤踢成績是1494對,交踢是36次。 自1984年前國家體委釋出“毽球競賽規則”後,踢毽子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具備了規則、競賽性和可裁判性這些“競賽三要素”,標誌著踢毽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正規的競技運動。但自1984年以來的26年間,毽球運動的發展相當緩慢,迄今只吸引到中國高達1億踢毽人口的1%即100萬人的參與。絕大多數毽友甚至沒有聽說過“毽球”這種競賽活動,原因在於毽球的技術難度過高,而頂級比賽的觀賞性又超低,使得這項比賽難以推廣。 最新的踢毽子競賽方法是於2009年5月發明的“中國競技毽”。其觀賞性、普適性和競賽性都要明顯高於老式的毽球比賽。在中國漢族民間廣泛流傳的踢毽子的最具競賽性的玩法是“對踢”或叫“對打”,這種踢法是踢毽運動中距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最近的一種動作,因而受到中國年輕人的普遍喜愛。對踢要求對陣雙方以距地面較低的高度(中間最高點約為90-120釐米)向對方腳下大力踢毽,高手之間的對踢高度甚至低達20釐米。這種“低平毽”的踢法非常接近足球射門動作,所以被中國競技毽吸收作為極具觀賞性和技術性的比賽樣式。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競技毽是對傳統踢毽運動的一項突破性創新,將使踢毽運動令人耳目一新,成為在全球廣為流傳的運動競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