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神龍元年(705年),李白五歲,發矇讀書。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三十歲之前到處遊歷,廣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薦,卻一事無成。
直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天寶二年,李白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又因權貴讒謗,玄宗疏遠,內心煩悶,李白離開了宮廷。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至德二載(757年),李白因投永王兵敗下獄,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神龍元年(705年),李白五歲,發矇讀書。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三十歲之前到處遊歷,廣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薦,卻一事無成。
直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天寶二年,李白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又因權貴讒謗,玄宗疏遠,內心煩悶,李白離開了宮廷。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至德二載(757年),李白因投永王兵敗下獄,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