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043968862874
-
2 # 楓雨小憩
不好意思,我不認同你說的華人討厭過西方節日!
12月24日是西方聖誕節,有幾個華人沒有過呢?面對面看不見不要緊,朋友圈有曬吧?提前幾天在歡呼呢?商場沒有任何裝飾嗎? 聖誕節當天內地商場幾乎90%在放“放叮叮噹,鈴兒響叮鐺”吧,你確定商場沒有聖誕樹?現在連學校都搞聖誕節晚會,看到很多媽媽在曬小朋友聖誕節的表演!
連萬聖節都過的以為在國外呢?不說商場,就看學校好了,確定學校沒有萬聖節節目?確定情侶們沒有參加萬聖節party? 反正我看華人過的挺歡的!
-
3 # -w873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國家個體的形成,每個國家都發展出花樣繁多的節日,眾多名族不僅慶祝自己的節日,也開始過外國的節日,這種想像再中國也是普遍存在。
然而當西方節日來臨時,人們特別是年輕人都會一起慶祝或者開派對,因此許多商家抓住了機會大力宣傳促銷,其熱鬧程度不亞於傳統節日,使其節日意義被商業化,呈現出不平衡狀態,特別西方節日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對傳統節日造成較大的衝擊從而讓眾多華人對傳統意識慢慢薄弱,慢慢的向精神層面靠近,恰巧西方節日迎合了這種精神層面,這使華人傳統文化遭受極大的威脅。
所以說很多華人討厭過西方節日,是抗衛自本國文化傳統的一種表現。
-
4 # 鵜鶘心理
這是一道很有趣的話題,那我們就一起來聊著玩,首先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著,那是為什麼呢?
1.西方國家的節日,我們華人又不放假。就說西方國家最重要的聖誕節吧,這個絕對屬於西方的重量級節日,有點類比我們中國的春節,他們一般不僅有放假,還有大量的慶祝活動和商品促銷活動,這樣的節日在西方是屬於很歡樂的節日。而在我們國內,若過聖誕夜+聖誕節,不僅沒有假期,而且大部分男性都被人設為必需破費,那自然有多少中國男人是會喜歡過聖誕節的呢?
2.西方國家的節日,於我們華人而言就是又多了一天“破費日”。剛剛聖誕節已經說過了,所謂沒有福利、只有破費。我們再舉例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多了這樣一個“噱頭”,除了各大商家(老闆)是開心的,商店裡打工的是更辛苦了,因為他們要付出更多的工作量但未必有相對應的獎金;那情侶們自然也是吐槽不斷,又要破費、有可能還要活受罪(比如擁擠的人群和道路、等候餐飲的超長隊伍等);還有本不需要被這種節日折磨的人群,卻要因此而受到牽連。自然而然,討厭過這種西方節日的人群又增加了不少。
3.西方國家的節日,有的還很折騰人。比如聞名色變的愚人節,到了中國就被演變成4月1日玩笑別人不用負責,大部分成年人對這種節日的設定都是嗤之以鼻的。還有所謂的萬聖節,到了中國就被冠以鬼節的噱頭,有些商家還趁機把各種恐怖元素營銷給孩子們……
總之,西方國家的節日在引入中國後,華人從一開始的好奇、新鮮到如今的麻木和嫌棄,也屬人之常情。當然西方節日中,如母親節、父親節的引入國內仍然是一種善意和溫暖的分享。
-
5 # 在春天路等春天
西方節日隨著改革開放進入中國,以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情人節廣為人知,但在國民生活中只是自選式的存在。除了情人節得到廣大婦女的歡迎和廣大男子的緊張,存在感弱得和沒有差不多。華人民該幹嘛幹嘛,一點都不耽誤吃月餅包餃子煮粽子拜大年,何來討厭一說?
如果說西方情人節讓荷包不滿的年輕人壓力山大,還勉強跟討厭沾點邊,但沒有西方情人節咱也中國情人節,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比如元宵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總之該花的,一個子兒也少不了。
西方的傳統節日在中國更多是作為商家促銷節點的噱頭而虛假存在,並沒能成為約定俗成的節日,對於大多數華人,西方節日只是一個名字,參與與否全憑心情。
作為生活的點綴,偶一為之挺好。但杜撰這種聳人聽聞的話題不太好。
回覆列表
外華人來中國過聖誕是傳統?華人去西方過聖誕是入鄉隨俗,華人在中國過聖誕是幾個意思?
確實沒意思,總能聞到一股崇洋媚外的味道。
和國外是一個節日嗎,在國內,過得是消費節而已吧,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呀!
有人說,什麼狗屁節日,男的無非就想找個約炮的機會,女的不就想要追求自己的男的或者老公買禮物給自己嗎?都是浮雲。。。
不過這都是正常現象,有人總會提出異議的。
聖誕節只是一個發洩怒火的理由而已。
有人討厭情人節、復活節,等等許多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