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娜軌跡
-
2 # 青澀的麥田352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的負面影響,在我看來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方面:面子問題,華人是最講究情面的國家,如果你接受過高等教育,讓你在從事那些藍領工作,你願意嗎?例如,工廠的普工、超市的收銀員、建築工地的搬運工等等,你肯定覺得這樣的工作配不上你這幾年的讀書,再者周圍的親戚朋友都會看不起你,如果你上過大學在從事這樣的工作。就好像前幾年那個北大畢業的高才生-------陸步軒,開檔賣豬肉,央視財經頻道的一個主持人當時採訪他時,他說給“給母校抹黑了,丟母校的人了”,當時這種新聞一出,輿論議論紛紛,一個北大畢業的,從事賣豬肉的,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如果這樣的話,浪費國家這麼多年的培養了,更多人覺得屈才了。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工作配不上自己的學歷。後來他在“壹號土豬的”的創始人陳生的幫助下,逐漸在這一行業做出自己的名氣,後來還跑到北大去演講,還出版自己的書籍,變成一位有名的“北大屠夫”,這個時候,他不在覺得自己的工作給母校丟人了,母校反而以他為榮了.這麼的反轉,恐怕他也從羅斯沒有奢想過吧!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他當時不是北大畢業的,是“藍翔”畢業的,也不知道他有今天的成就嗎?不敢想象呀。
當然現在已經有好多大學畢業生在和藍領工人搶飯碗了,畢竟我們這幾年大學擴招,大學生越來越沒有了那種“天子驕子”的傲氣了。 第二方面:自身的定位問題,很多大學生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我這裡主要指的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現在很多從大山出來大學生畢業留在了城市工作,很多現在大學畢業幾年的依然沒有辦法在城市立足,仍然漂泊不定,在城市裡的收入雖不是社會的底層,但也不是活的衣食無憂,尤其現在的80後,回農村或者縣城回不去,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尤其中小城市依然是一個“人情味十足的”階層,光有好的學歷不一定能在當地的社會 謀其一個好的職業和高的收入。所以才會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湧入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也導致這幾年的大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醫療和孩童的教育學位的緊張。
在我看來,80後,90後的人群至少要等下一代才有可能在這些大城市或者周邊城市站穩腳跟,融入這個城市階層。而且是建立在自己這幾年努力奮鬥的結果和國家在教育醫療各方面逐漸完善的基礎之上,才有可能實現。畢竟像北京戶口、上海戶口、廣州戶口(深圳戶口還算容易)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畢竟我們大多數不是那些頂尖的的人才,當地政府會給與這些頂尖的人才予以特殊的照顧。相比其他眾人還是有希望落戶這些一線城市的。但是像我們這些普通大學生估計只能像大城市周邊的衛星城市逐漸定居,安家落戶。或則回到當地的二三線城市 再謀求發展。總之在“40而不惑”,甚至是“50 知天命”之年之前,這些人恐怕要在家鄉和工作地漂泊多年了。
第三方面:婚戀問題,在這些一線或者二線城市,大多是年輕人的婚戀物件不一定是一個地方。尤其像筆者所在的地方深圳,很多結了婚的,或沒有結婚的另一半有相當一部分是老家距離挺遠的。畢竟在這樣一個大型城市裡面找到一個和自己一個地方出生的,又三觀都符合,學歷也差不多的人,真的太難了。這樣出現很多工作地在一個城市,雙方父母各在另一個城市,一年到頭回去見雙方父母的機會實在太少了,這樣以後和自己父母那一帶的親屬關係逐漸疏遠了,而自己也已經很難再回到自己家鄉所在的那個圈子裡了。
回覆列表
一定要成為高學歷、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這是父母長輩對我們的諄諄教導,殷切希望。可是如今社會,高學歷就會過得很幸福嗎?不盡然吧!甚至於有些高學歷的人才,一味地追求學習的快樂,而對於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知道,我身邊親戚家的孩子都是這樣,熟人見面不知道打招呼,也不愛說話,可能是覺得和咱們沒有什麼話說吧,對父母也是如此,上班就上班,休息就宅在家裡,不願意出去,當然這可能是一些少數人。
再說找物件,學歷越高的人才,剩男剩女比例越高,學歷高,自然工作忙,工作忙接觸的人又少,挑來挑去,就被剩下了;還有一種家單位兩點一線,接觸異性的機會較少,這也是一種現象。
高學歷的人才,工作性質多以腦力為主,加班熬夜經常的事,長時間身體得不到鍛鍊,長時間處於亞健康狀態。
綜上所述,學歷高的人幸福指數不一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