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蔣營平涐一夢秋水

    北美和亞洲溫帶大陸性氣候比較

    1、亞歐大陸的大陸性更趨極端

    北美洲最大年較差約50℃,亞歐大陸在65℃以上;北美洲東岸的蒙特利爾(46°N)緯度比亞洲東岸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43°N)高,並且位置更偏向內陸,但前者年較差小於後者4.5℃;北美洲內陸的道森(64°N)緯度比亞洲內陸的雅庫次克(62°N)高,但前者年較差小於後者16.5℃。在降水方面,北美洲夏雨集中的程度和冬季乾旱的程度均不如亞歐大陸。

    亞歐大陸的大陸性氣候主要分佈在亞洲。亞洲各氣候要素變化的極端性,是氣候大陸性的一個反映。在亞洲具有世界上最冷、最熱、最溼和最乾的地區之一。例如維爾霍揚斯克-奧伊米亞康地區是北半球的“寒極”。西亞與北非同為世界最熱地區,在沙烏地阿拉伯內陸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0—55℃。印度的乞拉朋齊為世界上的溼角,年平均降水量11500mm以上,與夏威夷群島的考愛島東北部和非洲的喀麥隆沿岸同為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區。阿拉伯半島南部和伊朗高原中部年降水量在100mm以下,甚至有些地區多年無雨,形成廣大的無流區和荒漠地帶。

    亞歐大陸的大陸性更趨極端,原因很多。首先,亞歐大陸面積更為巨大,內地距海更為遙遠。西風環流和大西洋暖溼氣流對亞洲氣候影響很小。而北美大陸比亞歐大陸面積小得多。其次是大氣環流的原因,因為北美大陸冬夏海陸熱力差異不如亞洲顯著,高、低壓強度相對較弱。這就造成了氣溫和降水的差異。再次,亞歐大陸東部季風氣候顯著,這就造成了降水的高度集中。第四,亞歐大陸地勢中央高,四周低。特別是東亞地形呈三級階梯狀分佈,不利於太平洋水汽的深入。而北美大陸東、西高,中部低,而且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高度和寬度均不大,不足以阻擋大西洋的水汽深入。

    2、北美季風型氣候不如亞歐大陸典型

    亞歐大陸的季風以強度最大、影響範圍廣和型別複雜著稱。亞洲大陸東、南濱臨大洋,北起蘇聯遠東濱海區,經日本、北韓、中國105°E以東地區,至東南亞和南亞,為全球典型的季風氣候區。這裡的盛行風向隨季節而有顯著的改變,1月與7月盛行風向的變移至少有120°,盛行風向的平均頻率超過40%。海陸間巨大的熱力差異及其季節變化或迭加行星風帶的季節移動,是季風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夏季,風從海上吹向陸地,暖熱多雨;冬季,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涼冷乾燥,是季風氣候的共同特徵。

    北美大陸東南部雖然冬季吹西北風,夏季吹東南風,並有天氣變換,但只能認為有季風現象。對季風性氣候的形成來說,世界最大的陸塊,面臨世界最大的海洋,這種海陸分佈引起的熱力差異是亞歐大陸季風氣候形成的根本原因。

    3、氣候型別與分佈有差異

    北美洲和亞歐大陸的氣候型別與分佈存在差異,表現在:

    ①北美洲亞熱帶氣候不如亞歐大陸廣闊;這是因為北美洲大陸主體是中高緯度。②北美洲典型海洋性氣候面積小,僅限於太平洋沿岸的北部,亞歐大陸海洋性氣候分佈很廣;這是因為海洋性氣候深受沿岸暖流影響,而影響北美的阿拉斯加暖流要比影響亞歐大陸的北大西洋暖流弱小得多。另一方面與大陸與大陸西部的海陸輪廓、地形等因素有關。北美大陸西部山地逼近海岸,阿拉斯加向西伸出,迫使阿拉斯加暖流轉向西流;而亞歐大陸西部地勢平坦、海岸曲折,且大西洋與北冰洋暢通,北大西洋暖流得以徑直北流,從而擴大了影響範圍。③亞歐大陸極地冰原不如北美洲廣;這是因為北美大陸形狀是北寬南窄,大陸主體是中高緯度,大部分面積位於30°N-70°N。④亞歐大陸亞熱帶夏幹氣候廣大典型;該氣候主要分佈在30°-70°大陸西岸。北美洲大陸西岸有高大寬廣的科迪勒拉山系,這是北美重要的氣候分界線。山脈東、西氣候迥然不同。而亞歐大陸地勢平坦,有利於海洋水汽的影響,進而促進亞熱帶夏幹氣候的形成。⑤北美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面積小;這與北美的大陸性不如亞歐大陸顯著是相關的。⑥北美洲熱帶氣候型別侷限,基本缺失典型的赤道多雨氣候,熱帶乾溼季氣候,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典型的分佈也不及亞洲廣泛。這是因為北美洲大陸主體是中高緯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代著名的那八匹馬分別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