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KL5(2)200×500 , φ6@100/150 , 2φ18;2φ16 ,N2φ12含義為:面積為200×500的框架樑5號,兩梁跨,樑上箍筋為6號,加密區為100mm非加密區為150mm,上層主筋為2根直徑18mm,下層為2根直徑16mm,腰筋(N)為2根直徑12mm.梁編號由梁型別代號、序號、跨數及有無懸挑代號幾項組成,應符合表10-1的規定。 表10-1 梁 類 型 代 號 序 號 跨數及是否帶有懸挑 樓層框架樑 KL XX (XX)或(XXA)或(XXB) 屋面框架樑 WKL XX (XX)或(XXA)或(XXB) 框 支 梁 KZL XX (XX)或(XXA)或(XXB) 非 框 架 梁 L XX (XX)或(XXA)或(XXB) 懸 挑 梁 XL XX 注:(XXA)為一端有懸挑,(XXB) 為兩端有懸挑,懸挑不計入跨數。 例:KL7(5A)表示第7號框架樑,5跨,一端有懸挑。 ⑶ 等截面梁的截面尺寸用 b X h 表示;加腋梁用b X h YLt×ht表示,其中Lt為腋長,ht為腋高;懸挑梁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時,用斜線“/ ”分隔根部與端部的高度值。 例:300×700 Y500×250表示加腋梁跨中截面為300×700,腋長為500,腋高為250; 200×500/300 表示懸挑梁的寬度為200,根部高度為500,端部高度為300。 ⑷ 箍筋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間距用斜線“/ ”分開,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時,則不需用斜線;箍筋肢數用括號括住的數字表示。 例:φ8@100/200(4) 表示箍筋加密區間距為100,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四肢箍。 ⑸ 樑上部或下部縱向鋼筋多於一排時,各排筋按從上往下的順序用斜線“/ ”分開;同一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則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連,注寫時角部縱筋寫在前面。 例: 6φ25 4/2 表示上一排縱筋為4φ25,下一排縱筋為2φ25; 2φ25+2φ22 表示有四根縱筋,2φ25 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 ⑹ 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須在支座兩邊分別標註;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註。 ⑺ 梁跨中麵筋(貫通筋、架立筋)的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注寫時,架立筋須寫入括號內,以示與貫通筋的區別。 例:2φ22+(2φ12) 用於四肢箍,其中2φ22為貫通筋,2φ12為架立筋。 ⑻ 當梁的上、下部縱筋均為貫通筋時,可用“;”號將上部與下部的配筋值分隔開來標註。例:3φ22;3φ20 表示梁採用貫通筋,上部為3φ22,下部為3φ20。 ⑼ 梁某跨側面布有抗扭腰筋時,須在該跨適當位置標註抗扭腰筋的總配筋值,並在其前面加“*”號。 例:在梁下部縱筋處另注寫有 *6φ18 時,則表示該跨梁兩側各有3φ18的抗扭腰筋。 ⑽ 附加箍筋(密箍)或吊筋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配筋值原位標註。 ⑾ 多數梁的頂面標高相同時,可在圖面統一註明,個別特殊的標高可在原位加註。腰筋 腰筋又稱“腹筋” 分二種:一種為抗扭筋,在圖紙上以N開頭,一種為構造配筋以G開頭。梁的抗扭 它在設計上屬構造配筋,即力學上不用設計計算具體力的大小,按國家設計規範的構造要求查得此資料。當梁高達到一定要求時,就得加設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規格按構造要求規範查得。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按規範或圖集受力鋼筋要求設定,構造配筋的錨固長度按12d且≥150mm要求設定。 當梁高超過450mm時,為防止由於溫度變形及砼收縮等的原因在梁中部產生豎向裂縫,在梁的兩側沿高度每隔300~400mm,應設定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縱向構造鋼筋。KZ 框架柱KZZ 框支柱XZ 芯 柱LZ 樑上柱QZ 剪力牆上柱YDZ 約束邊緣端柱YAZ 約束邊緣暗柱YYZ 約束邊緣翼牆柱YJZ 約束邊緣轉角牆柱GDZ 構造邊緣端柱GAZ 構造邊緣暗柱GYZ 構造邊緣翼牆柱GJZ 構造邊緣轉角牆柱AZ 非邊緣暗柱FBZ 扶壁柱Q 剪力牆牆身LL 連梁(無交叉暗撐、鋼筋)LL(JA) 連梁(有交叉暗撐)LL(JG) 連梁(有交叉鋼筋)AL 暗梁BKL 邊框梁JD 矩形洞口YD 圓形洞口KL 樓層框架樑WKL 屋面框架樑KZL 框支梁L 非框架樑XL 懸挑梁JSL 井式梁JZL 基礎主樑(柱下)JCL 基礎次梁LPB 梁板筏基礎平板LB 樓面板WB 屋面板YXB 延伸懸挑板XB 純懸挑板這些是常用的,還有許多就不一一列舉,基本上是漢語第一個字母組成。
如;KL5(2)200×500 , φ6@100/150 , 2φ18;2φ16 ,N2φ12含義為:面積為200×500的框架樑5號,兩梁跨,樑上箍筋為6號,加密區為100mm非加密區為150mm,上層主筋為2根直徑18mm,下層為2根直徑16mm,腰筋(N)為2根直徑12mm.梁編號由梁型別代號、序號、跨數及有無懸挑代號幾項組成,應符合表10-1的規定。 表10-1 梁 類 型 代 號 序 號 跨數及是否帶有懸挑 樓層框架樑 KL XX (XX)或(XXA)或(XXB) 屋面框架樑 WKL XX (XX)或(XXA)或(XXB) 框 支 梁 KZL XX (XX)或(XXA)或(XXB) 非 框 架 梁 L XX (XX)或(XXA)或(XXB) 懸 挑 梁 XL XX 注:(XXA)為一端有懸挑,(XXB) 為兩端有懸挑,懸挑不計入跨數。 例:KL7(5A)表示第7號框架樑,5跨,一端有懸挑。 ⑶ 等截面梁的截面尺寸用 b X h 表示;加腋梁用b X h YLt×ht表示,其中Lt為腋長,ht為腋高;懸挑梁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時,用斜線“/ ”分隔根部與端部的高度值。 例:300×700 Y500×250表示加腋梁跨中截面為300×700,腋長為500,腋高為250; 200×500/300 表示懸挑梁的寬度為200,根部高度為500,端部高度為300。 ⑷ 箍筋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間距用斜線“/ ”分開,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時,則不需用斜線;箍筋肢數用括號括住的數字表示。 例:φ8@100/200(4) 表示箍筋加密區間距為100,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四肢箍。 ⑸ 樑上部或下部縱向鋼筋多於一排時,各排筋按從上往下的順序用斜線“/ ”分開;同一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則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連,注寫時角部縱筋寫在前面。 例: 6φ25 4/2 表示上一排縱筋為4φ25,下一排縱筋為2φ25; 2φ25+2φ22 表示有四根縱筋,2φ25 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 ⑹ 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須在支座兩邊分別標註;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註。 ⑺ 梁跨中麵筋(貫通筋、架立筋)的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注寫時,架立筋須寫入括號內,以示與貫通筋的區別。 例:2φ22+(2φ12) 用於四肢箍,其中2φ22為貫通筋,2φ12為架立筋。 ⑻ 當梁的上、下部縱筋均為貫通筋時,可用“;”號將上部與下部的配筋值分隔開來標註。例:3φ22;3φ20 表示梁採用貫通筋,上部為3φ22,下部為3φ20。 ⑼ 梁某跨側面布有抗扭腰筋時,須在該跨適當位置標註抗扭腰筋的總配筋值,並在其前面加“*”號。 例:在梁下部縱筋處另注寫有 *6φ18 時,則表示該跨梁兩側各有3φ18的抗扭腰筋。 ⑽ 附加箍筋(密箍)或吊筋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配筋值原位標註。 ⑾ 多數梁的頂面標高相同時,可在圖面統一註明,個別特殊的標高可在原位加註。腰筋 腰筋又稱“腹筋” 分二種:一種為抗扭筋,在圖紙上以N開頭,一種為構造配筋以G開頭。梁的抗扭 它在設計上屬構造配筋,即力學上不用設計計算具體力的大小,按國家設計規範的構造要求查得此資料。當梁高達到一定要求時,就得加設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規格按構造要求規範查得。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按規範或圖集受力鋼筋要求設定,構造配筋的錨固長度按12d且≥150mm要求設定。 當梁高超過450mm時,為防止由於溫度變形及砼收縮等的原因在梁中部產生豎向裂縫,在梁的兩側沿高度每隔300~400mm,應設定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縱向構造鋼筋。KZ 框架柱KZZ 框支柱XZ 芯 柱LZ 樑上柱QZ 剪力牆上柱YDZ 約束邊緣端柱YAZ 約束邊緣暗柱YYZ 約束邊緣翼牆柱YJZ 約束邊緣轉角牆柱GDZ 構造邊緣端柱GAZ 構造邊緣暗柱GYZ 構造邊緣翼牆柱GJZ 構造邊緣轉角牆柱AZ 非邊緣暗柱FBZ 扶壁柱Q 剪力牆牆身LL 連梁(無交叉暗撐、鋼筋)LL(JA) 連梁(有交叉暗撐)LL(JG) 連梁(有交叉鋼筋)AL 暗梁BKL 邊框梁JD 矩形洞口YD 圓形洞口KL 樓層框架樑WKL 屋面框架樑KZL 框支梁L 非框架樑XL 懸挑梁JSL 井式梁JZL 基礎主樑(柱下)JCL 基礎次梁LPB 梁板筏基礎平板LB 樓面板WB 屋面板YXB 延伸懸挑板XB 純懸挑板這些是常用的,還有許多就不一一列舉,基本上是漢語第一個字母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