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心裡會有這種想法:
“愛,還需要怎麼樣表達嗎?行動就是最好的表達了。”
可實際上,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觀點,大意如下:
但是除此以外,多數人會尋找他人的缺點,比如埋怨孩子成績不理想、埋怨伴侶不夠細心、埋怨對方沒實力等等。甚至總希望對方按著自己的想法來生活……實際上往往事與願違。
男孩和女孩在街上匆匆而過的瞬間,倆人都沒想過和彼此會有什麼交集。可緣分使然,讓兩人相遇、相知、相愛。
男孩平日沉穩冷靜、不善言辭,習慣了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所有的事情。兩人在一起後,男孩對女孩的愛越來越深,在乎她遠遠超過了在乎自己。
男孩總認為:你愛我就應該按我想要的做,而你卻只想按自己想表達的方式去做。在這段感情中,男孩對女孩“過度”的愛和關心,給女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但是你能說男孩不愛她嗎?男孩也會覺得委屈:我這麼在乎她,一直在關心她、愛她,可為什麼總覺得她不喜歡我呢?
的確,男孩一直以自己認為的方式去關心她,只是表達的方式有欠妥當。如果要表達,可能卻經常會詞不達意,然後費了好大的力氣去說,ta可能也不相信你的愛。
關心和關愛沒有錯,但是過分的關愛給伴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到最後很可能會物極必反,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倆人產生裂痕。男孩所表現出的一系列敏感多疑、愛吃醋、粘人的行為,如果不能夠及時調整,很可能會把女孩越推越遠。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無條件的。但許多父母卻不善於表現他們的愛,他們把愛轉變成管教、訓斥、責罵,將愛的作用僅限於“發號施令”:“我為你好,你要聽我的”、“父母是不會害你的。”。
孩子本不應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但是時間一長,孩子開始漸漸地疏遠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內心:“我如此愛孩子,孩子為何對我冷淡呢?真的是不懂父母的苦心啊!”孩子也會很痛苦:“爸媽根本就不愛我!”
想起前幾天,一位學員帶著她的女兒來我們辦公室。午飯的時間,母親給女兒在外面帶回一份飯,當時小女孩兒覺得面不太好吃、吃了不太舒服便不想吃。
但是媽媽卻要求女孩吃飯,言外之意:
“你不應該挑食,什麼都要吃一些的。”
“媽媽是為你好,你必須全部吃完!”
“媽媽辛辛苦苦給你帶回來的,你怎麼可以不吃?”
“午飯你怎麼能不吃啊!讓你吃是為了你好!”
女孩還是表示不想吃,媽媽開始沒有了耐心:
“我的耐心是有限的啊!你趁著我還沒發脾氣最好聽話。”
“你到底是吃不吃?我告訴你,你要是不吃以後就別吃飯了!”
…………
最後,母親邊吼邊嚇唬著孩子,女孩兒哭著被迫全部吃完所有的飯。母親還不忘說一句:“下次不要挑戰我的極限,我要是生氣了…………”
下午,這位母親去上課,女孩兒偷偷對我們說,她吃過午飯後肚子一直不舒服,但是不敢和媽媽說,怕媽媽生氣。僅僅是看似一件小事,就讓孩子產生了恐懼心理。
我聽後長長的嘆一口氣。做為旁觀者的我們有能說什麼呢?或者說,我們有什麼資格來插手別人的事情?
你能說這位母親是不愛女兒嗎?她擔心孩子從小養成挑食的壞習慣、營養要均衡。卻完全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感受,真的很難保證以後孩子不討厭這種飯菜,也很難保證孩子內心沒有陰影。
如果她站在孩子的角度稍作思考,換一種方式表達,客觀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可能她的女兒便不會這麼害怕她,也能很好的理解母親對自己的關愛。而這種強制的灌輸的結果,勢必離自己的初衷漸行漸遠。
如何去表達愛?其實沒有一個表達愛的標準答案。每一種愛的定義都像矛和盾的關係,永遠會發現自己在用矛戳自己的盾。而且你如何表達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感受到的是什麼。
你要先去了解對方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更好的滿足她的需求。如果一味的以自己所認為的方式去愛對方,很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也可以說,你給對方的愛,實質上是一種自私的愛,你的愛只滿足了自己的內心而已。
所以,愛要勇敢的說出口,而且要學習一些表達方式,以讓對方舒適的方式給予對方愛,而要避免自私式的愛,否則會讓自己和雙方都很痛苦。
我們應該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探索別人真正的內心動態,透過正確的表達來愛對方,透過委婉而不失嚴肅的表述,讓對方主動發現並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愛對方的同時,也讓自己從中有所收穫,既然愛對方就和TA一起進步,共贏知識和技能。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心裡會有這種想法:
“愛,還需要怎麼樣表達嗎?行動就是最好的表達了。”
可實際上,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觀點,大意如下:
對華人來說,表達愛是一件很難的事。對大多數人來說,表達愛通常只存在兩個階段:一是看到剛出生的嬰兒時,我們會對新生命充滿美好的期待。二是剛開始戀愛的時候。讓我們對未來幸福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想象。但是除此以外,多數人會尋找他人的缺點,比如埋怨孩子成績不理想、埋怨伴侶不夠細心、埋怨對方沒實力等等。甚至總希望對方按著自己的想法來生活……實際上往往事與願違。
男孩和女孩在街上匆匆而過的瞬間,倆人都沒想過和彼此會有什麼交集。可緣分使然,讓兩人相遇、相知、相愛。
男孩平日沉穩冷靜、不善言辭,習慣了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所有的事情。兩人在一起後,男孩對女孩的愛越來越深,在乎她遠遠超過了在乎自己。
男孩總認為:你愛我就應該按我想要的做,而你卻只想按自己想表達的方式去做。在這段感情中,男孩對女孩“過度”的愛和關心,給女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但是你能說男孩不愛她嗎?男孩也會覺得委屈:我這麼在乎她,一直在關心她、愛她,可為什麼總覺得她不喜歡我呢?
的確,男孩一直以自己認為的方式去關心她,只是表達的方式有欠妥當。如果要表達,可能卻經常會詞不達意,然後費了好大的力氣去說,ta可能也不相信你的愛。
關心和關愛沒有錯,但是過分的關愛給伴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到最後很可能會物極必反,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倆人產生裂痕。男孩所表現出的一系列敏感多疑、愛吃醋、粘人的行為,如果不能夠及時調整,很可能會把女孩越推越遠。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無條件的。但許多父母卻不善於表現他們的愛,他們把愛轉變成管教、訓斥、責罵,將愛的作用僅限於“發號施令”:“我為你好,你要聽我的”、“父母是不會害你的。”。
孩子本不應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但是時間一長,孩子開始漸漸地疏遠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內心:“我如此愛孩子,孩子為何對我冷淡呢?真的是不懂父母的苦心啊!”孩子也會很痛苦:“爸媽根本就不愛我!”
想起前幾天,一位學員帶著她的女兒來我們辦公室。午飯的時間,母親給女兒在外面帶回一份飯,當時小女孩兒覺得面不太好吃、吃了不太舒服便不想吃。
但是媽媽卻要求女孩吃飯,言外之意:
“你不應該挑食,什麼都要吃一些的。”
“媽媽是為你好,你必須全部吃完!”
“媽媽辛辛苦苦給你帶回來的,你怎麼可以不吃?”
“午飯你怎麼能不吃啊!讓你吃是為了你好!”
女孩還是表示不想吃,媽媽開始沒有了耐心:
“我的耐心是有限的啊!你趁著我還沒發脾氣最好聽話。”
“你到底是吃不吃?我告訴你,你要是不吃以後就別吃飯了!”
…………
最後,母親邊吼邊嚇唬著孩子,女孩兒哭著被迫全部吃完所有的飯。母親還不忘說一句:“下次不要挑戰我的極限,我要是生氣了…………”
下午,這位母親去上課,女孩兒偷偷對我們說,她吃過午飯後肚子一直不舒服,但是不敢和媽媽說,怕媽媽生氣。僅僅是看似一件小事,就讓孩子產生了恐懼心理。
我聽後長長的嘆一口氣。做為旁觀者的我們有能說什麼呢?或者說,我們有什麼資格來插手別人的事情?
你能說這位母親是不愛女兒嗎?她擔心孩子從小養成挑食的壞習慣、營養要均衡。卻完全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感受,真的很難保證以後孩子不討厭這種飯菜,也很難保證孩子內心沒有陰影。
如果她站在孩子的角度稍作思考,換一種方式表達,客觀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可能她的女兒便不會這麼害怕她,也能很好的理解母親對自己的關愛。而這種強制的灌輸的結果,勢必離自己的初衷漸行漸遠。
如何去表達愛?其實沒有一個表達愛的標準答案。每一種愛的定義都像矛和盾的關係,永遠會發現自己在用矛戳自己的盾。而且你如何表達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感受到的是什麼。
你要先去了解對方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更好的滿足她的需求。如果一味的以自己所認為的方式去愛對方,很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也可以說,你給對方的愛,實質上是一種自私的愛,你的愛只滿足了自己的內心而已。
所以,愛要勇敢的說出口,而且要學習一些表達方式,以讓對方舒適的方式給予對方愛,而要避免自私式的愛,否則會讓自己和雙方都很痛苦。
我們應該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探索別人真正的內心動態,透過正確的表達來愛對方,透過委婉而不失嚴肅的表述,讓對方主動發現並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愛對方的同時,也讓自己從中有所收穫,既然愛對方就和TA一起進步,共贏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