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唄APP

    整容業雖然是自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普及,但是實施過整容術的案例卻可以追述到公元前!據可靠資料記載,最開始的鼻整形發生在印度,受術者是受過“劓刑”而割掉鼻子的人;而第一例重瞼術則是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受術者是一位因戰爭而五官受損的傷員。

    可見最開始的“整形術”初衷跟現代很多外科手術是一樣的,就是為了修補身體某些缺陷,使人看起來更健康~

    但是隨著技術的普及,很多人都開始發現,誒,這玩意不僅能雪中送炭,錦上添花也行啊~

    於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美容外科正式分化和成立了,整容開始在普通人之間流行起來。

    話說回來,上面那些人接受手術後都遭遇了什麼呢?

    他們都去世了... ...

    既然發展這麼久,為什麼整容業依然會被冠上“危險”的標籤?無非是網路上“整容即毀容”的新聞頻出,影響了大家的判斷力。

    下面來幾個情景提問(資料都是虛擬,只為說明情況):

    問題一:假設一個人得了絕症,醫生告訴她繼續治療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功率,不治療的話就只剩幾周,她治還是不治?

    答:在沒有其他客觀因素的干擾下,我相信她肯定選擇治。

    問題二:假設一個人臉有些大,醫生說做手術的成功率在百分之八十,這個人做手術還是不做手術?恰巧這時候再蹦出一個整毀容的新聞。

    答:同樣不受其他客觀因素干擾,這時候這個人肯定就會深思熟慮,被那百分之二十的失敗率嚇到。

    絕症不治會死,所以即使成功率很低也會嘗試,而且也沒人會把今天某某某絕症治療失敗這樣的新聞掛網上;但臉大不會死啊,屁事沒有活蹦亂跳的,所以對未知哪怕一點點的風險就會難以承受,並在媒體的助推下成功將整形“妖魔化”。

    寶寶們,動動腦子!是手術都有風險,哪管你是割個雙眼皮還是割個闌尾。

    何況像重瞼術、鼻綜合、隆胸術這些常見手術都已經發展幾十年了,早已經被專家們玩的得心應手了。

    當然了,這時候你肯定會拿出一堆“證據”證明整容就是危險。

    比如喬斯林·威爾頓斯坦,花了400萬整成“貓女”

    比如張檬,明明美而不自知,過度填充成麵包人

    比如這個不知名的23歲女孩,在非正規機構注射玻尿酸導致失明

    比如這個整容50次想要變成安吉麗娜朱莉的女孩

    你甚至可以舉出更多案例。但是翻看他們的新聞你就會發現,她們的整形故事往往伴隨著多少次、多少萬、非正規機構、無醫師資格證等關鍵詞,是這些詞,使得整容行業變得“危險”,而非行業本身。

    所以與其以偏概全認為整形=危險,倒不如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接受真正的自己。整形也不是為了取悅誰,更不是為了成為誰,而是使自己變的更美~但變美的前提就是正確的審美觀以及接受真正的自己。

    當然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目前整形市場監管還不夠完善,導致市場上魚龍混雜,我們也許某天就中了招掉進一些無良機構的陷阱裡。所以在選擇醫美機構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就診機構必須同時具備《營業執照》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師也必須具備執業證書和醫師資格證書,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醫生的歷史案例以及手術方案來做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焴起名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