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30099431147

      透亮的莫扎特與棕黑的真實主義,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範疇在《卡門》中碰頭相遇。出現這個奇蹟,在整個歌劇史中僅此一次

      歌劇《卡門》以鮮活的音樂筆觸,敘述了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音樂色調的明亮與敘事內容的陰暗,兩者間構成強烈反差。這種奇妙的品格不僅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偉業,也使小說家梅里美的原作在歌劇《卡門》面前相形失色。舉凡文學名著的改編,陷入簡化、稀釋乃至歪曲的窘境,為數並不在少。僅歌劇中的文學改編,古諾的《浮士德》和托馬斯的《哈姆萊特》均是簡化稀釋的有名例證,就連威爾第的《奧賽羅》這樣被公認可與莎翁原作平起平坐的歌劇改編,也是以損失文學原作的諸多精華為代價。歌劇《卡門》的罕見在於,它不僅保留了原小說的真髓,而且透過音樂的獨特力量,從根本上轉化和提升了原小說的藝術品質。梅里美的《卡門》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說,而比才的《卡門》則具有充分資格被看作是一部“偉大的”歌劇。

      在梅里美的小說《卡門》出版近三十年之後,比才主動建議採用這一題材寫作歌劇,顯然他是意識到了該故事中的深刻內涵和音樂潛能。儘管此劇排演時就因故事情節的大膽刺激備受挫折,但比才堅持己見,力排眾議,終於將此劇搬上巴黎喜歌劇院舞臺。可惜的是,比才不久因病謝世,無緣看到歌劇《卡門》在全世界舞臺上的輝煌凱旋。自1875年至今,《卡門》盛演不衰,一直是觀眾最喜愛的歌劇之一。《卡門》透過歌劇,透過音樂,走向世界。

      自“卡門”經梅里美之手誕生以來,這個名字已經成為西方文化中一個具有多維象徵意味的著名符號。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門”這個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傑,歷經文學、音樂、電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詮釋,但只有在歌劇《卡門》中,“她”才獲得了充實飽滿和有血有肉的本體存在。這是一個必須依靠音樂的呼吸才能獲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熱情和堅決,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幾乎“本能地”召喚音樂的加入——因為音樂在所有藝術媒介中,是一種最有效的直刺神經的感官武器。以音樂塑造卡門,優勢不言而喻。卡門似專為音樂而生,音樂也在期待著卡門。

      比才用自己的生動音樂為《卡門》注入灼熱的南歐色調和濃郁的西班牙風情。在喧鬧的塞維利亞街頭和人聲鼎沸的鬥牛喝彩背後,演繹著一出令人驚詫的情愛悲劇。龍騎兵何塞受卡門誘惑,拜倒在卡門裙下。但兩人發生齟齬,何塞以死要挾,卡門拒不屈從,最終導致慘劇。直截了當的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配以光彩奪目的音樂和節奏鏗鏘的舞蹈。德國哲學家尼采曾連續觀賞《卡門》二十次之多,他的一席話至今仍保留著當時因興奮異常而忘乎所以的口吻:“這音樂令人愉快,但並非法式或德式的愉快,而是非洲的愉快。宿命籠罩著它;它的快樂短暫、突然、不求諒解。我羨慕比才有勇氣表達這種歐洲文雅音樂先前沒有語言可以表達的感性——這種更為南方、棕黑、燒灼的感性……還有愛情,被移到大自然中的愛情!愛情作為一種命運,一種災難,諷刺、直白、殘酷,就像大自然本身!結束這部作品的唐·何塞的最後喊叫——‘是我殺死了她,我……我親愛的卡門!’,如此嚴峻、如此可怕地表現出構成愛情核心的悲劇性反諷,我從來沒有見過。”

      到底是精通音樂的大思想家。尼采以其典型的尖銳感受力,一針見血地擊中了歌劇《卡門》的實質。不錯,《卡門》寫的是愛情。但是,《卡門》不僅僅是在寫愛情。或者說,《卡門》中的愛情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情。它透過愛情,寫出了感性生命的不可預測與不可捉摸,也連帶寫出了人生命運的乖戾、盲目和無情。卡門,一個吉普賽女郎,美貌潑辣,桀驁不馴。她是所有男人的獵物,又是所有男性的陷阱。何塞,一個普通士兵,循規蹈矩,恪盡職守。但他不自覺走入卡門的魔圈,厄運從此纏身,直至走向毀滅。這就是感性生命的原初狀態——“南方、棕黑、燒灼”;這也就是愛情的本真原型——“諷刺、直白、殘酷”。

      然而,在歌劇《卡門》中,殘酷的生活真實和刺目的道德悖論卻從不給人以壓抑和沉重的感覺。這必須歸功於比才的音樂才智和敏銳判斷力。“命運”的主導動機是不祥而陰沉的,但難得在音樂中刻意渲染,而且常常跟隨卡門的身影,一變轉型為小鳥式的輕盈靈活。卡門的音樂配置始終充滿半音的誘惑和舞曲的節律,其音樂勾人魂魄的魅力否決了觀眾對她進行正統道德判斷的可能。何塞令人同情又讓人唾棄,比才利用音樂的色調變化充分展示了他的猶豫,無奈,情不自禁,痛不欲生,以及最後的歇斯底里。就連有點讓人討厭的鬥牛士,比才也透過一曲雄健豪放的《鬥牛士之歌》,使這個沒有多少戲劇分量的人物在觀眾腦海中打下深深印記。

      歌劇《卡門》透過這種“舉重若輕”的處理,以輕鬆自如和明快乾練的筆調描繪出一幅灼熱的南國生活畫面。如本文開頭所言,這種黑白互襯、明暗相映、正反交錯正是《卡門》最突出的藝術特質。《卡門》揭示出人生正面價值(愛情與自由)與負面威脅(墮落與死亡)具有反諷意味的相輔相成。它以逼真的寫實展現出人性的辯證悲劇,但絕無半分多餘的浪漫眼淚。這得力於作曲家能以超然物外而又體貼入微的心態對待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和每一個情境。為此,比才在《卡門》中獲得了堪與莫扎特媲美的成就。《卡門》在莫扎特辭世八十餘年後,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再現了莫扎特般的智慧,同時又預示了真實主義的來臨。透亮的莫扎特與棕黑的真實主義,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範疇在《卡門》中碰頭相遇。出現這個奇蹟,在整個歌劇史中僅此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否分享個段子,大家一起過個開心的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