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ydkg11575
-
2 # 小馬仔1996
梨樹的根系通常由主根、側根和鬚根組成。主根是由種子胚根發育而形成的,在主根上著生的各級分枝叫做側根;主根、側根都是骨幹根,根系的固定、貯藏功能主要靠骨幹根。側根上形成的較細的根稱為鬚根,是根系最活躍的部分,根系的吸收、合成、轉化功能主要靠鬚根完成。鬚根按其功能與結構又可分為四類:生長根(或稱軸根),是根向土壤深處或遠處延伸的部分,生長快,較粗,有永久性的和臨時性的,一般呈白色,有吸收功能;吸收根,主要功能是吸收,並將吸收的物質轉化為有機物或向外運輸,一般是白色;過渡根,多由吸收根轉變而來,有的在一定時期內死亡,有的轉變為輸導根;輸導根,隨時間而加粗,起輸導水分和各種營養物質的作用。 梨實生苗主根發達,出圃起苗時,主根常折斷。梨苗成活後,斷口上部發生新根,新根生長快的,代替主根向下延伸而形成垂直骨幹根。垂直根向下生長,逐年減弱,長到一定深度時,不再延伸,有時甚至死亡。上層側根生長強的,發育為側根和骨幹根,弱的發育為鬚根。在側生骨幹根中,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形成水平骨幹根。當垂直骨幹根停止伸長或死亡時,則側生骨幹根中開張角度小的和水平骨幹根上向下生長的副側根與垂直骨幹根共同形成下層土壤中的根系。 梨樹的根系一般入土較深,垂直根分佈2~3米左右,水平根分佈一般為冠幅的2倍左右,少數可達4~5倍。初果期植株的根系集中分佈約在20~40釐米深土層內,距幹較近,在1米內外。盛果期則根系分佈較深、較遠。根系分佈的深廣度和疏密程度,常與品種、砧木種類、土層深度、土質結構以及地下水位、地勢和栽培管理等有較大的關係。在土質疏鬆、深厚、少雨的西北黃土高原地區,杜梨根可深達11米以上。日本學者川口研究了27年生長十郎的生長情況,結果表明其樹形與根系的分佈有密切的關係。日本平田對18年生長十郎的研究結果表明,棚架式與直立式樹形在根系分佈上有區別,棚架式主根長2.9米,直立式樹根長5.8米。 總之,梨樹根系一般多分佈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層中。在20~60釐米之間根系分佈最多,80釐米以下較少,150釐米處則更少。水平分佈則愈近主幹,根系愈密,愈遠則愈稀。樹冠以外的土層中根顯著減少。 梨的根系生長在年週期中一般有兩次高峰。春季萌芽以前根系開始活動,以後隨溫度上升而轉旺,到新梢轉入緩慢生長後,根系生長增強,新梢停止生長時,根系生長最快,形成第一次生長高峰。以後生長逐漸緩慢,到果實採收後,根系生長又增強,出現第二次高峰。後隨溫度的下降而進入緩慢生長期,到落葉後,根系生長逐漸停止,進入冬季休眠。梨樹根系在5~6月份第一次生長高峰形成的春根,與9~10月份第二次生長高峰形成的秋根,在數量、形態和功能上有差別。春根形成的數量比秋根大,分枝多而較細,它的吸收功能與葉的同化作用和果實的增大有著直接的關係。而秋根數量雖少,但它保持吸收機能的時間較長,甚至到來年早春也能吸收水分和養料,這樣就保證了秋季葉的同化能力、樹體營養物質的積累,併為來年春根的生長、樹體萌芽、開花、坐果和幼果的細胞分裂、新梢生長等提供營養基礎。因此,在果園管理上應注意秋季施肥,促進秋根的發生,使來年春季土壤中有足夠的養料供根吸收,從而促進地上部分健壯生長。梨樹根系的年生長活動因地區或年份氣候不同,可以提前或推後;又隨樹齡大小、樹勢強弱而有變化。幼樹、旺樹在春季萌芽前到新梢旺盛生長前,可有一次生長高峰。品種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別,日本千葉縣農業試驗場的研究結果表明幸水和長十郎在一年內新根發生的季節有一定差異。
回覆列表
梨樹每年隨著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表現出一定的生長髮育節奏和規律性。最主要的特點可以明顯劃分為生長期和休眠期兩個時期。一年中,從萌芽到落葉都屬於生長期,要漸次完成萌芽、開花、抽枝、展葉、生根、結果等生長過程;從落葉到再度萌芽,叫做休眠期。梨樹在一年中的生命活動中,即生長期間,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在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相應地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而生長髮育也呈現一定的節奏或規律性,這種植物不同器官因受四季氣候條件制約而相應發生變化的時期,即生物氣候學時期(物候期)。一般包括根系活動期、萌芽期、開花期(初花、盛花、謝花期)、展葉期、新梢生長期、果實發育期(包括成熟期)、花芽分化期和落葉期等8個時期。物候期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即每一物候期都是在前一物候期透過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同時又為下一物候期奠定基礎。如萌芽是在芽分化的基礎上發生,而又為展葉、開花做準備。梨樹休眠的特點是地上部分葉片脫落,枝條變色成熟,冬芽形成,地下部分的根系暫時處於停頓狀態。這是適應低溫這一不良環境的一種特性。落葉是進入休眠的一個標誌,但落葉前在葉片內已進行了一系列的變化,如葉綠素分解,光合及呼吸作用減弱,一部分氮、磷、鉀轉入枝條中,最後葉柄基部形成離層而脫落。在休眠期中,樹體內部仍然進行著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動,如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根的吸收與合成、芽的進一步分化以及養分的轉化等。休眠期中,樹體的生理生化活動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落葉前後,這時,樹體內澱粉積累、組織成熟;第二階段是澱粉水解、轉化為糖,細胞內脂肪和單寧等物質增加,細胞液濃度和原生質黏性提高,原生質膜形成擬脂層,透性減弱。同時,呼吸及蒸騰作用減弱,使根系仍能吸收少量水分,以供冬季蒸騰的需要。這時溫度逐漸降低,對透過休眠是有利的。樹體只有正常進入休眠,才能進行以後的生理活動,才能順利進入以後各個物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