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角蛙的繁殖資訊:國內幾乎沒有角蛙繁殖,因為很難模擬氣候變化,導致發情。角蛙基本上,雄性體型較小,最大約10CM;雌性較大,約15CM左右。而且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求偶的鳴叫。角蛙是飼養蛙類中最適合的入門種類。臺灣每年進口數量龐大的角蛙,但是繁殖成功的人似乎一直還沒出現,可能與角蛙比較特殊的繁殖週期與方式有關.基本上,角蛙成體雌雄辨別並不困難,雄蛙體型較小,最大約10公分左右,嘴巴的比例也比較小。雌蛙的體型比較大,最大約15公分,而且嘴巴占身體的比例更大。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求偶的鳴叫。用手輕按雄蛙的腹部也可以刺激它發出鳴叫,雌蛙就幾乎不會叫或是隻會發出低沉的喉音。至於幼蛙就不容易分辨雌雄了。繁殖儘管角蛙飼養容易,體格又壯碩,但是繁殖卻並不容易,必須經歷1-2個月的乾燥低溫的所謂冬眠期才能誘發它們的交配與排卵.這一點可以將它們放在鋪滿潮溼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陰涼處所,溫度控制在20-21度,讓水苔自然幹掉即可,但缸中還是需要置放小水盆.以備不時之需。交配後的雌蛙會將卵附著於水生植物旁,約2-3天就會孵化成蝌蚪。由於蝌蚪也有同類弱肉強食的習性,所以水中必須放入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將蝌蚪各自隔離飼養。蝌蚪的成長迅速,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轉化為幼角蛙。幼蛙也是以隔離飼養比較安全。只要達到幼蛙階段,死亡率就會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撐死,倒也沒什麼致命的病症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它們算是飼養蛙類最好的入門種類。每年的4~7月是角蛙的繁殖季節,也是鄉間、河邊最熱鬧的季節。到了晚上,大部分雄蛙會頻頻發出悅耳的叫聲以吸引雌蛙前來產卵。通常一隻雌蛙一次可產下約300~500顆卵,但由於一部分卵會被其它的動物吃掉,因此能夠孵化出來的卵並不多。角蛙的卵經過變態發育成成體。蛙卵先變成蝌蚪。蝌蚪拖著長長的尾巴,經過一個半月後,蝌蚪生長出後腿,在過半個月前腿也從鰓孔中長出來。有趣的是,它們的腿都是在體內先長成後在突然伸出體外的。最後蝌蚪的鰓和尾巴消失,就發育成蛙。
以下是角蛙的繁殖資訊:國內幾乎沒有角蛙繁殖,因為很難模擬氣候變化,導致發情。角蛙基本上,雄性體型較小,最大約10CM;雌性較大,約15CM左右。而且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求偶的鳴叫。角蛙是飼養蛙類中最適合的入門種類。臺灣每年進口數量龐大的角蛙,但是繁殖成功的人似乎一直還沒出現,可能與角蛙比較特殊的繁殖週期與方式有關.基本上,角蛙成體雌雄辨別並不困難,雄蛙體型較小,最大約10公分左右,嘴巴的比例也比較小。雌蛙的體型比較大,最大約15公分,而且嘴巴占身體的比例更大。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求偶的鳴叫。用手輕按雄蛙的腹部也可以刺激它發出鳴叫,雌蛙就幾乎不會叫或是隻會發出低沉的喉音。至於幼蛙就不容易分辨雌雄了。繁殖儘管角蛙飼養容易,體格又壯碩,但是繁殖卻並不容易,必須經歷1-2個月的乾燥低溫的所謂冬眠期才能誘發它們的交配與排卵.這一點可以將它們放在鋪滿潮溼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陰涼處所,溫度控制在20-21度,讓水苔自然幹掉即可,但缸中還是需要置放小水盆.以備不時之需。交配後的雌蛙會將卵附著於水生植物旁,約2-3天就會孵化成蝌蚪。由於蝌蚪也有同類弱肉強食的習性,所以水中必須放入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將蝌蚪各自隔離飼養。蝌蚪的成長迅速,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轉化為幼角蛙。幼蛙也是以隔離飼養比較安全。只要達到幼蛙階段,死亡率就會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撐死,倒也沒什麼致命的病症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它們算是飼養蛙類最好的入門種類。每年的4~7月是角蛙的繁殖季節,也是鄉間、河邊最熱鬧的季節。到了晚上,大部分雄蛙會頻頻發出悅耳的叫聲以吸引雌蛙前來產卵。通常一隻雌蛙一次可產下約300~500顆卵,但由於一部分卵會被其它的動物吃掉,因此能夠孵化出來的卵並不多。角蛙的卵經過變態發育成成體。蛙卵先變成蝌蚪。蝌蚪拖著長長的尾巴,經過一個半月後,蝌蚪生長出後腿,在過半個月前腿也從鰓孔中長出來。有趣的是,它們的腿都是在體內先長成後在突然伸出體外的。最後蝌蚪的鰓和尾巴消失,就發育成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