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友請留步呀

    現在,去哪裡喝茶,看見都是用蓋碗或者紫砂壺來泡普洱茶的,而且泡茶很有講究,不同的茶會用不同的茶具來泡,不禁好奇,那古時候,我們的先人又是怎樣泡茶的呢?

    其實,古代人泡茶也是很有講究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沒有失傳的幾種。

    X

    中國的飲茶史開始於西漢時期,自西漢以來,茶的烹飲方法不斷的在發展變化著。到目前為止,有四種烹飲方法:煮茶、煎茶、點茶、撮泡。

    煮茶

    在唐代之前,古人不會製茶,所以,當時要飲茶的話,是直接採生茶煮飲。而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延用這道方法烹茶。在漢魏南北朝時期,古人直接採摘茶樹生葉烹煮成羹湯來飲用,如同喝蔬菜湯一般。所以,吳人又稱它為“茗粥”。唐代煮茶時,會往茶湯中加入蔥姜鹽等調味劑。

    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間,古人開始對茶葉進行加工製作,加工製作的程式: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投茶、攪拌)、酌茶。與煮茶法不同之處:煮茶法中茶投冷、熱水皆可,需經較長時間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時投入“茶末”煮。一沸的時候投入調料,如食鹽。不會,水會再次沸騰,舀一瓢沸出來後投入茶葉,等第三次沸騰的時候再舀出來的水倒進去,待水停止沸騰就可以飲用。

    點茶法

    到宋代 的時候,就出現了點茶法,比唐代的煎茶更為講究。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與煎茶區別之處在於,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時投茶煮,而是將茶末適量入盞中,再把煮好的水注入盞中,先是調成膏狀,再接著注水,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並使茶盞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沫為止。宋代點茶時強調水沸的程度,謂之“候湯”。候湯最難,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式,才能衝點出茶的色、香、味。

    撮泡法

    明代開始,人們開始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撮泡法,這方便的方法也逐漸代替了煎茶法和點茶法。將茶放在茶壺或蓋甌中,用沸水沖泡,再分到茶盞(甌、杯)中飲用。而至今使用最多的古人泡茶法就是明代的撮泡法。

  • 2 # 景素

    泡茶是不需要過濾的,不會泡茶才要過濾。唐煎宋點自不必說了,到了明代是泡茶技術的最巔峰,出現了紫砂壺,末年也出現了蓋碗,都是不用過濾直接沖泡飲用的。今人,受日本和臺灣茶道影響,遺失了中國自己的茶術,才有過濾一說。

  • 3 # 跟著強哥學茶道

    我是強哥 我來回答

    茶道聖典《茶經·四之器》中有一段關於飲茶用水處理的闡述:“漉水囊: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銅鑄之,以備水溼,無有苔穢腥澀,鐵腥澀也.林棲谷隱者或用之竹木,木與竹非持久涉遠之具,故用之生銅.其囊織青竹以卷之,裁碧鹹以縫之,紐翠細以綴之,又作綠油囊以貯之,圓徑五寸,柄一寸五分.”這漉水囊,就是作為濾水用的濾水器,供清潔淨水之用.

      濾水囊是出家人的生活用品,用於飲水時過濾水中微生物之用,為器雖小,其功甚大,為護生命故。出家人舉凡飲用的水必須經過一塊細布過濾,讓細小的微生物不進到水中,再把牠們放回清水裡繼續活命,所以這個濾水囊的用意就是戒殺、放生。

    所有的出家人對戒殺、放生都特別仔細用心,如《毗尼日用》裡有一首偈:「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也許有人會懷疑,一瓶水哪裡有那麼多的蟲子呢?到了現代,經過科學家在顯微鏡底下觀察,發現一杯水裡,就存在著很多的微生細菌。

    演變到現在早已出現了過濾器,過濾網。更加便便快捷衛生的用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颱風後工地復工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