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是地下根莖類蔬菜,其地下莖是根狀莖,簡稱根莖,既是食用器官,又是繁殖器官。生薑根莖的形態為不規則掌狀,是由若干個姜球組成。初生薑秋稱為薑母,塊較小,一般具有7–10節,節間短而密。次生薑球塊較大,節較少,節間較稀。剛剛收穫的鮮姜,呈鮮黃色或淡黃色,姜球上部鱗片及莖稈基部的鱗片多呈淡紅色,經貯藏後,表皮老化變為土黃色。
這是一塊正常的生薑的外部特徵。可我們常會看到有一些生薑,其根及外皮有些瘤狀突起,這樣的生薑在貯藏期間甚至能夠腐爛。這就是由根結線蟲危害導致的一種病害——根結線蟲病。罪魁禍首是南方根結線蟲,症狀是根結線蟲病,也稱癩皮病。所以說,生薑根結線蟲病是一種病害。
生薑根結線蟲病姜農又稱其為癩皮病,疥皮病,是近些年來姜區發生的主要病害。其發病地塊達到10%以上,一般可導致生薑減產20%以上,並且危害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
生薑根結線蟲病在田間一般呈圓心輻射狀成片發生,嚴重者可迅速發展到整塊姜田。發病植株的株高,莖粗,分枝數顯著低於健壯植株。葉色變淡,根系稀少,根尖變褐並腐爛。根莖顏色發暗,表面似癩蛤蟆的表皮,疙疙瘩瘩的,嚴重者出現疣狀裂紋,所以又稱其為癩皮病,疥皮病等。將發病姜塊橫切,可以看到黃色或者是褐色半透明的圓形斑點。
生薑根結線蟲病是一種病害,區別於生薑皴皮病。皴皮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是因為供水不合理,肥料的使用不均或微量元素缺乏等造成的。
生薑根結線蟲的病原為南方根結線蟲,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看到其卵為腎臟形至橢圓形,淡褐色。2齡幼蟲頭鈍圓,尾稍尖,蠕蟲形,無色透明。雌蟲為鴨梨形,蟲體白色,身體前部突出,像是其頸部,身體後部呈圓球形,雄蟲細長蠕蟲形,頭部略尖呈圓錐形,尾部鈍圓,後體部常向腹部扭曲。
南方根結線蟲主要是在土壤和病姜根莖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源,並可藉助姜種的調出調入長距離傳播。
在中國的北方姜田,一般是在7月中旬之後,逐漸出現發病症狀,染病生薑植株生長髮育緩慢至停滯,根結線蟲侵入生薑根系,導致根尖受損髮根數減少。到了8月份,受害的生薑根莖已經出現了病變的突起,根尖開始腐爛。到了9月中旬,生薑根結線蟲病呈現出高發病態,植株株高明顯低於健康的植株,葉色變淡,根莖突起,初現出疣裂症狀,根系腐爛達到1/2–2/3之多。9月中旬後,發病生薑植株已基本停止生長,但生薑根莖發生疣裂的速度在逐漸減緩。
染病的生薑植株在收穫貯藏的過程中,發病又會呈現加重的趨勢,導致貯藏的生薑失去商品價值,嚴重者可導致腐爛。
生薑根結線蟲病的發生與蔓延,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一般情況下,根結線蟲的卵和幼蟲存活的溫度低限是0–5℃,而能夠侵染的溫度高限為35–40℃,適宜繁殖和侵染的最適溫度為25–30℃。所以,我們常會看到,生薑在在生長的中後期發病嚴重。而且在沙性土壤中種植的生薑,根結線蟲的發病率要明顯高於黏性土壤。生薑連作地塊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加重趨勢。大量施用鉀肥的地區或地塊,生薑根結線蟲的發生普遍並且更為嚴重。
生薑根結線蟲病病原,也就是根結線蟲,它們在土壤中的分佈範圍廣泛,發病週期又長,所以防治起來比較困難。可以結合防治生薑姜瘟病一同防治。如棉隆,氯化苦等進行土壤燻蒸消毒。氯化苦土壤燻蒸處理,可殺滅土壤病菌,且可同時具有殺蟲,除草的作用。但需專業人員操作。
也可以用石灰氮進行土壤處理。石灰氮是一種肥效較長的綠色肥料,同時具有殺蟲,殺菌,除草,提高地溫,調節土壤酸鹼成分,加速土壤殘留生薑植株根莖腐爛,抑制硝化反應的功效。
此外還可以使用殺線蟲劑防治根結線蟲,如噻唑膦,氟吡菌醯胺,或者同氨基寡糖素混配。噻唑膦是一種非燻蒸性的有機磷殺線蟲劑,具有內吸傳導作用,對植株寄生線蟲有廣譜和觸殺的作用,且不易受土壤條件的影響。主要以殺滅二齡幼蟲為主,進而有效控制根結線蟲的進一步發展。噻唑膦以水劑為主,不傷根不燒苗,安全性較高,持效期可長達3–4個月,在苗期和成株期都可使用。
氟吡菌醯胺不僅是優良的殺線蟲劑,而且還是廣譜殺菌劑,能夠在土壤中緩慢而均勻地分佈於上層,使其在根際範圍內能夠有效而長時間地保護根系免於線蟲侵染,低毒安全。
如果這些殺線蟲劑同氨基寡糖素配合使用,可起到既殺線蟲又能養根的目的,對土壤中的有害菌也有很好的抑制殺滅作用。
有些人常用阿維菌素來殺滅根結線蟲,但阿維菌素作為一種常規藥物,由於用量大,用藥頻繁,目前根結線蟲對阿維菌素的抗性已很嚴重,防治效果甚差。建議更換其他藥物或同其他藥物混配或輪換使用。
生薑是地下根莖類蔬菜,其地下莖是根狀莖,簡稱根莖,既是食用器官,又是繁殖器官。生薑根莖的形態為不規則掌狀,是由若干個姜球組成。初生薑秋稱為薑母,塊較小,一般具有7–10節,節間短而密。次生薑球塊較大,節較少,節間較稀。剛剛收穫的鮮姜,呈鮮黃色或淡黃色,姜球上部鱗片及莖稈基部的鱗片多呈淡紅色,經貯藏後,表皮老化變為土黃色。
這是一塊正常的生薑的外部特徵。可我們常會看到有一些生薑,其根及外皮有些瘤狀突起,這樣的生薑在貯藏期間甚至能夠腐爛。這就是由根結線蟲危害導致的一種病害——根結線蟲病。罪魁禍首是南方根結線蟲,症狀是根結線蟲病,也稱癩皮病。所以說,生薑根結線蟲病是一種病害。
一,症狀生薑根結線蟲病姜農又稱其為癩皮病,疥皮病,是近些年來姜區發生的主要病害。其發病地塊達到10%以上,一般可導致生薑減產20%以上,並且危害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
生薑根結線蟲病在田間一般呈圓心輻射狀成片發生,嚴重者可迅速發展到整塊姜田。發病植株的株高,莖粗,分枝數顯著低於健壯植株。葉色變淡,根系稀少,根尖變褐並腐爛。根莖顏色發暗,表面似癩蛤蟆的表皮,疙疙瘩瘩的,嚴重者出現疣狀裂紋,所以又稱其為癩皮病,疥皮病等。將發病姜塊橫切,可以看到黃色或者是褐色半透明的圓形斑點。
生薑根結線蟲病是一種病害,區別於生薑皴皮病。皴皮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是因為供水不合理,肥料的使用不均或微量元素缺乏等造成的。
二,病原生薑根結線蟲的病原為南方根結線蟲,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看到其卵為腎臟形至橢圓形,淡褐色。2齡幼蟲頭鈍圓,尾稍尖,蠕蟲形,無色透明。雌蟲為鴨梨形,蟲體白色,身體前部突出,像是其頸部,身體後部呈圓球形,雄蟲細長蠕蟲形,頭部略尖呈圓錐形,尾部鈍圓,後體部常向腹部扭曲。
三,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南方根結線蟲主要是在土壤和病姜根莖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源,並可藉助姜種的調出調入長距離傳播。
在中國的北方姜田,一般是在7月中旬之後,逐漸出現發病症狀,染病生薑植株生長髮育緩慢至停滯,根結線蟲侵入生薑根系,導致根尖受損髮根數減少。到了8月份,受害的生薑根莖已經出現了病變的突起,根尖開始腐爛。到了9月中旬,生薑根結線蟲病呈現出高發病態,植株株高明顯低於健康的植株,葉色變淡,根莖突起,初現出疣裂症狀,根系腐爛達到1/2–2/3之多。9月中旬後,發病生薑植株已基本停止生長,但生薑根莖發生疣裂的速度在逐漸減緩。
染病的生薑植株在收穫貯藏的過程中,發病又會呈現加重的趨勢,導致貯藏的生薑失去商品價值,嚴重者可導致腐爛。
生薑根結線蟲病的發生與蔓延,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一般情況下,根結線蟲的卵和幼蟲存活的溫度低限是0–5℃,而能夠侵染的溫度高限為35–40℃,適宜繁殖和侵染的最適溫度為25–30℃。所以,我們常會看到,生薑在在生長的中後期發病嚴重。而且在沙性土壤中種植的生薑,根結線蟲的發病率要明顯高於黏性土壤。生薑連作地塊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加重趨勢。大量施用鉀肥的地區或地塊,生薑根結線蟲的發生普遍並且更為嚴重。
四,防治方法生薑根結線蟲病病原,也就是根結線蟲,它們在土壤中的分佈範圍廣泛,發病週期又長,所以防治起來比較困難。可以結合防治生薑姜瘟病一同防治。如棉隆,氯化苦等進行土壤燻蒸消毒。氯化苦土壤燻蒸處理,可殺滅土壤病菌,且可同時具有殺蟲,除草的作用。但需專業人員操作。
也可以用石灰氮進行土壤處理。石灰氮是一種肥效較長的綠色肥料,同時具有殺蟲,殺菌,除草,提高地溫,調節土壤酸鹼成分,加速土壤殘留生薑植株根莖腐爛,抑制硝化反應的功效。
此外還可以使用殺線蟲劑防治根結線蟲,如噻唑膦,氟吡菌醯胺,或者同氨基寡糖素混配。噻唑膦是一種非燻蒸性的有機磷殺線蟲劑,具有內吸傳導作用,對植株寄生線蟲有廣譜和觸殺的作用,且不易受土壤條件的影響。主要以殺滅二齡幼蟲為主,進而有效控制根結線蟲的進一步發展。噻唑膦以水劑為主,不傷根不燒苗,安全性較高,持效期可長達3–4個月,在苗期和成株期都可使用。
氟吡菌醯胺不僅是優良的殺線蟲劑,而且還是廣譜殺菌劑,能夠在土壤中緩慢而均勻地分佈於上層,使其在根際範圍內能夠有效而長時間地保護根系免於線蟲侵染,低毒安全。
如果這些殺線蟲劑同氨基寡糖素配合使用,可起到既殺線蟲又能養根的目的,對土壤中的有害菌也有很好的抑制殺滅作用。
有些人常用阿維菌素來殺滅根結線蟲,但阿維菌素作為一種常規藥物,由於用量大,用藥頻繁,目前根結線蟲對阿維菌素的抗性已很嚴重,防治效果甚差。建議更換其他藥物或同其他藥物混配或輪換使用。
總之,生薑根結線蟲很難防治,要從選用無病姜種,實行換茬輪作開始,並且在雨季土地休閒時深翻,大水漫灌或水淹地面,並用塑膠薄膜覆蓋提高地溫,因根結線蟲不耐高溫,55℃以上的高溫就可導致其死亡。大約經過20天左右的時間高溫及無氧處理,線蟲會因缺氧加高溫而亡,可顯著減少蟲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