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的形象分析
肖像描寫、外貌描寫: “她生的黃胖而矮”,後來請假回來時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的。我想阿長與祥林嫂相比,阿長是幸運的。祥林嫂第一次來魯家時,“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此時的祥林嫂雖年輕守寡,生活清苦,但仍未失去青春的活力。第二次來魯家時,夫死子亡, “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再嫁再寡的悲痛和精神創傷,使她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活力、生機。第三次是捐過門檻兒後,在祭祖時節扔遭到斥退,她“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著”“第二天……連精神也不濟了。”這次打擊使她“直是一個木偶人。”第四次祥林嫂被趕出魯家流落街頭,臨死前則是“五年前的花白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是一個活物。”這種外貌的變化,刻畫了祥林嫂臨死前的悲慘處境。文章雖然寫了長媽媽的種種不足,但是,文章的重心並不在此。文中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給“我”買《山海經》這件事,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出,該文表達的是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和祝福之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同情與憤怒情緒在這裡沒有《祝福》中那麼強烈。
語言描寫:
在我向媽媽訴苦多回之後,媽媽對長媽媽說:“長媽媽生的那麼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見不得很好吧?”透過媽媽的這段話語,說明了長媽媽的睡相不好,是個粗人。媽媽的話比作者自己的描繪更有說服力,這就是在描寫人物時,他人語言對人物形象烘托時的價值性。
而人物自身的語言更是直觀形象的表現人物性格,如作者在描繪除夕時,長媽媽對作者說:“哥,你牢牢記住!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嗎?你要記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後,還得吃一點福橘。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從長媽媽的這段話中,明顯看出長媽媽是位很迷信的農村婦女。同時長媽媽對除夕祝福語、吉祥語的重視,也表露了長媽媽渴望得到幸福的深切期盼。這是馬斯洛的人類需要層次分類中歸屬與愛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長媽媽處於封建大家庭中作為一名保姆,得到主人的信任、關懷似乎是不可能的,於是長媽媽把這種希望只能寄託在幼小的還不太懂事的作者身上,更能體現出長媽媽的身份低微,作者也流露出淡淡的同情意味。
在作者描寫長媽媽為我講“長毛”的故事這一段中,“我們就沒有用嗎?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長媽媽這段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出了長媽媽的迂腐、無知但是很淳樸的。在幼時的作者眼裡她是具有“偉大的神力”的,正因為長媽媽這些精彩的演說才贏得了特別的敬意。
在長媽媽為我買回書時,說到:“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簡短的一句話語,長媽媽的愛躍然紙上。因為長媽媽沒有為自己辛苦尋找這本書而埋怨抱怨,也沒有為自己的功績而邀功,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形象的烘托出長媽媽對待孩子無私的疼愛而“山海經”卻說成“三哼經”,暗示出長媽媽買書時的艱難,側面烘托出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卻能夠成功,證明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動作描寫:
描寫長媽媽向別人切切擦擦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擺,或者點著對手或者自己的鼻尖;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幾個動詞形象的描繪出粗俗女人才會有的那種動作,使長媽媽的形象鮮活,貼切。
在除夕時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後,“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裡。”欣喜之態溢於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闢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託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願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並不是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裡”。
藝術手法的運用:
對比手法的運用。首先是叔祖和阿長的對比,叔祖是讀書人,卻很疏懶不知書哪去了,作者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尋找。而阿長不識字,卻為我買來了《山海經》,反襯出阿長對我的關心、在意。文中說到“這老人是個寂寞者,因為無人可談,就很愛和孩子們來往”,說明叔祖只是把作者當做排遣寂寞的物件,更加反襯出阿長為作者買書時的真情真意,以及長媽媽對待孩子的真誠。其次是把長媽媽與“別人”對比,別人就是祖母和媽媽一類人,他們誰也不肯真實的回答,不把孩子的天性好奇與喜好當做一回事,而只有長媽媽記在心上,並且付之行動。也反襯出長媽媽對待孩子天性的瞭解,以及對待孩子真摯的愛。
議論抒情:
在記敘文中,作者往往不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周密的論述,而針對大量的生動、典型的記述材料,發表精闢簡駭的評論。本文中作者記述了長媽媽名字的由來、喜歡切切擦擦、逼我吃福橘、給我講“長毛”故事、為我買《山海經》幾個故事,抒發了作者“仁厚黑暗的地主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靈魂!”這樣深切的懷念與祝福之情。
阿長的形象分析
肖像描寫、外貌描寫: “她生的黃胖而矮”,後來請假回來時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的。我想阿長與祥林嫂相比,阿長是幸運的。祥林嫂第一次來魯家時,“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此時的祥林嫂雖年輕守寡,生活清苦,但仍未失去青春的活力。第二次來魯家時,夫死子亡, “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再嫁再寡的悲痛和精神創傷,使她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活力、生機。第三次是捐過門檻兒後,在祭祖時節扔遭到斥退,她“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著”“第二天……連精神也不濟了。”這次打擊使她“直是一個木偶人。”第四次祥林嫂被趕出魯家流落街頭,臨死前則是“五年前的花白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是一個活物。”這種外貌的變化,刻畫了祥林嫂臨死前的悲慘處境。文章雖然寫了長媽媽的種種不足,但是,文章的重心並不在此。文中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給“我”買《山海經》這件事,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出,該文表達的是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和祝福之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同情與憤怒情緒在這裡沒有《祝福》中那麼強烈。
語言描寫:
在我向媽媽訴苦多回之後,媽媽對長媽媽說:“長媽媽生的那麼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見不得很好吧?”透過媽媽的這段話語,說明了長媽媽的睡相不好,是個粗人。媽媽的話比作者自己的描繪更有說服力,這就是在描寫人物時,他人語言對人物形象烘托時的價值性。
而人物自身的語言更是直觀形象的表現人物性格,如作者在描繪除夕時,長媽媽對作者說:“哥,你牢牢記住!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嗎?你要記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後,還得吃一點福橘。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從長媽媽的這段話中,明顯看出長媽媽是位很迷信的農村婦女。同時長媽媽對除夕祝福語、吉祥語的重視,也表露了長媽媽渴望得到幸福的深切期盼。這是馬斯洛的人類需要層次分類中歸屬與愛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長媽媽處於封建大家庭中作為一名保姆,得到主人的信任、關懷似乎是不可能的,於是長媽媽把這種希望只能寄託在幼小的還不太懂事的作者身上,更能體現出長媽媽的身份低微,作者也流露出淡淡的同情意味。
在作者描寫長媽媽為我講“長毛”的故事這一段中,“我們就沒有用嗎?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長媽媽這段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出了長媽媽的迂腐、無知但是很淳樸的。在幼時的作者眼裡她是具有“偉大的神力”的,正因為長媽媽這些精彩的演說才贏得了特別的敬意。
在長媽媽為我買回書時,說到:“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簡短的一句話語,長媽媽的愛躍然紙上。因為長媽媽沒有為自己辛苦尋找這本書而埋怨抱怨,也沒有為自己的功績而邀功,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形象的烘托出長媽媽對待孩子無私的疼愛而“山海經”卻說成“三哼經”,暗示出長媽媽買書時的艱難,側面烘托出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卻能夠成功,證明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動作描寫:
描寫長媽媽向別人切切擦擦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擺,或者點著對手或者自己的鼻尖;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幾個動詞形象的描繪出粗俗女人才會有的那種動作,使長媽媽的形象鮮活,貼切。
在除夕時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後,“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裡。”欣喜之態溢於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闢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託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願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並不是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裡”。
藝術手法的運用:
對比手法的運用。首先是叔祖和阿長的對比,叔祖是讀書人,卻很疏懶不知書哪去了,作者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尋找。而阿長不識字,卻為我買來了《山海經》,反襯出阿長對我的關心、在意。文中說到“這老人是個寂寞者,因為無人可談,就很愛和孩子們來往”,說明叔祖只是把作者當做排遣寂寞的物件,更加反襯出阿長為作者買書時的真情真意,以及長媽媽對待孩子的真誠。其次是把長媽媽與“別人”對比,別人就是祖母和媽媽一類人,他們誰也不肯真實的回答,不把孩子的天性好奇與喜好當做一回事,而只有長媽媽記在心上,並且付之行動。也反襯出長媽媽對待孩子天性的瞭解,以及對待孩子真摯的愛。
議論抒情:
在記敘文中,作者往往不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周密的論述,而針對大量的生動、典型的記述材料,發表精闢簡駭的評論。本文中作者記述了長媽媽名字的由來、喜歡切切擦擦、逼我吃福橘、給我講“長毛”故事、為我買《山海經》幾個故事,抒發了作者“仁厚黑暗的地主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靈魂!”這樣深切的懷念與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