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強20
-
2 # 敬澤言香
劉備任用魏延為蜀漢最前線的軍事指揮官,說明魏延對於蜀魏交界處的軍事地理形勢是很熟悉的,或許當時他在漢中前線的指揮所裡,遠眺東邊的魏國,心底裡已經在一次又一次地盤算進攻的線路。等到諸葛亮北伐了,魏延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軍事推進路線:“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請求分給一萬部隊,學當年韓信的暗度陳倉,另走捷徑,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對於魏延的戰略,魏國方面也有記錄,說魏延打算帶一隻精幹的部隊,相當於一個野戰師,五千人作戰,五千人運糧草,“精兵五千,負糧五千”,沿著險峻的秦嶺,走人跡罕至的子午谷,十天之內可到達長安,長安太守夏侯楙是個膽小鬼,肯定會逃跑,魏延的部隊佔據長安後,因為城中有儲糧,吃飯不成問題,等到魏國方面集合援軍反撲,則已經過了二十天,而此時諸葛亮的部隊沿著斜谷而來,此時也已經到達,蜀軍佔領長安已成事實,魏國方面也無可奈何,“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子午谷奇謀”。
謹慎的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的戰略,“亮制而不許”。從此二人鬧彆扭,一直鬧到死。魏延一直很不滿,他認為諸葛亮膽小,“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為什麼善於用兵的諸葛亮不採用魏延的打法呢?揣測一下諸葛亮的難處和心理,第一,玩不起。魏延的小分隊只有一萬人,但已經佔據北伐軍團的四分之一,一旦兵入險境,被敵人攔截,前後無救兵,全部被殲滅,則蜀漢實力大損。
第二,缺乏相應的兵團接應。想要佔領某個大地區,除了派尖刀部隊插入敵後方,還得有大規模的兵團迂迴包抄,而蜀國的兵力根本不夠迂迴大包抄。說來說去,還是兵力不夠用。公元263年,魏國鍾會請求攻打蜀國,在分析形勢時就說過,蜀國兵力缺乏,八萬常規部隊,除了一半守各大要塞,剩下來能主動出擊敵軍的不過四萬。諸葛亮與魏延的糾結就在這裡:前者因為本錢不夠,不得不精打細算,不能冒險;後者也因為本錢不夠,就覺得必須冒險一搏,以徹底改變這種力量懸殊的不利局面。說白了,魏延想要玩槓桿遊戲,諸葛亮則想要平穩抄底。
-
3 # 白口電影
眾所周知,蜀漢後期人才凋零,諸葛亮軍政一把抓,堅持了數次北伐。但是北伐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司馬懿,諸葛亮最終也被司馬懿拖死在五丈原。很多人心存疑惑,諸葛亮為何不選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諸葛亮太謹慎,還是諸葛亮怕魏延功勞過大。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怎樣的。子午谷,是個地名,南北縱向,長約三百三十公里,北起秦嶺山中,南至石泉縣,北方出口稱為“子口”,南方出口稱為“午口”。子午谷懸崖絕壁,棧道無數,山勢險峻,途徑惡劣。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就是在子午谷,效仿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魏延親自領兵五千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攻下長安和潼關。諸葛亮再率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最終在潼關會師。
但是諸葛亮一向謹慎,認為魏延的奇襲之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就沒有用魏延的計策。魏延獻子午谷奇謀之策,是在諸葛亮的首次北伐裡,首次北伐雖然失敗了,但並不代表魏延的計策就會成功。
如魏延所想,他領兵五千出子午谷到了長安,進軍順利是理想結果。如果他的五千人進軍不順利,被曹魏大軍圍困,想退回去可就難了。五千人只是奇襲,輜重糧草不足,諸葛亮的蜀漢大軍未能如約而至,該如何。就算魏延的奇襲計策成功,也只是切斷了關中魏軍逃走的路線,無法阻擊曹魏的增援大軍。
韓信的聲東擊西策略,是小部分兵力誘敵,自己帥漢軍主力出陳倉奇襲。而魏延的策略,是諸葛亮率蜀漢主力誘敵,自己領小部分兵力偷襲。魏延的出子午谷偷襲,講究一個快,出其不意,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之後呢,魏延的五千人馬遠離大後方,魏軍反應過來後,這五千人的奇襲效果也就結束了。
魏延為什麼認為自己的計策會成功,他認為駐守長安城的夏侯楙是個廢物,只要自己帶兵到了成安城下,夏侯楙就會乖乖獻出長安城,選擇投降。可就算夏侯楙是個草包,真的就會看到五千人兵臨城下,連抵抗都不敢就直接投降麼?
諸葛亮不用魏延計策,而是堅持自己的策略,兵分兩路,諸葛亮帶兵去了隴西,在那裡收了姜維。另一路趙雲起到了拖延時間的作用,少數兵力牽制住曹魏大軍,為諸葛亮爭取了時間。
蜀漢大軍已經掌握了北伐的主動權,諸葛亮派馬謖把守街亭,被曹魏名將張郃用計攻取。街亭的失守,讓局勢發生改變,諸葛亮選擇退兵,蜀漢首次北伐失敗。
如果諸葛亮不是派馬謖把守街亭,恐怕蜀漢首次北伐會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
4 # 小穎說
諸葛亮一生謹慎他的目標是先取涼州,然後步步為營、逐步蠶食曹魏。雖然出子午谷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過於兇險。1∶子午谷山路難行無法補給只能攜帶7天的口糧,還不能攜帶攻城裝備,而且需要6到7天才能出谷,如若魏軍察覺封鎖谷口那時則是騎虎難下進退不能。
2∶就算蜀軍成功走出谷口,魏延說∶長安太守夏侯楙並非將才必棄城而逃。如若夏侯楙堅守不出或者手下的謀士向他出謀劃策。憑魏延的5千輕兵沒有攻城裝備,根本無法在援軍趕到之前拿下長安。
3∶如果一切都按魏延所說真的拿下長安,曹睿很有可能御駕親征再奪回長安,這時如果正面戰場進展不力沒有及時支援這魏延的5千兵也很難守住長安。
-
5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所謂魏延的子午谷計劃只見於《魏略》:
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魏略》是魏國郎中魚豢私撰的一本史書,在關於魏國的事情方面記載比較詳實,而其他的事情則謬誤甚多,比如《魏略》記載了劉禪被拐賣一事,所以在《三國志》裡只提到魏延要求單獨領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
按照《魏略》所說魏延從子午谷直取長安,然後等諸葛亮來匯合顯然是行不通的。
首先十天出子午谷趕到長安難度很大。子午谷不少人走過,不過全都失敗告終,曹真伐蜀就嘗試過子午谷,結果遇到大雨,走了一個多月才走了一半。東晉桓溫出兵北伐,部將司馬勳從子午道出兵,結果被對方全殲。闖王高迎祥也曾經走過子午谷,他運氣不錯,走了15天,然後遇上明軍,兵敗被俘。
其次即使魏延順利走出子午谷,還要夏侯楙必須配合逃走,而御史、京兆太守也不敢守城,但是這種想法未免有些一廂情願。
第三,諸葛亮要趕在魏軍援軍抵達之前出斜谷趕到長安。魏延估計魏軍來援需要二十多日。但是歷史上魏軍從諸葛亮出祁山到擊敗馬謖趕到隴右,不過十幾天而已,“十餘日,諸軍上隴”,反應速度比魏延預計要快的多。而且即使諸葛亮及時趕到,魏軍關東援軍起碼可以出動五萬,而關西雍州刺史郭淮、涼州刺史徐邈兩個人也有數萬軍馬,蜀軍北伐軍不過四五萬人,在魏軍絕對優勢兵力夾擊之下,想全身而退都困難,更不要說什麼“咸陽以西可定”了。
即使按照《三國志》的設想,不僅攻佔長安,同時攻佔潼關阻擊關東援軍也是不可行的。首先,攻佔長安以後魏軍肯定有所準備,以五千人馬在守衛長安的情況下同時攻佔潼關幾乎是不可能的,攻佔了也很難守住。其次,從關東到關中並非只有潼關以一條路,還可以從宛城走武關,或者渡黃河去關中,歷史上馬超、韓遂在關中起兵以後,就佔據潼關阻擊曹軍,曹操派徐晃渡蒲阪津,而自己在潼關北渡河,繞過潼關。馬超、韓遂合兵數萬尚且不能在潼關阻擊魏軍,魏延靠五千人馬守長安同時據守潼關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最終的結果還是蜀魏兩軍在長安決戰,兵力劣勢的蜀軍必敗。
所以子午谷計劃不是冒險,而是必輸的局面,諸葛亮自然不會去賭。
-
6 # 李沁先
無論諸葛亮是否接納魏延的冒險一搏,北伐終究不會成功。我們要有客觀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不要想當然。
諸葛亮窮兵黷武,實行西漢的政策,擰緊了戰爭齒輪,這一套和漢武帝北征匈奴來轉移國內矛盾如出一轍。漢武帝有亡國之政,沒有亡國之實,主要是晚年的政策調整。
曹魏承襲東漢的政策。東漢和西漢沒有繼承關係。東漢是重新建立的政權,是豪強地主自下而上打出來的政權。曹魏用先進的治國理念,積極的經濟政策,合理的治軍策略,足以消滅採用西漢過時政策的蜀漢。
蜀漢和曹魏的差距,是西漢和東漢的差距。
諸葛亮照搬窮兵黷武的漢武帝的那一套,無異於刻舟求劍,必敗無疑。
所以說,無論諸葛亮是否接納魏延的冒險一搏,北伐終究不會成功。
-
7 # 中國人文歷史徽鑑
諸葛亮北伐,五虎將之一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輕奇兵出子午,一舉拿下長安,便就是被後世人所稱讚的子午谷奇謀。後世人對此評論紛紛,有人懷疑諸葛亮是出於生性謹慎不願冒險一搏,也有人說諸葛亮不信任魏延,便否決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眾說紛紜,不得而解。
個人認為,諸葛亮不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的原因,是當時的局勢限制,諸葛亮不得不放棄這一計謀,原因如下:
子午谷奇謀不符合諸葛亮的北伐戰略。
諸葛亮的北伐,並不是為了和魏國的兵力的對抗,而是獲得西涼之地,獲得糧草、兵員的供給。當時魏國的全華人口是445萬,按照10人出一兵計算,魏國有40萬的兵馬,而當時的蜀華人口只有92萬,我所具備最大的兵力是9萬,在形式上來看時間越久對蜀國越不利,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聽到曹丕稱帝之後立即展開北伐的原因。
而諸葛亮的北伐,意在奪取天水、南安、隴西等西涼地域,天水、南安、隴西三地均是水草豐茂,糧草比較豐富,可以給當時的蜀國以軍力和糧食的補充,同時可以切斷魏國與西域的聯絡,加上西域的馬騰、韓遂等都是反對魏國的勢力,在獲取相對容易,同時西域地域善出騎兵,戰力比較強悍,為後續的攻取中原有足夠的助力。
子午谷奇謀無論成功與不成功,將陷蜀國於兩難之地。
魏延帶5000輕騎,出子午道,奪取長安,長安守將夏侯懋,在長安的駐軍是10萬,即使夏侯懋能力不足,5000人對抗無10萬人,勝算不是很大。即使魏延初步成功奪取了長安,長安一失魏國必然會動用大部兵力,西取長安,魏延的5000兵馬又能堅持多久呢?蜀國奪取長安之後成為蜀國的勢力,蜀國的9萬兵力,能否守得住長安呢?蜀國將會成為背腹受敵的局勢,西涼地區屬於魏國勢力,潼關以東屬於魏國勢力,長安夾在其中,無疑必敗之地。
諸葛亮北伐的戰略佈局可以看出,他對長安真的沒不感興趣。
綜上所述,不是諸葛亮的生性謹慎,也不是諸葛亮對魏延不夠信任,而是戰略的局勢需要諸葛亮通盤考慮一個重大問題,不能因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毀壞了整個北伐的戰略,大局第一。
-
8 # 巴山夜雨涮鍋
諸葛亮知道北伐艱難,卻不接納魏延的建議放手一搏,因為魏延的建議更加不靠譜,不但成功機率更低,而且失敗損失更大。
關於魏延的子午谷奇策,有兩個版本。
先看看魏略記載的版本。魏延要求自己帶五千精兵在前,五千運送輜重計程車兵在後,從子午谷直取長安。他認為長安的魏軍主帥夏侯楙駙馬是個草包,見到自己的旗號一定會嚇跑,這樣長安就只剩文官了,可以輕易奪取長安,再與諸葛亮的大軍匯合。
這基本上就是遊戲思維。夏侯楙確實是個草包,但草包就一定會被嚇跑嗎?草包的手下不會提醒草包堅守嗎?就算夏侯楙逃跑了,憑魏延的五千軍隊就一定能攻下作為西京的長安城嗎?魏延大約把自己在入川之戰的經驗套用過來了,可是劉璋的軍隊和曹魏能一回事麼?再說,劉璋兒子劉循名不見經傳,還守了雒城一年,射死了龐統呢。魏延這個策略完全把勝利寄託在敵人不戰而逃上,太不靠譜。
再看三國志本傳的版本。這個版本魏延不是從子午谷奪取長安,而是從子午谷到達長安後,向東截斷潼關道路,使得諸葛亮大軍可以攻略關中地區。這個版本要稍微靠譜一點,但同樣風險太大。魏延區區萬人兵力,出子午谷後需要繞過長安去潼關,這時候完全是無後方作戰,長安的的敵軍不會截斷後路麼?如果潼關拿不下來,那魏延被夾在長安和潼關之間,就是甕中之鱉。就算魏延能僥倖拿下潼關,也並不能截斷關中魏軍的增援。魏軍大可以從黃河北岸西渡然後再過涇水進入關中,就像10多年前曹操對付馬超時候那樣。
而且,魏延這兩個計劃,似乎都忽略了曹真率領的魏軍西部主力部隊。有這支部隊存在,不管是諸葛亮主力從斜谷的進軍,還是魏延出子午谷後的行動,都會大受牽制。
關於子午谷的進軍,歷史上有過例子。230年曹真大軍企圖南征蜀漢,有一路就是從子午谷,結果遭遇大雨,無功而返。明末高迎祥的起義軍從子午谷行軍,被巡撫孫傳庭迎頭痛擊,生擒高迎祥凌遲處死。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之計就是個過於冒險的豪賭,機遇和風險不成比例。諸葛亮知道北伐艱險,所以更要慎重從事,而不是疾病亂投醫。
-
9 # 愛尚文史
怎麼說呢?實際上!諸葛亮不採納魏延的計謀,並不是因為他知道北伐艱難,恰恰相反,這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他壓根就不知道北伐有多艱難。
此戰,是諸葛亮修養身息五年之後,第一次與曹魏交兵,他打了曹魏一個措手不及。隴右諸郡常年處在比較安逸的狀態,疏於防範,所以諸葛亮的大軍,剛開到隴右地區,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望風而降了。諸葛亮大軍,一路連戰連捷,勢如破竹,諸葛亮以為自己是必勝的!
所以當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的時候,諸葛亮的態度,是馬上否定了魏延的計劃,完全沒有深思此計是否可行;
對此!史書有明確的交代。
先看原文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魏延計。諸葛亮是當面拒絕魏延的,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他認為,從正面進攻,可以有十全的把握打敗敵人,沒有必要冒這個險。
為什麼有十全的把握呢?
第一:己方出其不意,突襲曹魏的隴右地區,敵軍措手不及,防備鬆懈。第二:己方兵力多於敵方,這點諸葛亮後面總結的時候說過了。所以!諸葛亮否認魏延計謀的原因,是自認有十全的把握,從正面就可以拿下隴右諸郡,沒必要冒這個險,並不是認為魏延的計謀行不通。至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究竟可行與否,這邊我就不多說了;畢竟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各大專家學者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到頭來還是沒爭出結果;歷史未發生過的事,永遠都討論不出結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行也好,不可行也好,總之回不去了。想討論出結果,除非先造出“時光機器”!
-
10 # 狼的影子716
沒有采納魏延的“子午谷計劃”,是諸葛亮的軍事生涯中唯一的一個正確決定,魏延的這個計劃的確是屬於孤注一擲的冒險計劃,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從漢中走子午谷穿越秦嶺,要穿過700裡的羊腸小道,非常的崎嶇難行,即使是天氣良好的情況下,誰也沒有把握在10天內走出子午谷,如果沒有走出去在山中斷糧了,那麼後果就很可悲了,曹真發動進攻漢中的戰役,就是因為30多天的大雨而中止行動的,
二,魏延的計劃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秘密不洩露,一萬人的隊伍在子午谷中行進,即使間隔是二米遠一人,前後距離至少都有40裡,10幾天的時間裡怎麼做飯,如何掩蓋炊煙,如何宿營,大小便如何處理,要知道上萬人一天排出的糞便也是非常嚇人的,而且,行軍距離拉的這麼遠,很可能先頭部隊出了谷,後面的部隊還要等上一兩天才能集結起來到位,要想做到完全保密是很難做到的。
三,長安是西北最大的城池,按照古長安遺址的復原圖來推算,長安城的城牆周長超過了15公里,那麼護城河的周長肯定就超過了20公里,靠一萬人要圍住這麼大的城池,就是手拉手都圍不住,更不用說攻打這麼高大堅固的城池了,人家守城的一看就知道沒多少人,況且蜀軍是穿越秦嶺偷襲的輕裝部隊,還要自帶糧草給養,根本就不可能攜帶攻城的器械,要攻打長安這樣的大城是根本就做不到的,魏延寄希望於夏侯懋不戰而逃,完全是在賭運氣,如果夏侯懋不逃跑,或者是屬下的軍官們有膽識,組織起部隊守城,那麼魏延就被阻於堅城之下進退失據,甚至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等到曹魏的援軍趕來,斷了糧的蜀軍就已經崩潰了。
四,即使是魏延需要的條件都達到了,蜀軍順利的穿越了秦嶺達到長安城下,夏侯懋也按照魏延的設想不戰而逃,魏延佔領了長安,也取得了橫門邸閣的糧草,那麼接下來魏延就會面臨鋪天蓋地的曹魏援軍,魏延寄希望於諸葛亮的主力20天趕到長安的計劃是做不到的,事實證明,不僅僅是諸葛亮無法在20天內趕到,反而是曹魏的反應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諸葛亮剛剛出兵岐山,曹叡就從洛陽趕到長安親自坐鎮,即使是諸葛亮能夠迅速趕到長安,那麼結果就是雙方在長安城下爆發一場戰略決戰,即使是蜀漢能夠打贏也必然是一次慘勝,如果敗了,蜀漢政權那點可憐的軍事力量基本上就會交待在這兒了。
回覆列表
諸葛亮太過謹慎,近乎迂腐,若劉備不死,指揮北伐,必然大刀闊斧,魏延的建議有可能被採納。長安居民必然簞食漿糊以迎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