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唐岱、沈源合繪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冊之「鏤月開雲」絹本設色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除此之外,清宮所用的園林植物還有一部分來自域外,它們有的是藩屬國進獻的貢物,還有的則是透過西方傳教士引入宮廷的西洋花卉,許多都被描繪進了當時創作的清宮繪畫中。在今天缺少此類植物文獻記載的情況下,這些繪畫將是研究域外植物流入清宮的重要材料,它也將對十八世紀中國與世界的植物交流提供重要的線索。
融入宮廷文化的域外觀賞植物
清 沈源 十二禁禦圖軸之“夷則清商”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七世紀中期至十八世紀是西方對中國植物蒐集熱潮的起始、發展階段,西方人在這一階段的植物蒐集還受限於清政府的制約和監視,只能在有限的區域獲得中國的園藝植物,並不能像鴉片戰爭之後那樣大規模地攫取各種種子資源,正是在這種少量、有序引種中國植物的背景下,許多域外觀賞植物才隨著西方人進入中國和中國宮廷。
十八世紀正是乾隆皇帝統治的全盛時期,經由海、陸貿易和進貢等途徑,許多植物進入了清宮,這些物種雖然最終消失在了歷史的潮流中,但在當時清宮繪製的大量博物繪畫中,這些植物的資訊被儲存了下來。
清 蔣廷錫 花卉蟲草圖冊(十二開選一)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的花卉為孔雀草
在現存的清宮花鳥題材繪畫中,許多都留有域外植物的身影,較早出現這類植物的清宮繪畫多集中在蔣廷錫的《花鳥圖》冊頁中。在清宮所藏《繪事羅珍》冊頁集中就有一套蔣廷錫所繪十二開《花卉蟲草圖》冊,其中最後一開描繪了原產墨西哥的孔雀草。
明 王綦 東籬秋色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左下角描繪植物為孔雀草
現已知孔雀草在中國的最早影象記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明代王綦一六二六年繪製的《東籬秋色圖》軸,畫面左下角清楚地描繪了一株孔雀草。這表明孔雀草至遲在明末就已經傳入中國,之後再由民間流入宮廷。不過清代文獻中更多地是將孔雀草和與其形態極為相似的萬壽菊統稱為「萬壽菊」。
清 紫檀木邊漆地嵌玉歲朝圖掛屏中的萬壽菊
這兩種植物的差別在當時並沒有被太多人注意到,但在鄒一桂所著《小山畫譜》中卻對二者有所區分。整部《小山畫譜》中記載的一百一十五種植物都是作者認為適宜入畫併為自己親眼所見的,植物記載的篇幅幾乎佔據了整部書的一半,這足以表明鄒一桂對植物觀察之仔細,這樣嚴謹的精神也為他繪畫中植物的準確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清嘉慶絳色緞繡八團雲蝠花卉紋棉吉服袍上的萬壽菊紋樣
孔雀草和萬壽菊較早就已成為清宮觀賞植物,其花期在七至九月份,恰好趕上了乾隆皇帝的生日—每年九月份的萬壽節,加之這兩種植物顏色鮮明,為黃色和橙黃色,更加贏得乾隆皇帝的喜愛。
清 餘省 種秋花詩意圖軸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部籬笆後所繪植物為孔雀草
據《欽定熱河志》記載,乾隆時期避暑山莊裡廣植萬壽菊,在餘省所繪《種秋花詩意圖》軸中,甚至描繪出了乾隆皇帝以儒士的身份在園林中指揮童僕種花的場景,這其中就有復瓣孔雀草出現。實際上在乾隆時期的宮廷繪畫中孔雀草和萬壽菊出現次數很多,由於兩者過於相似而統稱為「萬壽菊」。
清 關槐 御製萬壽菊詩意圖卷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植物為孔雀草
清 郎世寧 萬壽長春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比如現藏故宮博物院關槐所繪《御製萬壽菊詩意圖》卷,共兩卷,描繪了單瓣和重瓣的孔雀草,郎世寧在《萬壽長春》軸中將萬壽菊、月季與靈芝搭配在一起,顯然是為皇帝祝壽所繪。除此以外乾隆時期的絲織品、牙雕和屏風中也經常出現萬壽菊的形象。萬壽菊和孔雀草這種來自域外的植物,因為具有寓意的名稱和尊貴的色彩而很好地融入到清代宮廷文化之中。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清 唐岱、沈源合繪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冊之「鏤月開雲」絹本設色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除此之外,清宮所用的園林植物還有一部分來自域外,它們有的是藩屬國進獻的貢物,還有的則是透過西方傳教士引入宮廷的西洋花卉,許多都被描繪進了當時創作的清宮繪畫中。在今天缺少此類植物文獻記載的情況下,這些繪畫將是研究域外植物流入清宮的重要材料,它也將對十八世紀中國與世界的植物交流提供重要的線索。
融入宮廷文化的域外觀賞植物
清 沈源 十二禁禦圖軸之“夷則清商”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七世紀中期至十八世紀是西方對中國植物蒐集熱潮的起始、發展階段,西方人在這一階段的植物蒐集還受限於清政府的制約和監視,只能在有限的區域獲得中國的園藝植物,並不能像鴉片戰爭之後那樣大規模地攫取各種種子資源,正是在這種少量、有序引種中國植物的背景下,許多域外觀賞植物才隨著西方人進入中國和中國宮廷。
十八世紀正是乾隆皇帝統治的全盛時期,經由海、陸貿易和進貢等途徑,許多植物進入了清宮,這些物種雖然最終消失在了歷史的潮流中,但在當時清宮繪製的大量博物繪畫中,這些植物的資訊被儲存了下來。
清 蔣廷錫 花卉蟲草圖冊(十二開選一)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的花卉為孔雀草
在現存的清宮花鳥題材繪畫中,許多都留有域外植物的身影,較早出現這類植物的清宮繪畫多集中在蔣廷錫的《花鳥圖》冊頁中。在清宮所藏《繪事羅珍》冊頁集中就有一套蔣廷錫所繪十二開《花卉蟲草圖》冊,其中最後一開描繪了原產墨西哥的孔雀草。
明 王綦 東籬秋色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左下角描繪植物為孔雀草
現已知孔雀草在中國的最早影象記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明代王綦一六二六年繪製的《東籬秋色圖》軸,畫面左下角清楚地描繪了一株孔雀草。這表明孔雀草至遲在明末就已經傳入中國,之後再由民間流入宮廷。不過清代文獻中更多地是將孔雀草和與其形態極為相似的萬壽菊統稱為「萬壽菊」。
清 紫檀木邊漆地嵌玉歲朝圖掛屏中的萬壽菊
這兩種植物的差別在當時並沒有被太多人注意到,但在鄒一桂所著《小山畫譜》中卻對二者有所區分。整部《小山畫譜》中記載的一百一十五種植物都是作者認為適宜入畫併為自己親眼所見的,植物記載的篇幅幾乎佔據了整部書的一半,這足以表明鄒一桂對植物觀察之仔細,這樣嚴謹的精神也為他繪畫中植物的準確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清嘉慶絳色緞繡八團雲蝠花卉紋棉吉服袍上的萬壽菊紋樣
孔雀草和萬壽菊較早就已成為清宮觀賞植物,其花期在七至九月份,恰好趕上了乾隆皇帝的生日—每年九月份的萬壽節,加之這兩種植物顏色鮮明,為黃色和橙黃色,更加贏得乾隆皇帝的喜愛。
清 餘省 種秋花詩意圖軸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部籬笆後所繪植物為孔雀草
據《欽定熱河志》記載,乾隆時期避暑山莊裡廣植萬壽菊,在餘省所繪《種秋花詩意圖》軸中,甚至描繪出了乾隆皇帝以儒士的身份在園林中指揮童僕種花的場景,這其中就有復瓣孔雀草出現。實際上在乾隆時期的宮廷繪畫中孔雀草和萬壽菊出現次數很多,由於兩者過於相似而統稱為「萬壽菊」。
清 關槐 御製萬壽菊詩意圖卷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植物為孔雀草
清 郎世寧 萬壽長春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比如現藏故宮博物院關槐所繪《御製萬壽菊詩意圖》卷,共兩卷,描繪了單瓣和重瓣的孔雀草,郎世寧在《萬壽長春》軸中將萬壽菊、月季與靈芝搭配在一起,顯然是為皇帝祝壽所繪。除此以外乾隆時期的絲織品、牙雕和屏風中也經常出現萬壽菊的形象。萬壽菊和孔雀草這種來自域外的植物,因為具有寓意的名稱和尊貴的色彩而很好地融入到清代宮廷文化之中。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