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平江特產平江火焙魚

      俗話說,魚吃跳。現在營養專家加上了一句:“魚吃小。”小魚比大魚更有營養。怪不得我家鄉出產的平江火焙魚歷來那麼走俏呢。顧名思義,火焙魚就是用細火焙烘加工的魚。它不像僵硬的乾魚、鹽漬的鹹魚,它焙得半乾半溼、外黃內鮮,這就兼備了活魚的鮮、乾魚的爽、鹹魚的味。莫看平江火焙魚的個頭只有小指頭般長短粗細,弄起來這頗費周折。 先說焙火焙魚的魚,就極有講究。它必須是江河塘庫裡野生野長的小小的肉嫩子魚,這類魚暫時還沒有人工方法來繁殖餵養。我的家鄉平江縣山高水長,境內溪河漫流,山塘密佈,無論是大河小溪,還是淺塘深庫,總是生衍著無窮無盡的肉嫩子魚,在那清澈若空的淺水裡自由自在地遊蕩。就像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魚也是一方山水養一方魚。東南西北四鄉八嶺,肉嫩子魚的嘴臉、鱗色、形態各異,土名方號自然也各不相同,有的喊“摸沙機”,有的稱“滯夾腦”,有的叫“麻嫩”,有的號“紅須”。但都有肉嫩子魚的共同特點:寸把長,指尖粗,肉多刺少,腸肚不苦,永遠也不大,永遠也捕不盡。同一口山塘,同一段流水,每天都有人去捕,但從來沒有聽說誰一回捕澇過幾十、上百斤的肉嫩子,也從來沒有遇見過撒清水網打空轉身的。漫步城鎮各處的菜市場,總能看到有人提著那長方型的竹藍子來叫賣火焙魚。火焙魚必須薄薄一層地攤開,這才新鮮。在我孩童的歲月,農民提到縣城裡來賣的火焙魚,都是用一張荷葉、瓜葉或是字紙一起一起地攤著的,日記本紙大小一起,每起賣一角錢、兩角錢。現在是要三、五塊錢買一兩了。 這肉嫩子魚其實是極容易捕撈上來的。可以撒網,可以鮒凼,可以安鑽籟,可以刮撈子。在我看來,十八般漁藝中,最有意思的便是“陣魚”。小時候到鄉下外婆家,“陣魚”曾帶給我無盡的歡樂與喜悅。找來一塊方桌大小的蚊帳布,用兩根竹條彎成十字架將布的四角綁住,安一根長繩子吊索,便做成了一個四方形的魚罾。魚罾裡面撒上些白米飯和糠餅作誘餌,再擱上一塊卵石作沉坨,用竹竿挑著,顫悠悠地沉下水塘裡去。過不了多久,塘裡的肉嫩子魚見到白花花、香噴噴的餌食,便會搶著進來吃食。殊不知落入了我們設下的捕魚陣。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用竹竿穩穩地將魚罾挑上來,一出水面,水點直滴的魚罾裡總會有幾隻肉嫩子魚活潑亂蹦。碰上運氣好,有時還能“陣”到幾寸長一隻的鯽魚和遊叼子魚呢!而現在,總有人喜歡用毒藥鬧魚或是用電流打魚,這種趕盡殺絕的竭澤而漁,使得原來到處都有的肉嫩子魚,日見地稀少了。 肉嫩子魚焙烘火焙魚,是不用開腸破肚擠去內臟的。這類魚雖然肚子裡也長有小小的苦膽,但由於山裡水質好、無汙染,吃起來絕對沒有半點兒苦味。焙火焙魚是個過細的活兒。將那牛二闊鍋洗淨,用柴火燒熱了,細細地塗上一層茶油,再將那鮮活的肉嫩子魚倒進鍋裡,勻勻地攤開來,鍋熱油溫,那魚兒幾個翻滾,自然是周身沾上了清油,這樣便不會結鍋。灶裡的闇火正紅,魚鍋熱氣蒸騰,漸漸地水氣散去而只聞魚香撲鼻而來。隔一段時光,便搗紅搗紅灶膛的闇火,輕輕地翻轉翻轉魚攤。象是燒窯的大師傅,火候掌握精確的,焙出來的火焙魚,只只完整如初,不粘不爛,不焦不枯,香噴噴,金燦燦,一望便令人垂涎三尺。 火焙魚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門,無論煎炒蒸汆都是開味的好菜。平江火焙魚的出名,在做法上自然也有獨樹一幟。最有名的應當算是酸辣火焙魚熬豆腐。紅鍋冷油,抓上一撮火焙魚丟進去,稍作翻炒,開半鍋湯,放鹽、姜、醬、醋、大蒜、紫蘇葉,青椒或幹椒皆可,再選上大半斤那鄉下來的油豆腐,那種麻石磨盤磨出來的皮薄心空油黃黃的油豆腐,燒開後蓋上用文火慢慢地熬著。對了,酸辣火焙魚熬豆腐,還有酸料沒有說。這酸料卻不能是一般的酸醋能夠代替得了的。它必須選用平江百姓人家起養的酸壇裡的酸刀豆、酸蘿蔔,切成細條佐進去,這才是正宗的平江酸辣火焙魚熬豆腐。單是酸壇裡夾出來的那幾塊罈子菜,就會讓你口水直滴,何況還有油豆腐加火焙魚呢。引

      

    平江白朮

      平江白朮又名“冬術”、“於術”,“盛產於平江縣三陽、安定、加義、長壽、金龍、鍾洞等地區,故稱為平術”。

      白朮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在平江縣已有400多年人工栽培歷史,久負盛名”。明代嘉靖《嶽州府志》載:“平江產有白朮(以紫花者為上)”。傑出的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1578年(萬曆六年)著的《本草綱目》中也有白朮“瘦而黃者,是幕阜山所出”的記載。清代同治《平江縣誌》“物產”篇盛讚“平術最著名,自然山地墾闊後,天生述殊不易得。”可見,“平術早已是平江的傳統地方特有珍貴中藥材”,“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東南亞各國和美國、日本等國,在國內外藥材市場享有盛譽。”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聖節9邁克爾扮演者?